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说太极腰     
宛生 《中华武术》2001,(4):34-35
太极拳特别注重腰部活动。经典著作中讲得很多,如“腰为主宰”“腰为驱使”“源动腰脊转股肱”“刻刻留心在腰间”等,都是说腰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但据观察,不少练拳者,特别是初学者对此还不够明确。有的立身不正,歪歪斜斜:有的不知松腰松胯:也有的只知旋臂而不知转腰,动作显得别扭、僵硬。分析原因,主要是对腰部活动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要领认识不清所致。正是: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笔者愿以自己的体会和浅识拙见,向拳友们讨教。  相似文献   

2.
姚菊卿 《武当》2013,(6):22-22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与对立统一,故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在人体结构中,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云:"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等等。一、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英南 《武当》2006,(6):11-12
简化太极拳(24式)和8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运动司分别于1950 年代中期和后期,根据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大架)组织编写的。这两套拳编写修改后即向全国普及推广。自此,太极拳运动开展日益广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1993 年5月,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在各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 42式太极拳,并作为国家规范化竞赛套路推广普及。上述套路,通常称为“国家套路”或“表演、竞赛套路”,以区别于传统套路。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我国古传的一种内家拳术,有着极高的修身养性价值和强体防身作用,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的运动原理和拳势作用是很科学的,其技击制敌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现就太极拳起势制敌的时机及变招,来领略太极拳“粘随不脱,手足并用”的短打原理和“棚、捋、挤、按、采、(扌列)、肘、靠”的技击作用。 太极拳的起势是太极拳套路的开始动作,有的称之为“太极起势”或“太极出手”。古代拳术大都是直接以第一拳为起势,俗称“开门势”或“初势”,由起势基本上可以识  相似文献   

5.
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谚也说“步不稳则拳乱”,这些都充分说明,走步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步法动,全身才能动;步不动,其他无从动。否则,定会被动失势。  相似文献   

6.
邓红 《中华武术》2001,(3):35-35
观赏太极拳名手演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一种享受。但是,有的人练起太极拳来,虽然拳架规范、动作连贯.却给人一种白开水样的感觉。乃至,架子大者.人感其“散”;架子小者,人觉其“紧”;架式适中者.人说其”平”。这是由于上乘太极拳演练技巧,不仅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合顺,还要具有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名手演练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动作不仅展示着形态美,还放射着诱人的内涵美。  相似文献   

7.
牛胜先 《武当》2010,(1):14-15
腰和腹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分开谈呢?因为先辈武术家们多谈腰,所以我把腰和腹分开谈,为的是刚才能着重谈谈腹。练太极拳是腰带动四肢,腰是一身之主宰。先辈们说,腰似车轴。练太极拳是腰的左右旋转带动手和脚,腰不动则手臂几乎也没什么动作。由于太极高手能合理用腰,故动作常使一般人不知觉。须知腰左右旋转,不是左右摆动,左右扭腰。如果是摆动、扭腰,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8.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第一句话就是:“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命意源头在腰隙”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腰隙是太极拳的关键命脉,每一势、每一动都离不开腰隙的主宰;第二层意思是说人的生命的源头也在腰隙。腰隙在太极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相似文献   

9.
宁开阳  刘云萍 《武当》2010,(2):17-18
练太极拳贵在心静,这是太极拳习练者的共识,也是太极拳习练者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先师们教诲很多,诸如“动中求静”,“以静御动”,“身虽动,心贵静”,“先在心,后在身”,“神舒体静,刻刻在心”等等,都说明心静对练好太极拳是何等重要。但不少初学者在练拳时往往找不到心静的感觉,因而进步不快。笔者认为,解决如何心静和如何放松的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雄 《武当》2014,(9):16-18
杨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肩、腰、胯练习要点,总体来说,就是将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太极步及虚领顶劲、开胯圆裆、松腰塌胯、扣胯、垂臀、尾闾下坠、落胯(沉胯)、坐胯、转胯、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练法融入拳架之中,以腰胯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达到式式身正安舒,动作虚实分明,势势松活沉稳。太极拳手上的动作相对来说容易看清楚,容易看明白。太极功夫不在手上,而在丹田和腰腿。习练太极拳,其肩、腰、胯的运动既难以看出来,又不好练,  相似文献   

11.
松绪金 《武当》2008,(12):19-20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如何才能提高腰部力量和腰部的柔韧性以及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用腰、练腰,从而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及理论指导,同时也加深太极拳练习者对“腰”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并为练好太极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天绪 《武当》2012,(1):12-14
一、上时曲蓄落时长(一)目的习练太极拳不应囿于某家某派或某某套路,而应细细品味和感悟太极拳的真髓和要义。太极拳所要向人们传达的不只是某招某式,她首先要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向人们昭示的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给人们灌输的是一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力制大力的理念。所以,练太极拳以及学习太极拳推手时,要刻刻留心的应是太极拳的根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它们是  相似文献   

14.
初学太极拳的感受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异于寻常的、以身体、四肢为主要运动的自我锻炼。内讲意、气、力合,外讲松整、自然,动作练习过程具有用意不用力、缓慢均匀等特点。这些特点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运动不同,与一般的随意运动也不同,因此,初学者往往会感到难于掌握。要想又快又好地掌握太极拳运动,就更困难了。借助太极拳前辈的传承经验,通过多年的太极拳教学实践发现,如果让初学者先通过一些基本动作体会出身体各部在“太极拳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感觉,“跟着这种感觉走”,会加快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速  相似文献   

15.
王跃强 《武当》2024,(1):9-10
<正>太极拳有很多谚语都是经典流传,关于“腰脊行拳”的谚语,更多的是强调腰身具有核心价值的主宰作用,也堪称经典。比如,“以意领势腰在先,腰驱四肢有序动”,是腰身主动作为;“内不动则外不发,腰不动则手不发”,是腰身主控周身;“变换在腰,气行四肢”“腰送客走,胯坐帅府”“龙虎之劲腰胯功”等,道出了腰身是发劲之源。可见,求深习练太极拳,腰身功夫不可不察,正如前辈所言“时刻留意在腰隙”。  相似文献   

16.
盛杰  包云 《体育师友》2013,(1):17-18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56年整理编排制定的太极拳基础套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又称"24式太极拳",它是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简化、整理而成的大众入门普及套路。其动作结构和套路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便于掌握,是社会和学校初学者入门的基础学练套路。这套太极拳教法口令提示,是笔者在讲授太极拳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谢远基 《武当》2014,(2):15-17
三、在习练太极拳中如伺正确进行调身 (一)精准性原则。这是习练太极拳调身时的第一原则。如何达到渊身精准性原则呢?一是师承。“学拳容易改拳难”。要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正如拳经所说:“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如果我们最初学拳养成了身型不正、耸肩悬肘、撅臀猫腰等错误动作,将来再改拳将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所谓真正懂得太极拳,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动作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意象与太极拳动作技击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选取的典型动作名称分为“喻型、喻鸟、喻兽、喻自然、借人物、喻法”六大类,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象征喻意、定型姿势、技击方法”三方面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以便加深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敬爱 《武当》2015,(1):26-28
在太极拳界,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由此即可显见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而胯是腰腿转换之机枢,胯关节不灵活,不松沉,腰腿就很难顺遂。《十三式歌诀》第一句就是"十三总式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只有腰胯松沉了,才有利于气沉丹田和劲达四梢;只有腰活胯开了,才能使下盘稳固,动作协调,周身灵活。一、腰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心为令,气为旌,腰为虫,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致于缜密矣"。这就是说,要以腰胯为主宰,由意识来指导太极拳的运动。打太极拳,难就难在如何正确运用腰胯。因为在练太极拳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