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瑞兵 《大观周刊》2011,(19):45-45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大方面,共12个评分点.如果考生突出了其中一点.那么就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笔者认为,考生应在把握题意、切中话题、突出中心的基础上,在文采方面下点功夫.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既可以提升基础等级评分.又可提升发展等级评分。文采有否关键在于语言表达技巧的成败.那么.怎样的表达才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2.
李莉 《声屏世界》2013,(11):66-66
新闻拒绝卖弄文采、堆砌辞藻,但从不拒绝文采,以让人赏心悦目。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新闻文采要缘事而发、淡中有味。这就是说:一方面,新闻需要文采,用文采来消除平铺直叙的“文件味”“工作调”“总结腔”.增添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新闻的文采要张弛有度,顺势而为,适可而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语言要准确、生动、凝炼,不能哗众取宠、长篇大论、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篇新闻精品、佳作,不仅要立意深刻,内容高雅,而且要结构新颖,写得精彩,字里行间溢出文采,读之琅琅上口,让人爱不释手。然而,目前报刊上的许多文章和新闻,却写得平平淡淡,读来无味无采无奇,不那么吸引人,缺乏可读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文采。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这么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能持之久远呢?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是文采问题。 刘勰说:“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说的是文采问题。 何谓文采?文采是指文章的文辞风采,是构成文章风格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就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精采》中也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讲得都很有道理。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么能传之久远呢”? 所谓文采,指文章的文辞风采,构成文章风格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它是作者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是文采问题。 刘勰说:“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说的是文采问题。 何谓文采?文采是指文章的文辞风采,是构成文章风格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易水 《新闻知识》2000,(5):35-36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不免粗俗.文采多于朴实,又不免虚浮,朴实和文采要配合适当,才可以称得上君子。写新闻何尝不如此?光有材料.五要素也具备,却缺乏文采,就难免枯燥乏味,而文辞华丽,却没有实际的内容,就像给丑女浓施粉黛,只能给人虚假的印象,同样不受欢迎。只有“文质彬彬”,才能称为好的新闻。 过去,由于“四人帮”的破坏,以及新闻队伍素质不高,“质胜于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八股文、大话、套话、材料语言满天飞,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孔子还说“…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有一种观点:新闻报道只需要信息不需要文采。某报一位新上岗的记者沮丧地告诉笔者,他的领导一脸正色地对他喝斥道:“记住,新闻要的是信息,别卖弄什么文采了!”而笔者一位同事的博客上.也为此话题一度引起争论。那么.新闻报道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还要不要文采呢?  相似文献   

9.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些,景物、天气、人物心理动作描写细些。这样的文章才有“文采”。所以,在一些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中,一些同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毫无  相似文献   

10.
任小洁 《大观周刊》2011,(40):105-106
考场作文要想赢得高分,要想在短时间内以文章的辞采和内容的深刻打动阅卷老师,“炫示”就成为必要。所谓“炫示”,就是故意展示自己的才华,显露文章技巧以悦人。“炫示”要把握住三个关键点:①炫思想,独树一帜;②炫积淀,厚积薄发;③炫文采,妙笔生花。  相似文献   

11.
言以文远“传”以“播”重 如持“新闻无学”观点者,一些人认为新闻不过是向受众传达信息而已,不需文采;或日新闻是“易碎品”,以“快”取胜,无暇雕琢以显文采。此是对新闻的偏见、浅见或日谬见、成见。 诚然,新闻非文学,其价值在实事本身,其美在其“自然景观”。但自然景观再点缀、衬托以人文景观。如泰山之岱庙、玉皇阁,西湖之白堤、岳墓,“自然景观”则更见其美,新闻实事则愈显其贵。刘勰说“言以文远”。纵览古今中外传世之作无不立意高古,文采飞扬,最典型者莫过千古传颂的唐朝王勃之《滕王阁序》,其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8日,《火箭兵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篇报道《满城都是兵细辨求救声——大地震后第五天北川见闻》,该文作者以简朴、准确的语言第一时间传递出来自重灾区的消息,向读者生动展现救援现场上演的感人瞬间。这篇报道在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三等奖。深刻的主题思想《满城》一文采写于地震发生后第五天,这个时间节点已经超过了救援“黄金72小时”。但是.作者依然将目光锁定在搜救行动中。在救援进展缓慢的时刻,作者讲述了救援北川县税务局职工周亚君和朱兰的曲折过程和感人细节,用具体事实褒扬了解放军官兵“不言弃、不放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语的字词蕴含的意义丰富而深刻,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艺术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文采,就是语言词汇与语法、逻辑、修辞等综合运用的语言艺术。因此,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对新闻语言的加工、美化,着意表现出文采来是新闻写作不可轻视的重要内容。精心锤炼关键词语,求其精美意胜新闻以其时效性强,准确、迅速地传播最新信息为前提,它的语言则以简洁凝炼,意含丰富,耐人回味为贵。它虽不同于文学作品那样刻意“雕文镂花”,但在叙事状物、表情达意时,对能揭示事物本质特性或能提示“文眼”的关键词语,…  相似文献   

14.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的深度与文采兼备的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主题量大立意深刻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评论的写作高下,首先反映在主题的开掘上,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否抓住了牵动党心民心的热门话题。《“真抓”与“假  相似文献   

16.
近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又常看报端稿件,于是便把古人的“文心”与现人的“笔法”联系起来,颇感一些新闻稿件文采淡化,语青表达方式索然无味。为此,借“雕龙”的古训和文法,谈些有关文采的话。  相似文献   

17.
范以 《军事记者》2008,(3):51-52
近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又常看报端稿件,于是便把古人的“文心”与现人的“笔法”联系起来,颇感一些新闻稿件文采淡化,语青表达方式索然无味。为此,借“雕龙”的古训和文法,谈些有关文采的话。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1954年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曾经对文学翻译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把原文比作伏特加酒,指出翻译文学作品,不能把“一杯伏特加换成白开水,总要还它一杯汾酒或茅台,才算尽了责”。白开水译文,就是没有文采的译文。曾记得我最早翻译的一篇短篇小说被退回来,就是因为“缺乏文采”。我拿着译稿对照原文,左看右看,似乎译出来就该是这个样子,文采不到哪里去;但又不甘心放弃发表的机会。于是便自作聪明,  相似文献   

19.
熔裁,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提炼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篇说;“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辞谓之裁。”从熔裁在作文的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体现来说,包括提炼内容与提炼文辞两个方面。但剪裁浮辞仍然是为了内容更集中,表现的思想更精粹,因而,它不过是炼意在修改阶段的继续。古人用“熔裁”这两个字来概括创作活动中的这一过程,表现了我国古代文论中对于主题同题材,内容同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文心雕龙·熔裁》篇说:“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这里“设位”之“设”为动词,即布置;“位”为名词,指格局。无论是抒“情”,无论是说“理”,自然,也无论是叙事,当作者根据要说的话来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20.
杨曼 《中国广播》2005,(8):63-64
播音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门艺术。一部思想内容深刻文采飞扬并经过反复推敲的作品,会因为没有选择到合适的播音员使播出效果逊色。相反,一部相对平庸的作品往往会因为播音员对稿件内容恰当到位的处理和表达而增色。这就是人们经常把播音喻为“锦上添花”的主要原因。一名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具备内涵深刻、感情丰富、吐字规范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