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雪 《大观周刊》2013,(2):108-109
数学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抽象的,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只有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璺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才能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2.
汪仁忠  张广 《大观周刊》2012,(41):298-298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找到数学,并体会到无处不用数学,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并实践数学的能力。团此,将数学和生活融合起来,进行数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学习效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浩容 《大观周刊》2011,(52):147-147
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数学思维越来越多地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随着思维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数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数学思维靠睦来越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过分强调逻辑思维;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为的培养。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在科学发现和创造发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陈宝同 《大观周刊》2012,(33):227-227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即数学思维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抽象思维的研究关注较多.而对于数学形象思维却问津较少。  相似文献   

5.
陈兴容 《大观周刊》2011,(49):109-109
一、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从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的性质来分析数学活动是数学的灵魂.是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学活动不仅仅是指解题活动,更不仅是指常规问题的巩固练习。解数学题是数学活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理解对象、构造模型、制作几何体、解决问题、回顾反思、开展游戏以及时做数学实验等也是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索前人的数学思想,借以指导数学的进展.并预见数学的未来.因此,数学史能够帮助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利用数学史渗透数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相似文献   

7.
巫传冰 《大观周刊》2012,(22):225-225,172
本文从教学语言和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产生数学语言的原因、条件和源泉。指出:数学符号是从文字演变来的。数学语言脱胎于自然语言。但自然语言只是为数学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人们记录或表达数学思想以及探索数学未知领域的需要,才是数学语言产生的内因。  相似文献   

8.
公素菊 《大观周刊》2013,(11):256-256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  相似文献   

9.
龚家玲 《大观周刊》2012,(43):346-346
新课标指引我们,数学的教学离不开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提出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一些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小平 《大观周刊》2012,(4):189-189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巧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数学问题在生活情境中展现,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之中,从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马晓菲 《大观周刊》2011,(47):151-151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满元 《大观周刊》2012,(15):203-203
数学实验虽然不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但在数学研究及数学教学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实验课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参与的实验活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广泛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3.
魏喜芬 《大观周刊》2011,(33):224-224,202
数学思维是数学语言的基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朱栋国 《大观周刊》2012,(21):201-202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相似文献   

15.
李冶是宋元数学四大家之一,自幼好学,"经为通儒,文为名家",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他毕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数学教育事业以及数学研究之中,李冶的数学观和数学研究成果,对后世数学发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旭容 《大观周刊》2011,(50):149-149
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增长对数学的通识,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公素菊 《大观周刊》2013,(8):203-203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樊姣姣 《大观周刊》2013,(7):195-195,139
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是小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是应用题、几何题,还是统计知识、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可见计算在教学中的比重之大、地位之重要了。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数学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孙艳华 《大观周刊》2013,(8):201-201
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教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低年级是数学语言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高意识,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春枝 《大观周刊》2012,(48):388-388
体验数学与感悟数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体验数学是感悟数学的基础.而感悟数学则是体验数学的升华。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因此高中数学课堂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