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辰 《出版与印刷》2016,(4):52-52,62
随着艺术教育在普通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渐提高,音乐课堂也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学习音乐知识,更能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创智课堂的要求下,如何将课堂内的教学设计做得更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值得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刘永琴 《大观周刊》2012,(28):309-309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我们的学生往往一提到音乐课就头疼。每堂音乐课老师总是把音乐书上的内容一成不变地“灌输”给学生,先是练习节奏或练声,接着教唱新歌.老师示范后,就是学唱歌谱,朗读歌词。这种老套、枯燥的方法使音乐课变得死气沉沉、无聊至极,且有的歌词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太遥远,而学生想听想学的被排斥在课堂之外。  相似文献   

3.
王胜军 《大观周刊》2012,(10):255-255,240
“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就“互动”实践及互动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杨顺歧 《大观周刊》2013,(1):202-202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就会“厌学”。所以教育要善于创造条件和氛围,诱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他们的心理渴望,去探索、思考、去品尝他们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甘翠贞 《大观周刊》2012,(32):245-246
《音乐课标》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刘俐彤 《新闻世界》2011,(12):201-202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在音乐教学,特别是中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度使用出现了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栩栩如生的画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娱乐性有余而教育性不足。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利弊,导出在教学中应适度使用多媒体,而不应过于依赖它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李英强 《大观周刊》2012,(21):253-254
对一个人的整体成长而言.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才华较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和熏陶音乐艺术不可忽视的阶段。但在许多中学音乐课堂上,教与学出现脱节现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似乎懂了许多.课后却忘得一干二净。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廖云 《大观周刊》2013,(2):201-2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课堂。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  相似文献   

9.
刘晶 《大观周刊》2012,(21):265-265
音乐学科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说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建国后国家实行予多次“新课改”.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一直到二十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真正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行素质教育,要在新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此。以往不受重视的音乐课迎来了崭新的一页,从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到音乐设备的完善,新课改后全国音乐教育总体质量有所提升。不再像以前只重视语文、数学这些课程的灌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刘妍 《大观周刊》2012,(22):160-160
现在已进入素质教育时代,全体师生在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下,所有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音乐课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音乐教育者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玉 《大观周刊》2011,(33):250-250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敲敲打打,如果在音乐课上充分发挥民间打击乐这一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及流行歌曲,注重学生的音乐表演。  相似文献   

12.
李林 《大观周刊》2011,(20):150-150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  相似文献   

13.
罗婕 《大观周刊》2012,(5):212-212
新课改要求对初中学生进行优良的素质教育,成功的音乐课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圃中掌握音乐理论基础,而且还要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多种美。本文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一主题,从课堂导入、课堂实践、科学表达、学生五动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丁旭 《大观周刊》2012,(23):146-146
一、电化教学势在必行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们认识到: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目前,在课堂教学上,“少”、“慢”、“差”、“费”等现象还很严重。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不爱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因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改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王云 《大观周刊》2012,(50):343-343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学生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创建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是关键。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6.
唐红 《大观周刊》2013,(11):314-314
新课标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课改之下,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从“厌学”转为“好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已经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凯 《大观周刊》2013,(3):206-206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和发明。”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从小都对科学感兴趣.所以长大后都成了科学家。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达到预期目的。没有兴趣,学生就产生苦学,厌学,弃学的可能,教师也就完不成教学任务。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徐良宏 《大观周刊》2012,(24):254-254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多媒体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人在如何把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实施音乐生活化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姚远 《大观周刊》2012,(40):189-190
音乐课堂中的动态教学模式就是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在”动”起来的实践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动”起来。本文从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张金波 《大观周刊》2012,(28):307-307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人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人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