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循托克维尔的思想轨迹 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认为民主制度所以能够在美国发芽扎根,得益于三个要素——地理环境、法制和民情.但在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上,他又认为法制比自然环境更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民情比法制的贡献更大.可见民情作为一种本土资源,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建设法制与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托克维尔的政治经济学》作者:[瑞典]里查德·斯威德伯格出版:格致出版社定价:42元通过对于托克维尔最为重要的两本书《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梳理,展示了托克维尔思想的原创性。《社会动物》  相似文献   

3.
一、为民主辩护的两种思路美国学者卡尔·科恩说,“为什么要有民主?这是如今民主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最有效的为民主辩护是罗列民主在实践中的优点。我毫不犹豫地把这样的辩护称之为实用主义”,“它着眼于民主的效果或民主将导向什么,而不是着眼于民主的来源或根源”([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8~209页)。  相似文献   

4.
处于不同时代的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和迈克尔.舒德森两人都热衷于探讨新闻与民主的关系,但两人思想的分歧是明显的。概而言之,就新闻是否能够促进民主问题,李普曼是悲观主义的,舒德森是乐观主义的;就新闻如何促进民主问题,李普曼是批判性的,最终滑向了政治精英论,舒德森是建设性的,即民主需要一个"不可爱"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3):31-42
在标准传播学视野当中,宣传与集群心理学均因为其不正统的身份而处于被批判的边缘地位,"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代表了传播学科对美国宣传研究和欧洲集群理论的典型认识。但这种基于效果研究的视角的再回忆,往往将这些思想的理论魅力和社会关切给抹除了。从集群心理学和进步主义的思想出发,本文大致勾勒集群心理学在美国取得的"本土化"发展历史,探究在这两种理论的影响之下学者们对公众的认知、对宣传的理解以及对民主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美国的迷惘:重寻托克维尔的足迹》[法]贝尔纳-亨利·莱维广西师大出版社定价:36元2004年,应美国《大西洋月刊》的邀请,法国作家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本书是其考察的所见所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山西档案》2016,(4):1
可信与可爱,往往难以兼得。士农工商,白领蓝衫,晨兴夜寐,各有主业。所事或有不同,日久皆易怠倦。以倦怠而轻慢,因轻慢而移情,事例甚夥,无烦列举。此可见可信者之不可爱。所谓可爱者,往往不易得,或在云端地下,或距万里千年。因其轻灵缥缈,启人遐思,风韵格外美艳。美则美矣,却如充饥之饼,止渴之梅,可想象以陶醉,无亵玩而比对。此为可爱者之不可信。  相似文献   

8.
托克维尔的传播思想对网络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东南传播》2010,(4):77-78
被誉为"美国民主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托克维尔不仅发现了美国的民主,还对之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论述了"公共舆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警告:民主虽好却存在"多数暴政"等问题。两个半世纪之后,网络和网络舆论让人们对"网络民主"寄予厚望,却又引发诸如"多数暴政"、"媒介审判"等问题,应验了托氏的警告,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曾在其《中国哲学和民主政治》一文中,提出民主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人是人”的认识,人是有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不能成为他人的工具;驱使别人、让别人成为自己的工具是不道德的行为。第二,对一切事物都应有多元论的看法,不能执一见而概括一切,儒家特别重视“和”,“和”就必须有异,把各种“异”调和起来就是“和”;五味俱全,八音齐奏,可以得到“和”;如果只有一样的味、一样的音,就只是“同”不是“和”了。  相似文献   

10.
170多年前,法国贵族政治家托克维尔考察美国时,对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威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把这种感叹写在了《民主在美国》一书中:"联邦的安定、繁荣和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联邦依靠他们使各州服从,而各州则依靠他们抵制联邦的过分要求。公共利益依靠他们去抵制私人利益,而私人利益则依靠他们去抵制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民主报》——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报,也是南方局、地下党领导下的一个民主舆论阵地。它在发刊词中就表明:它是“民主同盟的言论机关……但不限于只代表民盟这一政团的意见……是一切民主信徒的共同的工具。”《民主报》,1946年2月创刊于重庆。第二年,1947年2月被迫停刊,存在仅一年。《民主报》诞生在抗战胜利、民主革命运动高涨声中,而夭折在国民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底至11月初,我在美国观摩了总统和议员大选。尽管我一直研究选举,也多次去过美国,但这次美国之行与我们平日在书本上学的民主不同,它使我多少触摸到了一些民主,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民主。民主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民主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老百姓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美国:民主的悖论》开头和结尾都把奥巴马上台——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个事实,作为美国民主主义整体所具有的自净、自我修复能力的表现。但是,渡边书中叙述的美国社会的政治现状并不能使得读者为这一进步而对美国社会的走向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14.
"两会"既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体制,也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的标志,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于"两会"的报道,其本身也是民主建设步伐的体现,同样受到关注。本文以框架理论考察、分析1978年到2012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提出《人民日报》在民主建设中的媒体角色定位及公众对《人民日报》的媒体期盼。"两会"民主有理由对媒介作更全面的角色期待,《人民日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完成"两会"民主对其更全面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5.
孟耀 《大观周刊》2012,(31):61-61
本文梳理了奥斯特洛姆的民主行政理论的脉络。奥斯特洛姆认为,“威尔逊范式”的官僚行政理论在知识上错误地理解和偏离了美国宪政创设者的意图,在实践上使美国的公共行政研究与实践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6.
刘秋尧 《大观周刊》2011,(50):25-25,15
《物不迁论》是我国后秦僧人僧肇所作的一篇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论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特别是佛教的现象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物不迁论》同他的另外三篇论文:《不真空论》、《般若无名论》、《涅槃无知论》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深切把握了佛教般若"空"观学说的重要理论,对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肇论》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则试图探究《物不迁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黄韬 《编辑学刊》2010,(3):57-60
书名:《民主的细节》。副书名:《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作者刘瑜,女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剑桥大学讲师。一本谈论民主政治的小书,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6月出版。  相似文献   

18.
美国传播学者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撰写的《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一书读下来,老实说笔者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对这本书所揭露的种种有关媒体的内幕而感到“震惊”。但笔者至少觉得这本书值得细读,重新读来,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现代技术:集权,民主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Lewis Mumford的经典论文《集权或民主的技术》的一篇读后感。在这篇文章中,Mumford从技术对人性和社会的影响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对技术的新的认知角度:集权抑或民主。在这个技术正前所未有地施力。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全方位影响的今天,对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反思,已不只是技术学者的事了。  相似文献   

20.
吴玲玲 《今传媒》2005,(9):22-23
1947年,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发表了《一个自由而又负责的新闻界》的报告,从此,一个反对绝对新闻自由、强调自由与责任并存的著名新闻理论——“社会责任论”,开始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新闻界的主要理论。我国新闻理论界虽然不像西方那样直接提出“社会责任论”,但也一直强调记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