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党刊记者如何使自己的报道具有政治影响力、视觉冲击力、精神感染力、增强党刊报道可读性,这是每一名记者认真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几年的写作实践中,就写好每一篇报道从五个方面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一名记者,笔者给初入行的年轻的经济报道记者提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一名记者,笔者给初入行的年轻的经济报道记者提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5,(7):46-46
菲律宾是全世界记者工作条件最危险的国家,2004年共有13名记者被杀害,而2005年到目前为止已有5名记者遇害。5月26日,由新成立的“负责报道真相的媒体协会”组织记者到军营学习枪枝使用知识。该协会正在努力帮助记者获得携带枪支的许可并训练记者使用枪支防身。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我和亚运会真的有缘,第一次采访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就是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开始,此后每一届亚运会我都到一线采访(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作为组委会新闻部工作人员参加报道)。我见证了中国体育日益强盛、夺得亚运会金牌总数“六连冠”的光荣历史,也经历了中国体育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釜山亚运会上,活跃着我国10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的500多名记者,这与1982年时仅有十几家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去采访不可同日而语。从釜山亚运会报道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新闻窗     
人民武警报召开2000年度记者年会本刊讯梁新亮、人民武警报记者王瑛报道:4月10日至12口,人民武警报社在京召开“2000年度记者年会”,来自各总队、机动师、警种部队和直属院校等单位的55名记者、特约记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在认真总结1999年度人民武警报新闻宣传工作、部署新年度宣传任务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闻改革、提高办报质量,强化记者、特约记者素质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印发和组织学习了《关于落实武警部队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强五个方面重点工作报道的意见人《关于若干重要问题的宣传报道意见火样度重点报道实施意见》等材料…  相似文献   

7.
警惕有偿新闻经济日报5月17日发表题为《经历尴尬》的短文反映,两名记者去山东某市采访乡镇企业,接待者说:现在记者来得太多,来了就要钱,企业很反感。这两名记者一再申明不要钱,仍被多家企业拒绝采访。短文说,有偿报道不是新话题,拉广告赞助也不鲜见。过去认为...  相似文献   

8.
灾难,从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报道好灾难便成了对每一名记者的重大考验,这种考验不仅是对记者的顽强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验,更是对记者在灾难面前能否作出正确分析和理性选择的考验。 在灾难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往往是多人的重大伤亡。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逝去的时候,记者的感情、思想以及从何处着手报道,都在考验着记者的称职与否或合格与否。 仅今年上半年,一系列的重大灾难令国人心情  相似文献   

9.
牟维宁  杨凯 《新闻战线》2020,(18):56-57
<正>"采访过程中,我们问过很多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来?其实,这也是我想问自己的问题。我只知道,作为一名记者,我必须要来,不来一定会后悔……"这是何晓艺和战友们在《赴鄂报道团队手记》中的一段话。何晓艺,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通联部副主任、首批黑龙江援鄂医疗队随队记者。她是黑龙江第一批奋斗在武汉的新闻人,也是首批随队记者中唯一一名"女汉子"。  相似文献   

10.
惠永春 《记者摇篮》2006,(11):39-40
新闻,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新”字,这是新闻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是新闻赖以发展状大的惟一基础,难怪同行人都说:新闻姓“新”。那么,作为一名记者,不也应该姓“新”么!为了“新”,记者们跑得更勤了,乘坐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使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争分夺秒,一比高低。报道形式上有了现场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重点报道……表现方法上,大量借鉴其它文字尤其是文学的表现手段,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原则下,有散文表现法、小说描写法、戏剧对话法……在叙述方式上,不仅限于第三人称,也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不过,也有不少人不能冲破旧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记者,尤其作为一名专业记者,必须熟悉自己负责报道的那条战线、那个行业、那个区域的基本情况,了解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心中有底,才能笔下有文。 我在报社做农业记者工作近十年。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当好农业记者,就要熟悉农业,了解农村,心贴农民。 一、当农业记者,不熟悉农业,就找不到报道的着笔点。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7)
记者的新闻兴趣与新闻活动文/辽宁·赵维一、记者的新闻兴趣是记者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名记者为什么写这篇报道?那名记者为什么用那种方式报道那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当然,可以回答说,这是当前的中心工作,这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这个人物身上较集中地体现了时...  相似文献   

13.
张建伟是我们熟悉的一名记者,他获得了第一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这在当代新闻界是不多见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张建伟作为一名记者的水平与实力. 1956年出生的张建伟,18岁就当上了记者--1974年张建伟高中毕业后就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4.
1992年第7期《新闻知识》刊载的《用项目促进记者转变作风——宜昌日报构建记者深入实际机制的思路与实践》是一篇好经验。文章好在切中记者“深”不下去的时弊,开出了医治这一痼疾顽症的良药。深入基层的重要性是新闻界的共识,大凡记者,无论资深资浅,年老年少,对此都无异议。但记者蹲宾馆、坐小车、跑机关、看材料的现象都十分普遍,致使出现了“三多三少”,即“跑领导机关多,跑基层较少;报道上层活动多,报道基层较少;报道领导人物活动多,报道普通百姓较少”。除社会大环境外,笔者也认为,问题表现在记者身上,根子却在领导。正如宜昌日报文章中说的,“报内部长期缺乏一个引导、约束、激励记者深入采访的运行机制。”我们的大多数记者是向往做名记者的,而名记者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就不是好记者。如果你想当一个合格的记者,你就首先要有当名记者的意识和愿望。 做名记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方面很高  相似文献   

16.
如何写好突发类新闻,是社会新闻中需要记者直面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面对那些毫无预兆意外发生的、不为人所能控制的新闻事件,如何能够以最快、最新、最全面的视角去报道,让读者第一时间获悉事件本身,这不仅是对一名记者职业嗅觉与能力的极大考验,某些时候、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一名记者内心深处有关人性的深度考量。而说到突发新闻的采写本身,除了需要具备对事件本身刨根问底的精神,还需要有对现场精细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起罕见的记者遭袭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卓 《新闻知识》2002,(7):25-26
2001年12月15日,江苏省海门市正余镇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力袭击记者事件。事件造成多名记者受伤,价值20多万元的摄像机当场被毁。记者遭袭事件的发生,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江海晚报》在头版上率先以《记者采访遭遇暴力阻挠》为题作了报道,随后《南通日报》头版在“江海热线”专栏刊出《正余镇发生袭击记者事件多名记者受伤 昂贵设备被毁》的报道,南通电视台分别在一套和三套节目播  相似文献   

18.
1981年10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在阅兵式上被暴徒枪杀。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发生前后仅历时46秒钟。当时美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在暴徒的枪口下,几乎把事件全过程都拍了下来,被人们誉为“对着枪口按快门”的记者。当时是最轰动的摄影报道,之后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名记者有此创举,其思想动机是什么,我知之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记者讲竞争,这名记者冒死抓新闻,竞争心理想必是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记者应保持冷峻的目光何光照据报载:某报社总编辑常常号召下属年轻记者要向名记者学习,而当一位年轻记者问谁是名记者时,总编辑想了半天也没数出几个来。仔细想想也真是,如今在新闻界叫得响堪称名记者的,除了恽代英、邹韬奋、邓拓、范长江等老前辈,似乎再也亮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六、兰州市公安局“封杀”新闻记者 2002年8月1日,兰州市公安局将一纸“公函”送到兰州市内6家都市类报纸负责人手中,宣布对16名记者予以“封杀”。公函称:由于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公安局以后将不再接待这16名记者,这些记者“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这纸公函引起了全国广泛的关注,引发了一场新闻界关于记者的采访权、公民的知情权及信息公开制度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