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又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造成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过低,因此,我党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我国的社会和谐发展,缓解我国的社会矛盾。然而,要提高初次分配的劳动报酬比重,必须对我国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的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3.
4.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对混合收入进行拆分,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国民收入分配的实际,才能进行有效的国家间的比较。与印度相比,中国住户部门份额明显偏低,企业部门份额和政府部门份额明显偏高。中印两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变的趋势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一般趋势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大国,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的拐点都不能机械地套用发达国家的数字。在我国,提高住户部门份额必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降低政府份额,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获取劳动报酬的主体是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的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力要素素质偏低,参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能力较弱,主体作用未发挥出来.必须通过创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在初次分配领域的要价能力等途径,才能充分发挥劳动力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经济学教科书中,"国民收入的分配"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专门讲述,但是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里,既说到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更说到再分配要更注重社会公平,并明确指出,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对于老师来说,更全面掌握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是必要的,如第三次分配、最终分配。如果有学生问到,则可以做出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4,(4):26-30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使欠薪的入罪讨论暂告一段落,当前探讨的主要问题转为该罪的司法适用问题。从基本范围上看,"劳动报酬"只包括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报酬,而不能包含基于劳务关系产生的报酬。"劳动报酬"包括工资,但也不仅仅限于工资范畴。社保个人缴费及经济补偿金也应属于该罪名的保护范畴,但惩罚性款项不属于该罪名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两个同步”的发展目标。从“两个同步”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两个同步”的同步性现状和实施的必要性,并从建立劳动报酬决定机制、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调节与监督、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等6个方面具体阐述实现“两个同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常识第五课第一框“国民收入的分配”,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较难,其中“国民收入”易同“利润”混淆;“积累与消费关系”易同“生产与消费关系”混淆;“所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易同“生产成本”混淆。学好本框也是理解“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的基础。现图解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人均国民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经济变量,依据1994-2014年统计数据,利用VAR模型和OLS方程,通过平稳性检验、残差自相关检验和协整分析,进行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人均GDP每增长1%,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0.88%,即可支配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弹性系数为0.88,二者互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营造一种真正解决问题的氛围,虽然党和政府对解决这个问题都比较重视,但目前这个氛围并未真正形成,还存在主观上和实践上的空虚化问题。要真正营造良好的氛围,还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3个问题:一是改变社会的冷漠心态,二是消除改革中的负面影响,三是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部分内容涉及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其中最直接的有两条:一是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二是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他部分对于国民收入分配也有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国有资本收益30%的上缴比例比此前的普遍预期更高一些。其实具体的上缴比例可根据情况确定,如果预期的投资收益率高,可以少缴一些,反过来就多缴,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甚至具体企业的情况来确  相似文献   

13.
在校园里听到几个毕业生边走边聊,其中一个说:“班主任催我交'就业证明’了,不交的话就不发学位证书给我.再逼我的话,我就自己去刻个章盖上了.”两年前我本科毕业时,情况也如此.  相似文献   

14.
建立完善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劳动报酬占比偏低、最广大人民获取资产要素收入机会有限等问题,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要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致富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大原则下,实行国民收入分配适当向居民收入倾斜,保证劳动报酬收入的正常较快增长,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分享全民和集体财产收入的权利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主要在初次分配领域,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初次分配。厘清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找到导致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制定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对策,对于从总体上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解中国居民消费低迷这一谜题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的关键。基于劳动报酬“可支配性”视角研究中国居民消费低迷的原因,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并不低,大约在60%~70.64%之间,关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认识偏差主要源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比较口径不一致。劳动收入份额“偏低”并非中国居民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从劳动报酬的“可支配性”视角分析,考虑“五险”“两金”缴费以及个人所得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率为49.98%,远低于同属高社会保险缴费国家的法国同期水平。较高税费负担使得劳动报酬的“可支配性”不高才是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低迷的真正原因。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切实提高劳动报酬的可支配性,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传统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和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值分配率”的新概念,并且认为这个概念对于全面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的形成、结构、分配和流动规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问: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全国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连续22年下降"的说法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9.
《广州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说,财政部公布数据,今年l-3月,全国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5.9名。其中,个人所得税完成1488.12亿元,同比增长21.3%。虽然财政部门给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解释,但这一数据,无疑依然令人难以释怀——国民经济回暖,税收可以“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实行收费政策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将高校学费标准的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人均GDP的增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高校学费标准的增长大大高于人均收入水平及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