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曾说:“广播、电视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随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并且要求不应任意取消方言新闻。王登峰说,近年采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有些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束。中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播音有严格要求,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王登峰表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在国家规定使用通用语言的地方,应坚决执行规定。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国家语委的强势态度,随即引发议论。  相似文献   

2.
凌越 《视听纵横》2005,(6):104-104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它有抑扬顿挫、和谐有致的音韵之美无须细说,它还有善于吸收其它方言精华、包容开放度大的优点.粤方言、吴方言等各地方言都是它吸收养分的对象和源泉。  相似文献   

3.
焦健 《中国广播》2007,(1):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作为四大传媒,拥有广泛的社会受众和社会影响。其语言文字运用是否规范、标准,不仅关系到传媒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而且反映着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文明的水平。因此坚持语言文字规范化义不容辞。但是,近几年来不遵行这一准则的媒体越来越多、愈演愈甚,几乎涉及各类媒体。甚至不少方言区都在各自的地域办起了方言广播和方言电视,有的还用方言播报新闻。我认为这是一种逆潮流而动的趋势,不符合我国发展的大趋势。国家要发展和强大,统一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基础。两个文明建设都离不开语言文明这一重要内容,语言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国家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闻传媒必须要坚持的方向。对此,作者有三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我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每天日夜用38种外语和汉语普通话以及四种方言,把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经济改革的步伐、人民生活的最新信息,以及对各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传到182个国家和地区。可谓五洲四海遍知音。各国听众朋友赞誉它是“空中大使”、“友谊桥梁”,是“了解中国的窗口”。深受欢迎的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中国,主要是通过广播节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立交桥附近,屹立着一座顶部装有通讯广播收发天线的高大建筑。我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便座落在这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时的呼号为“北京广播电台”。它以“为世界人民服务”为宗旨,每天用38种外语和汉语普通话以及四种方言向世界各地广播,送上中国人民对各国人民温馨的问候和友情。这种友情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封封印制精美、书写着各种文字的信件象雪片一样,飘越高山大洋来到北京,带来了各国听众对中国人民的拳拳  相似文献   

6.
“语言自成为一个潮流,在时间里滚滚而来。它有它的沿流。”
  沿流,即语言的发展演变。社会分化、群体领地的分隔产生了各种语言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而统一的经济、政治需要和文化普及又促进了民族或国家的普通话和官方语言。除了社会因素,语言内部词汇、语音、语法结构的相对变化也是语言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黎继 《湖北档案》2023,(3):24-25
<正>人在婴幼儿时期从父母那里习得的语言,是母语的地方语言形式。上学后学习汉语拼音,知道普通话和“土话”有区别,这时才有“土话”的意识,开始觉得说方言很土,应该说好国家推广的普通话。但是大家都说家乡话,那些说普通话的人就显得很不合群,自己也别扭。以前家乡人讽刺从城里回来的人:“他回来带了三扇门。”哪三扇?  相似文献   

8.
李文静 《青年记者》2007,(24):57-58
近年来媒体上陆续出现了一阵“新风”:电视台以方言作为工作语言主持娱乐节目,用方言播报新闻、播出用方言译制的外国影片等等。 在方言节目火热登台的同时,关于方言电视节目是否能登大雅之堂、是否挤占普通话的空间等的争论也没有停过。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和方言是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只在特定地区内通行。国家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规范社会公共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是不矛盾的,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长飞 《新闻世界》2012,(9):212-212
语言是人们用来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在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在通讯联络手段不断丰富、发展、更新的今天,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需要在交往中有共同的语言才能进行交际。但语言自身的发展、丰富和分支,限制了人们的交际空间,尤其是我国各地纷繁多样、特色各异的方言很多,已影响了人们的交际范围,如何突破这种语言障碍,促进交流,最佳途径无疑是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相似文献   

11.
陈亚丽 《新闻窗》2008,(1):35-36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各上星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保持较高而稳定的收视率,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各方褒贬不一。怎样看待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首先要明确,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坚持推广普通话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在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允许使用方言。因此,对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认识,不能笼统地认为它是低俗献媚、格调低下,应该看到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是观众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极具地域文化个性,极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方言节目是指各地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采用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电视节目。它是对传统的普通话节目的创新,由于其贴近百姓的特质和方言播说的新颖形式,广受百姓的欢迎,成为地方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那么,用方言包装新闻节目,真的“一包就灵”吗?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各地蓬勃发展,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方言节目得以兴起的原因:从观众角度来讲,区域性“文化认同”是其接受的基础;从媒体角度来讲,“分众传播”的策略使其获得了市场优势。然而,方言电视节目也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就同区域观众而言,它是桥梁;就跨区域观众而言,它是隔墙。笔者认为,方言节目终究只能是普通话节目的一个调剂和补充.而不能取而代之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4.
张文轩 《档案》2022,(1):21-31+38
本文在详尽辑录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语(即〈方〉)的基础上作了两件事。一是交待了这些方言词语的总体数量和每种类型(如名词、动词等)所占比例;二是从兰州方言说话人的认知角度,区别了〈方〉与兰州方言的异同,将〈方〉分为三类,每类下录其词条及其释文。目的是为〈方〉中的哪些词语优先“转正”为普通话词语提供依据,为画出〈方〉同言线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15.
解名 《新闻窗》2013,(4):87-87
方言,顾名思义就是特定地区人民惯常使用的语言,其发音、逻辑、语义都和普通话有较大差别。熟悉的人听到称之为乡音,不熟悉的人陡然听到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方言本是展示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风情的独特旗帜。但对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困扰。尤其是原本正经严肃的新闻播报节目,采用方言解说就会显得轻松易懂,一方面是事件信息能更好的为听众熟知。另一方面,则容易形成不规范的语言环境,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如何扩大《阿六头说新闻》的内容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都市电视地域新闻出现了多元化的表述方式,方言新闻带着争议成为其间重要的亮点之一。获得“全国百佳栏目”殊荣的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作为方言新闻的代表,以高收视率和高质量引起了电视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有不少人为《阿六头说新闻》这一另辟蹊径的创新举措叫好,把这一现象解读为媒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新闻本地化和平民化等电视新闻发展方向的代表。但也有论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方言的局限性减弱了媒体传播功能,还形成了新的“话语霸权”,又与推广普通话的国家政策逆势而行,其内容选择上的消费媚俗倾向有舍弃社会责任之嫌。  相似文献   

17.
汉语伴随着华夏文明走过了五千年历程。西学东渐请进德赛二先生以来,汉语得到了空前普及提高。共和国成立后,普通话成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对古人食而不化,于西方囫囵吞枣,现代汉语跟普通话与古代汉语、国语、华语的逻辑关系众说纷纭,以假乱真。在提出文化大繁荣的今天,采取科学理性的方法客观认识分析文化,融汇古今,中西合璧。避免古今中外言说方式差异引发误读。学习古贤的思想精髓并采用现代科学话语形式、运用系统观点真正传承弘扬汉学的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18.
胡洁 《大观周刊》2013,(1):11-11
阳新方言的“把”是个很常见的词,它既可以作动词表示“握、给予”,也可以作介词表处置、被动。汉语普通话没有主动与被动语态的形态变化,但可以用介词“把”、“被”等标记主动与被动。但阳新方言用同一个词“把”字既引出施事又引出受事,使这种句式呈现出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明确宣布:“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今年11月,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还将重庆市主城区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重庆市在评估中还规定:编辑、记者、校对人员必须参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培训,并且要求持证上岗。  相似文献   

20.
张文轩 《档案》2022,(2):10-23
本文在详尽辑录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语(即〈方〉)的基础上作了两件事。一是交待了这些方言词语的总体数量和每种类型(如名词、动词等)所占比例;二是从兰州方言说话人的认知角度,区别了〈方〉与兰州方言的异同,将〈方〉分为三类,每类下录其词条及其释文。目的是为〈方〉中的哪些词语应优先“转正”为普通话词语提供依据,为画出〈方〉同言线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