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成创新的要素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慕玲  路风 《中国软科学》2003,(11):105-111
目前许多学者对集成创新的理解和讨论都过多地集中在"集成"上,即技术知识的供给方面,而忽略了技术知识的需求方面。通过对产生集成创新概念的理论背景和一个中国企业集成创新实践的分析,本文说明,集成创新的关键并非是各种供给要素的集成或融合,而是以把握需求环节为起点,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和企业互动模式来集成各种各样的技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开发绩效和更快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对集成创新的分析重点应该是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而不是创新的各个供给要素之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   

2.
   一方面,大数据使整合更大范围内的互补资源成为可能,制造业服务供给能力日益集中;另一方面,大数据也提供了满足服务需要的更多实现形式与获取途径,制造业服务需求日益异质;如何响应数据赋能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供给侧、需求侧以及两者匹配的三重冲击决定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成败。基于“供给-需求”匹配视角,本文利用美的单案例扎根探究,采用商业模式创新框架分析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1)数据赋能分别通过战略导向、数据特征利用与多主体实时交互,继之以资源利用为共通媒介,然后影响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捕获三个维度来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2)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业服务化表现为“数据赋能-工业数字化能力、产品数据利用能力、客户价值互动能力的提升-工业服务化、客户服务化与价值服务化的组合影响”的动态过程。本研究引入了制造业服务化的需求侧,扩展了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作用路径,为制造企业服务化提供了以“供给-需求”匹配为核心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并非简单的"脱实就虚",服务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价值需要依托实物产品体现。针对因资源或能力不足以支撑服务转型而出现的"服务悖论"现象,依据产品与服务的耦合度,将服务转型划分为基础性、增强性及集成解决方案三类策略;提出了不同服务转型策略实现所需的能力要素,借此构建了服务转型策略与能力的匹配关系模型;最后,以海尔服务转型为分析对象,验证和修正了匹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类服务转型策略实现需要与不同的能力相匹配;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进程受基础和关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实施服务转型的制造企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智能制造单元联合的动态服务联盟,是智慧制造云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网络化协同集成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企业构建复杂制造业务流程、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主要服务模式。对智慧制造系统架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业务过程导向的网络化动态联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联盟结构类型。为了构建高效的动态联盟,从时空角度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组合框架,强调了任务分解、服务发现与匹配、服务组合与优选、自适应调整4个阶段应关注问题。并从基于协同能力的服务选择方法、制造服务双边匹配决策方法和基于情景感知的服务自适应决策方法三个方面,给出了解决相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及其改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彦随  曹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66-107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理论与模式的重大创新。扶贫是政府"扶"的供给侧和农户"贫"的需求侧的统一。加快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课题。从典型县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尚存在供给不足、供给无效、供给落后等实际问题。文章围绕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从供需视角归纳了扶贫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系统构建了精准扶贫战略供给侧结构体系,提出了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表明:(1)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政策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4个层面;(2)不同层面的供给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呈现出"政策供给—服务和产品供给—要素供给—政策供给"的循环顺次关系;(3)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立足于农村贫困化地域特征,因村因户帮扶、因人因贫施策。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市场化规律,强化精准脱贫过程性管控,确保精准扶贫成效和实现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6.
但斌  刘利华 《软科学》2007,21(3):34-36
基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提出了面向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体系结构,描述了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定位问题,分析了面向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类型及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面向产品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的三种典型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模式与大规模制造产品创新模式有显著区别.在分析复杂产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集成商创新能力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对集成商创新能力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集成商创新能力包括技术能力、集成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并详细分析了各子能力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研究》2021,39(4):725-737
针对个性化需求大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以B2C专制制造为竞争环境,构建C2B民主制造博弈模型,并引入红领案例对博弈分析得出的理论命题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2B民主制造蕴含三个机理:需求与供给匹配、成本与效用兼容、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协调;个性化产品提供商实施C2B运营机制创新,可化解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需求与供给高效匹配;个性化产品提供商实施大数据赋能机制创新,可破解成本与效用难以兼容的难题,低成本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产品提供商实施价值共创协同机制创新,可协调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冲突,实现大规模民主制造;个性化产品提供商从C2B运营、大数据赋能与价值共创协同出发,实施大数据赋能的C2B民主制造机制创新,可提升消费者民主制造意愿、产品竞争优势与企业盈利能力。研究成果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服务平台作为动漫产业集群内的服务角色,其服务能力直接影响了集聚区内从事动漫创意生产、动画制造、衍生品开发等动漫企业的发展水平甚至存亡。分析我国动漫产业服务平台存在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问题背后的原因,在调整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动漫产业服务平台创新模型,并针对服务概念、企业与平台交互、传递系统、服务技术四个维度提出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史云燕 《科技风》2023,(6):139-141
由于目前中国制造产业升级,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却并不匹配:专业课程理念滞后,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策略。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提出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校制造人才培养计划,也就是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建设与时代发展相符的课程理念,增加互联网线上教学形式,完善校企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制造业人才,为国家的制造业战略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以系统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了服务模式演化系统模型,探讨了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演化机理,希望为我国公共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理论分析视角。从图书馆供给侧要素、动力、环境、服务能力、功能及模式演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基础资源、人才、技术和空间是图书馆供给侧四要素,是构建图书馆服务模式演化机理模型的基础,也是影响并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内在依据,系统要素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与服务效果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提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是媒体网络公司社会责任。目前网络媒体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但相对于人们的精神需求,供给能力仍显不足。基于对影响媒体网络公司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主要因素分析,提出提高媒体网络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科技服务过程中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一种面向复杂资源的按需集成模式,以特定的查询需求模式为基础描述数据源的服务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实现在服务过程中资源的有效选择和调用.最后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基于服务能力描述的资源按需集成框架,为集成策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赵立龙  魏江 《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索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战略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技术能力较弱时,实施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为顾客提供完备的产品支持服务,能有效增加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绩效。当技术能力较强时,实施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能够与技术能力形成知识溢出效应,更有助于市场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的理论边界,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选择和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它包括面向服务的制造和面向制造的服务,是基于制造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在系统阐述服务型制造起源及特征的基础上,从价值来源与增值、需求满足方式、供应链、生产计划方法等方面辨析其与传统制造的差异。相对于传统制造,制造和服务过程中的顾客参与和体验以及网络化协作提供产品服务系统是服务型制造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应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选择具有智能制造典型特征的案例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和陕汽集团,从供给和需求双侧阐释全数字化赋能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剖析数据要素赋能企业产品迭代,实现价值创造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1)数据要素历经单维赋能、双侧多维赋能和"联动赋能"的发展阶段,"联动赋能"不仅从业务层面,更是从战略层面引发企业数字化创新与颠覆;(2)数字要素以需求侧商务环境变化、社交网络强度和数据资源开放以及供给侧数据生产质量、数据离散程度、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融合距离为必要条件,并通过广泛参与、精准匹配和价值共享机制实现"联动赋能";(3)依赖于强数据处理能力和适度技术融合距离所形成的商务环境强感知力,以广泛参与为媒介,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创造了企业、员工和用户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业态背景下对人才供给产生了迫切的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侧与教育供给侧面临匹配问题。在教与学全过程融入产业学院的基因,为"引企入教"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学科导向转向产业导向,专业分割到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支撑服务到创新引领的转向,产业学院这种校企合作的新型路径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升级转型过程中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8.
孟炯 《科研管理》2006,40(12):301-311
借助于红领个性化定制模式创新案例的博弈分析,研究民主制造下基于价值共创的制造模式创新。结果显示:与B2B2C供应链运营模式相比,C2M平台运营模式与民主制造更加匹配,该模式便于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与专制制造相比,民主制造能显著提升产品市场需求、企业创新收益与产品提供系统的总收益,且企业创新收益、“C2M平台”与“B2B2C供应链”间的均衡差均随价值共创强度的增加而增大;B2B2C供应链运营模式下,适当的批发价格激励措施能够提升产品市场需求、企业创新收益、产品提供系统的总收益,且民主制造下激励因子取值变化对供应链均衡结果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证实了红领C2M产品个性化定制模式创新案例的正确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9.
孟炯  郭春霞 《软科学》2017,(1):39-43
基于中国3D打印制造模式创新的现实需求,应用新兴产业创新管理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大量现实案例的总结,识别了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模式的关键要素,揭示了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模式的管理特征,基于传统集中智能制造参照模式提出了全价值链整体解决方案下的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创新模式、跨界平台服务模式下的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创新模式。最后,给出了推进我国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输出以"服务"形式为主,输入更强调人的主导性,具有非赢利性、高成本低效率性,是现阶段我国结构性转型的难点所在。转型背景下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公共服务创新理论、价值共创理论、数字创新理论、社会技术理论和治理理论。研究表明,第一,相关理论的核心概念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公共服务创新的本质需求是社会技术系统的转型,最终表现是实现供给端上下游的价值共创和供需两端的价值共创。而转型背景下,数字技术的过程可编程性、要素数据化同质性、技术自增强性,一方面通过流程重构迎合了公共服务创新的本质需求,另一方面其泛在式赋能特征为最终的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而治理理论中所强调的基于能力观的治理行为者研究和基于过程观的治理行为研究为适应与实现公共服务这一社会技术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视角。第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共服务创新呈现出分布式供给的重要特征,其创新治理早已超越了传统的IT治理范畴,需要基于主要相关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来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