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丽珍 《大观周刊》2012,(22):271-271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余陆玲 《大观周刊》2012,(29):316-316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目标发生很大的转变,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和考法,全面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李梨萍 《大观周刊》2011,(10):156-156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创新教育的观念同样不可缺失,许多老师往往会为了创新而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现代的知识经济社会,不但学生需要有创新精神,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创新。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创新的理念,积极结合教材实践进行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4.
胡婷 《大观周刊》2012,(51):340-340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育阶段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文涛 《大观周刊》2012,(13):251-251
高中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物理是极其重要的而却又比较难学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能够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上下一番工夫。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孙红 《大观周刊》2011,(28):162-162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又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必须协调好时间与时效之间的矛盾.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素雪 《大观周刊》2011,(50):139-139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8.
周忠伟 《大观周刊》2013,(1):217-217
改进物理教学,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是可以通过培养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感。只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不懈,一定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9.
王艳宏 《大观周刊》2012,(21):264-264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其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培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薛甲青 《大观周刊》2012,(16):275-275
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本文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孔东梅 《大观周刊》2011,(24):84-84
当前,围绕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确立了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部分构成的课程体系。将活动课列入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小课题研究”是活动课教学形式的一个分支,它以学生自主确立课题,主动探索课题为基本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个体或群体的调查研究等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期达到弥补学科教学的先天不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关建 《大观周刊》2012,(52):228-228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物理在初中阶段才予以开设。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辨析能力等方面,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积累,能够满足物理教学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基本要求。物理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于学生在各种能力培养方面的现实需求更为多样化,例如除了过硬扎实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外,还需要学生的空间构想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多种素质的结合。所以我们的物理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与一般的课程有着差异。然而,从近几年所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令人乐观。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大观周刊》2011,(27):152-152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方,  相似文献   

14.
杨容 《大观周刊》2011,(10):98-9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根本宗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5.
梁科 《大观周刊》2011,(22):98-98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形成.必需经过创新动机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具备了创新动机和创新素质.才能更好地自觉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发挥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既要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又要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丽荣 《大观周刊》2011,(35):90-90
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的“素质”一词的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7.
薛云燕 《大观周刊》2011,(50):172-172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改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育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石跃宗 《大观周刊》2012,(24):181-181
新教材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师应该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肖海涛 《大观周刊》2012,(39):132-132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马永才 《大观周刊》2012,(39):239-239
创造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的核心指标,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处于奠基阶段,创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是发掘创新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