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15年到2011年,中国累计翻译西班牙文学作品共有500多部,《堂吉诃德》是被翻译出版最多的著作.文章对近百年来西班牙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状况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就当前西班牙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和出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4,(2):27-29
景端同志:我翻译的《堂吉诃德》里,没有翻译开卷十一首塞万提斯自撰的赞美诗。我不翻,是经过再三斟酌的。翻译这组诗的一位英语译者说:绝大多数译者不译这十一首开卷诗;这一组诗,虽然说不上有什么好,却和全书宗旨是协调的,而且《前言》里已提到了,不该略去。我亦深以为然。我细细读了塞万提斯的《前言》(Prologo),  相似文献   

3.
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均有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国和西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佛经翻译在唐朝达到巅峰,而西方圣经翻译则是在17世纪左右达到翻译高潮。两种翻译的繁荣与发展都与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权贵的支持密不可分,是他们权利操控下的产物。作为赞助者,他们可以操控译本的选取、翻译策略的主导以及译本的流通宣传。  相似文献   

4.
杜立  庞文芳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1):109-109
在文学翻译的开始,政治文化对文本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操纵作用,而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之间则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往往是构成翻译文学生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杨绛“偷”译《堂吉诃德》──摘自《作家文摘》94年7月8日原作:刘存孝我国文化巨擘钱钟书,因为两部壁立千仞的著作《谈艺录》、《管锥篇》奠定了在中国学术界泰斗的地位。夫人杨绛先因写剧本而脱颖,后以翻译而成名,近年因完成真人真事散文集《干校六记》与小说《...  相似文献   

6.
1997年,《新华文摘》5次转载《出版广角》文章。其中全文转载4篇: 《大势所趋话复译——从西葡语文学翻译谈到新译〈堂吉诃德〉》,林一安,载1997年第1期《磨稿亿万宇多少悲欢泪——缅怀秦兆阳先生》,李频,载1997年第2期《不应留下遗憾——对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一点看法》,黎松峭,载1997年第8期,同时列入  相似文献   

7.
杨荣广 《出版广角》2015,(14):114-116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与我国现当代文化的源泉,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出版必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形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典籍的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必然涉及我国固有意识形态与传播对象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并由此对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文本的接受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杨氏夫妇译介的《宋明平话选》,指出典籍外译中译者必将受到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双重审查,从而阐明意识形态在典籍对外出版和传播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仁青 《大观周刊》2011,(37):15-15,12
本文以《红楼梦》第三回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为例,从文化意识角度对文中典型的文化专有项词语翻译进行对比,体现出中西方在宗教、伦理道德、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差异对“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与“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两种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作者建议性地提出了中国古典文学文化专有项词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堂吉诃德带着桑丘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出征。他们是那么可笑,内心却又那么认真。"——摘自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10.
杨绛是钱钟书的夫人,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其通晓英、法、西班牙语,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翻译成就斐然,译法独领风骚. 一、牛刀小试 杨绛生于1911年7月,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至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长期任教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留学期间,杨绛掌握了扎实深厚的英语和法语能力,并尝试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但真正引起行家注意的,则是在抗战胜利之后.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电影。本文以《辛亥革命》为例,来管窥我国目前主旋律电影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出的进步态势。意识形态——日趋淡化用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来看,"每一部电影都是政治的",而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对意识形态这一标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中国翻译国外的名著风起云涌。此时期引进西方学术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当时学人对翻译著作倡导“兼容并蓄”,在此大变动时期,使社会知识界更多地接触西方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形态。 当时《新青年》、《新潮》、《觉悟》、《解放与改造》《新妇女》、《新教育》、《新中国》等刊物纷纷开辟专栏,刊载西方名著的译述。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人民出版社,到1923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86年以来《人民日报》对艾滋病的报道进行一个数据统计和简要的分析,从中发现《人民日报》关于艾滋病患者报道中有很多特点都与政府的角色定位有关,如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以人为本”意识形态的复苏等等。  相似文献   

14.
赵民  陆晔 《新闻大学》2007,6(1):116-121
本文以流行歌曲《沙鸯之歌》(月光小夜曲)为个案,探讨外部的政治意识形态与权力实践方式对台湾原住民文化身份建构的影响;即从《沙鸯之钟》到《月光小夜曲》的衍变来解释,历史事实如何被政治与意识形态所挑选、解释和评价,对不同时期文化身份的形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来自外部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5.
赵同林 《兰台世界》2012,(22):56-57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剧作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同时,她也是文坛泰斗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文学、戏剧等方面多有建树,在翻译领域也有很高成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誉为最好的版本,先后发行约七十余万册,并被西班牙国王亲授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在理论方面,杨绛提出了翻译点烦论,从而使译文达到点去一字不嫌其少,留下一字不厌其多的境界,并在实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在1839-1840年期间创办的中国第一份译报《澳门新闻纸》的赞助人,林则徐通过对译员的经济、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的不可分型赞助,间接地影响了该翻译作品的生成,进而对其编译策略和技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采用描述分析的方法考察林则徐的赞助人身份对于《澳门新闻纸》翻译策略与技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学意识形态》,[英]特里·伊格尔顿著,王杰、付德根、麦永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如果要从我的阅读史中找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恐怕非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莫属了。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是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久读到这本书的。虽然作为伊格尔顿被翻译为中文出版的第三本著作。  相似文献   

18.
任迎春 《青年记者》2016,(32):124-125
社会科学中,意识形态是一个非常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它是一种"实体",塑造人的思想,构建人的私人身份和社会身份.意识形态受制于权力关系,并通过语言实现和更改,语言解码意识形态与权力互相作用的整个过程.政治领域之外的翻译研究中,意识形态的定义是中立的,是"一套思想,组织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了解我们与环境的关系".美国当代翻译研究学派重要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强调"意识形态在某种意义上不限于政治领域",认为"意识形态是统领人行动的一套形式、惯例和信仰".  相似文献   

19.
杨莉 《东南传播》2022,(6):45-47
文章从翻译符号学视角,将国际新闻编译视为一种符号转换行为,编译文本被视为渗透了社会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动态构造,编译者以目的符号形式建构另一全新符号文本,需符合目的语国家受众接受心理、国情民情、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政治诉求。文章以《参考消息》为语料,从编译者的符号行为角度分析符号转换过程中符号的使用、阐释、重组与操纵,提出符号顺应与符号制约策略,探索国际新闻传播中新闻编译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学史上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堂吉诃德》等一系列名著为世界文学作出杰出贡献。最近,西班牙联合出版社决定出版袖珍本《塞万提斯全集》,这在西班牙出版史上还是第一次,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全集共21卷,从他的第一部作品田园小说《加拉特亚》到他的名著《堂吉诃德》以至最后一部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等,都以精巧漂亮的装帧呈现在读者面前。编者为每一部作品约写了评论,作了注释,并附有书目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