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现象与磁现象的发现始于公元前六七世纪,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发展缓慢,始终局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直到18世纪电与磁的进展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一个新天地.一、早期电学与磁学的发展情况中国古代较早开始积累电与磁方面的知识.关于电现象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多的是关于雷电现象的观察和摩擦起电的研究,据唐代王睿的记载,在汉代就有关于避雷技术的应用.磁现象的研究要更早一些,最早记载磁石的文献是《管子·地数》,其中记载"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磁石间的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认识自然的进程来看,电学和磁学开始是各自独立的。“电”最早在古希腊时期发现,因被摩擦过的琥珀具有吸引羽毛等轻小物体的特性,而认识“电”。东汉王充著作《论衡·乱龙》中也有“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的描述。顿牟即琥珀;芥指芥菜子,统喻干草、纸屑等的微小屑末。掇芥的意思是吸引芥子之类的轻小物体。不过,其中“磁石引针”的记载属于当时世界上比较早的。当然,全面研究磁的第一人还是英国人威廉·吉尔伯特,1600年,他的专著《论磁,磁体和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磁体》,  相似文献   

3.
静电感应现象在生活经常见到,所以,很早就有关于静电感应现象的记载与分析,西汉末年的《春秋纬·考异邮》中就有“(玳)瑁吸”的记载.王充的《论衡·乱龙篇》中有进一步的记载:“顿牟(即玳瑁)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  相似文献   

4.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卒于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图学家,他主持绘制的大型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是目前世界上见诸文字记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而他在绘制《禹贡地域图》时所提出的“制图六体”,对自晋到清1,000多年间中国制图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他们称这种现象为电.在中国,古人王充所著书籍《论衡》(约公元1世纪,即东汉时期)中有关于静电的记载顿牟掇芥,顿牟就是琥珀,当琥珀经摩擦后,即能吸引草芥一类的轻小物体.  相似文献   

6.
《文赋》是晋代陆机(公元261年—303年)的重要文学理论著述,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的一篇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深刻性的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文章。在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陆机是太康(公元280年—289年)时期的重要诗人,是我国古代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家。他在《文赋》自序中明确表示,他从阅读前人的作品和自己写作实践中对文章写作的复杂性有了深切的体会。他写作《文赋》的目的就是要探讨文章写作的内部规律,解决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即思想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语言…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5,(9):49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均已失传。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  相似文献   

8.
刘勰(协)字彦和,南北朝时代人。他的生卒年月,史无明文记载,约在公元465—520年左右。他幼年丧父,家贫好学,以毕生精力,撰写了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此书理论体系完整,写作态度严谨,引用材料丰富,探索问题广泛,不愧为我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古史是世界史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人类社会发展最初的两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间为300万年前至公元476年,世界上古文明包括上古西亚、上古埃及、上古南亚、上古中国、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六大文明部分[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古代史(包括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一直处于薄弱状态,长期被忽视[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新增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一知识点.  相似文献   

10.
古代朝鲜寓言创作历史悠久,仅次于少数文明古国。它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是东西寓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公元7世纪,最早的书面记载的作品是《龟兔之说》与《花王戒》。高丽王朝时代(918—1392年)假传体寓言发达,受中国古文家的虚构传记文学影响很深。李氏朝鲜王朝(1392—1909年)前期寓言创作最有成就的作家是林悌。17世纪以后有两类寓言作品,一是用汉文文言写的假传寓言,一是以民间故事为基础的用朝鲜国语写的寓言小说,最著名的作品首推《兔子传》。  相似文献   

11.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公元六世纪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经验、记载当时以及更早年代里生产状况的一部杰出农书。全书共分十卷,九十二篇。《要术》在内容上,正如《齐民要术·序》(以下简称《序》)中所述“从农耕操作起,到制造酒、醋、酱,凡一切与农家生活资料有关的事,没有不详细记载的”。  相似文献   

12.
裴秀———中国地图学鼻祖  裴秀(公元2 2 4年~2 71年) ,我国西晋杰出的地图学家,被誉为我国古代地图学的鼻祖,与欧洲学者托勒密,并称为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明星。裴秀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并编制了《禹贡地域图》18篇,从而奠定了他在地图史上的地位。自他以后,直到明代利玛窦的《世界地图》传入以前,这12 0 0多年间的地图制作,在方法上没有跳出他的规格。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约4 6 6年~52 7年) ,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的往来渊源流长。中国的古代史册中,从《三国志·倭人传》到《晋书·四夷列传》,都有关于中日两国古代交往比较详细的记载。然而,自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至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的约150年时间里,中国的史书中却找不到日本倭国来朝的记载。究其原因,也许是晋朝长期战乱不已,朝廷档案或失散民间,或毁于战火,后人编纂晋史已无从察考当时的中日关  相似文献   

14.
匈奴史是一门所谓“世界性”的学问,即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有人在研究它。(一)欧洲学者首次记载匈奴人在西方活动的一本书—阿密阿那斯的《历史》在西方,最早提到匈奴的,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Ammainus Marcellinus,330—390)。他在他的名著《历史》一书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匈奴人于公元350—374年之间在东欧顿河以东击灭阿兰聊人的经过,同时也叙述了匈奴人经常骑在马上,在马上吃饭饮水,在马上做买卖,甚至在马上睡觉(即俯伏在马背上、用双手搂住马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北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殿试中乙科。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权知礼部贡举,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作为一名科举的成功者和管理者,其《东坡集》《后集》等著作记录了苏轼独特的科举观,在中国古代考试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伊朗古称波斯,汉代又称安息。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曾是罗马与中国贸易、交通(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据《史记·大宛传》记载:西汉张骞曾派副使访问安息,安息王令将出动二万骑到边境迎接。随后,安息又派使者来中国,赠送礼品大鸟(驼鸟)卵,带来黎轩(今地中海东部)善眩人(杂技表演者)。东汉和帝时,班超出使西域,派甘英往大秦(罗马帝国)于公元97年到达安息。公元124年班超的儿子班勇出使西域,又到过安息的西部。安息王子安世高也曾来中国,据《高僧传》卷一记载:从148年到169年的二十多年中,他在洛阳将三十多部佛经译成汉文。  相似文献   

17.
“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他虽是针对绘画而言,实际上生动恰切地揭示了审美创中的普遍规律。 顾恺之(约公元346~约公元407),字长康,乳名虎头,晋陵无锡人。他工画人物、肖像,兼善山水、禽兽,在造型艺术美的实际创造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著名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就出自他的妙笔。正是因为他有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实践经验,所以他在绘画美学理论的建树方面显示了超卓的水平,传世的论画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这些论著含英咀华、包前孕后,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增添了异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丹青大师和理论家。  相似文献   

18.
郑树忠 《历史学习》2006,(10):36-36
在现行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中有反映每个时期的“朝代尺”。“朝代尺”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1.明确每个朝代(时代)的起止时间。如:战国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唐朝是公元618年—907年。2.明确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开元盛世(公元713年—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莫言在浙江大学首次谈到了自己创作的小说是有中国特色的“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深刻地体现了与古代志怪类文学的关系。他的小说不仅传承了中国志怪类文学的特点,更是在人物塑造的反传统化、建立自己的文学王国、创立“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这三个方面超越了古代志怪类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王符,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大约生于章帝建初(公元七六——八四)年间,卒于桓帝末年或灵帝初年(公元一六三——一七四年)*。他出身于地主阶级下层,为妾所生,“为乡人所贱”,社会地位比较低.在东汉社会趋附门阀成风和一派尊儒反法的叫嚣中,他“独耿介,不同于俗”,“涉猎于申、商、刑、名、韩子杂说”,终身不仕,隐居著书,抨击时政,在他所著《潜夫论》一书中,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病,提出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