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出版的《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中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和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 ,电视纪录片这一电视节目样式越来越被电视工作者所广泛采用。笔者认为 ,电视纪录片蕴含真、善、美三种不同的美学概念。三者的有机结合 ,反映了电视纪录片探索生活真实 ,体现主体意识 ,满足观众需求的本质意图 ,使电视纪录片更富现实意义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所具的“真、善、美”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连来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客观特性和审美特征。“真”———电视纪录片的基础和生命“真” ,就是真实。电视纪录片要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中忠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和客观实际 ,关注…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真实”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观众而言,电视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真实性:不仅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必须都是真实的。但是,一些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认为,真人真事再现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真实”,因此他们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经常不加选择地罗列于作品之中,而又有人认为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是容不得半点的人为“虚假”的,因而认为摆拍是电视纪录片的大忌,反对摆拍,追求一种自然主义的拍摄。这些都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过于追求毫无修饰的“真实”,与电视纪录片的“真实”的本意是相违背的。本文以经典的电视纪录片为蓝本,从三个方面对电…  相似文献   

4.
电视专题片由电视纪录片衍生而来。是电视纪录片的一种形态。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以真人、真事、真景作为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及时、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一部优秀的专题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呢?  相似文献   

5.
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纪录片的观念决定着纪录片的走向。对于纪录片这样依赖群体协作才能完成的创作来说,拍摄群中每个成员的纪录片观念是否一致,将最终决定一部纪录片的成败。本文谈论的几个关于纪录片的观念,是笔者在长期的电视实践中经常反思的问题,提出来希望与同仁求得共识。一、“全纪录”的观念纪录片是用电视手段纪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它的原则就是真实地纪录生活。这种真实的生活纪录,是“从头到尾的真实”(达斯宁语),我们称为“全纪录”。这是严格区别于以往“专题片”模式的观念,也是纪录片创作的基础。“全纪录”意味着…  相似文献   

6.
“纪录”实际是对纪录片概念、范围的理解程度,就像人们给新闻、电视下定义一样,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纪录片到底是表达观念还是纪录生活?稍微把握不好,就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其实纪录片最终目的并不是还原存在的现实,而是通过“纪录”真人真事真景表达一种“真实”的理念,传递一种理想精神或  相似文献   

7.
宋陟刚 《新闻知识》2006,(11):64-65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第一次喊出了“打倒‘解说词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口号。因为“以词为主,音乐铺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了,《望长城》《中华之门》《毛泽东》等也因此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应该说,时至今日,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纪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诗学之辨依然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借鉴艾伯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电视记录片以其原汁原味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电视观众的注意。其实,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而电影纪录片是与电影故事片相对立的。形象地说,纪录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现场直播”。“纪录”一词documentary的词根就是档案纪录。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长篇纪录的电视节目。它要求制作者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以采访摄影为基本手段。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电视特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对电视纪录片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对电视纪录片结构的处理,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拍摄的《北京运动服装一瞥》、《众手编织的花环》以及曾引起很大反响的大型电视连续片《话说长江》、《丝绸之路》,都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选择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录片的定义很多,北京广播学院高鑫教授认为,“纪录片是指运用形声一体化的纪实手段,真实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纪录形声一体化的客观过程和原生形态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和历史史实有选择的展示,揭示事物本身的内涵和意义的电视作品”。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纪录片既不像我们以往传统的专题片那样,可以用解说为主,图像为辅,以解说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纪实性而对被拍摄对象采取跟踪跟踪再跟踪的、缺少主创人员创意性的、最简洁的拍摄方式,而是要按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有所选择地进行拍摄,运用多重复杂的艺术创造意识,有选择地把现实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片断真实、可信地再现出来,用图像说话。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据考证,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自此纪录片与电视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以"栏目"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摔打、考验、探索和发展,纪录片走栏目化道路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纪录片先进的栏目化相比,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许多纪录片长期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真正的栏目化意识。本文从我国当代纪录片发展现状、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以及纪录片栏目化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对纪录片栏目化做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做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实作品是那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以对实地、当事方采访拍摄为基本手段,力求反映真实时间、真实空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兼有纪录、写实和纪实三种风格的电视作品。可以说,电视纪实作品这一类型包括了一切试图对这世界作“无限接近真实”描述的电视传播样式,它们不仅努力展示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还不断探索对精神世界进行反映和传播,所以理应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工具。一、纪实作品的生存现状电视纪实作品应该是“无台不在”、广受重视的。但事实却是大多数观众并不清楚纪实作品到底是何物,不清楚它与自己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继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面世之后,纪实类电视节目形态以从唯美而返璞归真的趋势在电视界悄然盛行。众多以长镜头、自然光、同期录音、追踪“过程”等纪实手法拍摄的作品,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的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看了以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所谓电视纪录片,就是运用新闻镜头真实纪录现实生活,客观反映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和完整的过程,排除虚构和扮演形式的电视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当我们这些拍电视的人用不断搜寻的目光在自己耕耘与探索的领域发现了一种能够更真诚地实现人与人思想情感的交流,更真实地纪录生命的发展与延续和与之并存的一段历史进程的创作方式的时候,我们开始尝试并深层次地研究它。在众多的同行们多番尝试与总结之后,中国电视纪录片已基本具备了谦躬温和的态度和融汇百川的性情,其形式和风格也因其所表达内容的不同而各具特点.但同时,在今天电视屏幕上出现的许多电视纪录片中,个中问题和一些尚未成熟的纪录方式与拍摄手法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一、电视纪录片要让观众“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纪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普及,中国电视纪录片步入了成熟时期,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欢迎,真正显示了纪录片在关注社会、体察人声方面的巨大现实力量,并出现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纪录片佳作。特别是四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更是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它的似乎不经人为控制的叙事结构,长镜头加同期声的拍摄方法,尤其是片中的主持人跟随长城遗址走,摄影机又跟在主持人身后走,不仅为国外纪录片创作常用,而且对我们的纪录片基本创作原则提供了生动、令人信服的例证。 一、关于“追随再追…  相似文献   

17.
富颖  程郁儒 《报刊之友》2012,(12):84-85
鉴于纪录片创作实践中虚构手法的运用和纪录片真实性理论边界的消失,基于作者创制的电视记录场理论,分析了纪录片拍摄现场的微观结构和内在机制,认为电视记录在被摄对象的自然状态下可以记录和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在被摄对象的自主状态等建构性场境中的电视记录也有真实性成分,因此纪录片拍摄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要遵循若干基本原则,理论发展需要扼守内容上的“事件本原”和方法上的“探索发现”的底线,以捍卫使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形态的媒体文本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电视片要好看,纪录片要真实,真实和好看加在一起,就是要拍到反映人物或事件的全过程。用电视语言讲就是要“有过程”。近些年,拍摄电视纪录片的观念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拍摄手段由过去的只注重导拍、摆拍,而改为跟拍、抓拍、偷拍等,使后采电视上经常看到的纪录片,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现实。正因为如此,电视界的一些精英们在拍摄一些特定的片子的时候,开始了蹲坑式的拍摄方式──等拍。笔者在“蹲坑”柏摄中有过一些成功的范例,比如,海南省武警击毙犯罪团伙头目刘进荣,湖雨抓捕贩毒人员,河南围捕杀入抢枪犯等。但更…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的记录,每一部纪录片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切入点——这是纪录片拍摄的初衷。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被论者归纳为"四真"的理论,是"纪录片的生命"。但只是简单地遵循"四真",并不能就此让纪录片鲜活起来。一个优秀的导演在拍摄现场,需要随时观察拍摄内容中可以提炼、升华的细节,从而让纪录片可以接触到更深入、更厚重的内容,让自己的影片从而丰满起来。很多时候,这种可以让纪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电视纪录片纪实风格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以摄像或摄影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的审美享受的电视作品。我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传统的电影纪录片纪实风格的基础上,当今正朝着透视时代主流与“热点”、贴近社会生活、注意“自然纪录”与选择“原生态材料”、注意跟踪追随拍摄与讲究情节展开等方面发展。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前身是电影纪录片。现今四五十岁的人都不会忘记,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看电影,放映故事片之前常常会先放5—10分钟《新闻简报》、《祖国新貌》,其中大部分出自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可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