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玲 《教育文汇》2011,(7):18-19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老师,每一天的课多达6节,最少的一天也有4节。学校的课程表上一天是7节课,除去上课的时间,有时连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再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呢?我们学校的语数教研活动每个星期正常进行,但到听课的时候,同学科的老师很难都去听课。不少老师得上自己的课呀!  相似文献   

2.
正现如今,E时代的触角已经广泛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就教育领域而言,"校讯通"就是其中一个,它正以燎原之势覆盖各个学校。但近来,"校讯通"一时引起坊间热议。"校讯通"的出现丰富了家校互动的手段和方式,相较于以往的打电话、发短信的联系方式,它确实更加方便快捷;相对于免费的QQ联系方式,"校讯通"又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家长不会使用或不常使用网络的困难,而且,相对而言,"校讯通"的科技含量更高,它可以代替公交卡、学生考勤卡、饭卡等,  相似文献   

3.
《甘肃教育》2009,(12):6-6
4月初,长沙市一中的学生们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我最喜欢的十本好书”,分别是:K·罗琳《哈刹波特》系列、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七堇年《大地之灯》、兰迪·鲍许《最后的演讲》、姜戎《狼图腾》、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落落《苯朽》、  相似文献   

4.
陈国锋 《班主任》2009,(12):15-16
“富二代”一词最早出现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中,随着杭州飙车案、江苏“富二代”培训计划见诸报端,“富二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炫富、娇气、浪费、自私,这些似乎已成为“富二代”的共同特征。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富二代”呢?  相似文献   

5.
"学讲计划"就是要学生"学进去",能"讲出来",从而达到"真学习"的课堂生活。这是不是要将所有的权利还给学生而老师要做的事就少之又少呢?那是不是意味"学讲计划",每个教师都能胜任呢?在质疑解惑中缓慢前行,对于"学讲计划",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却仍要将"爱情"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6.
《北京晚报》曾登过一则消息,说是以“中国式教育”自称的文路教育培训集团的老板携巨款逃跑了。辛辛苦苦上课,没有拿到劳动报酬的教师和已经为孩子预交了不菲的学费的家长们,正准备运用法律武器来追讨欠款,索赔损失。看完这则报道,我心中既气愤又庆幸。气愤,自不必说;庆幸的是,我当初没有给孩子选择这家课外教育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7.
仲玲 《生活教育》2012,(13):5-7
暑假,对于学生而言,既是暂别书山题海后一段久违的娱乐、闲暇时光,同时又是安全隐患多多、校园监管缺位的"真空"阶段,很多"乐极生悲"的惨剧,往往就是在这个被学生们大呼"自由了"的时段中发生的。近期,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学生溺亡、暴力、抢劫、交通事故、郊游意外等恶性事件再次刺激着我们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项专门的心理实验,要求被试解答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没有得到奖励;在第二阶段,将经历第一阶段的被试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的被试每完成一个难题可得一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与第一阶段相同,没有报酬;第三阶段是休息时间,被试可在原地自由活动,在活动后问他们是否愿意继续解题,并把他们是否愿继续去解题作为喜欢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结果发现一种趋势: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非常努力,而在第三阶段表示愿意继续解题的人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9.
焦祖卿 《中国教师》2010,(23):31-32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由"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系列1"至"系列5"五个系列组成。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情趣,从而改变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僵化、低效的事实,然而,其实施情况并不十分令人乐观,高中语文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在现实面前常常感到很纠结。  相似文献   

10.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个体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于是,观摩课、公开课等教学活动中,频频出现它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一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要换个地方去上课了,原因是他所在的学校要评选“示范初中”。根据评选条件,参评学校不得分快慢班、不得搞实验班、班额不得超过规定……为了给评选扫除障碍,只得临时将“垃圾班”、各班中差一点的学生和“多余”学生搬出校门,异地租几间教室,暂时集中起来进行授课,美其  相似文献   

12.
三月,乍暖还寒。两年一届的"星光计划"技能大赛复赛、决赛部分的角逐即将拉开帷幕。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届时来自各个中职学校的参赛选手们将奔赴赛场一决雌雄。成也好,败也好,选手们都知道,长期以来他们紧绷的神经很快就会获得"解放"。那时在赛场上,他们全力以赴是竞赛法则的需要,是为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争取回报的需要,更是为不辜负指导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以求心  相似文献   

13.
盛虹 《山东教育》2005,(33):35-35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更提出了要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这些我们都能明白的道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举步维艰。几年来,游戏的话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全国各地的小语名师上课,感觉非同一般,听了很过瘾。但纵观名师上课,洋洋洒洒一个多小时是常事。难道教师出了名以后上课也就可量身定做了吗?也许我的话有些偏激,也许对于名师来说,上大课是为了充分展示语文教学更多的艺术元素、更多的言语魅力等等。但作为名师,更应该记得课间十分钟。因为名师的表率作用是要引导更广大的教师走向最普通的40分钟的课堂,是向40分钟要质量。静心细思,不难发现大课与小课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名师的大课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却与现实的课程设置不相符,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将两节语…  相似文献   

15.
张景中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有趣的事情,自己心甘情愿要做的事情,做起来就快乐;做枯燥乏味的事、不得不做而又不想做的事,做起来就痛苦。但这有趣或枯燥又因人因时而异,饮酒、下棋、踢球、学习数学都是这样。”的确,学习数学时有的孩子兴趣盎然,沉醉于数学的思考之乐、挑战之乐;而有的孩子学习数学如同食蜡,枯燥无味。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何让孩子们发现数学之美,感受到学数学之乐,进而爱上数学就先显得尤为重要了。其实,我想说:“数学,想说爱你也容易。”以下是笔者做的一些尝试。 一、共写教育随笔打穿课内外  相似文献   

16.
实施新课程已经有四五年了,大家对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褒贬不一。作为一名使用人教版课标数学教材的一线数学教师.我认为此教材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憾,与实际有着三个明显的不适应。下面.我就以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为例来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从2001年9月份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起全面开设英语课。这无疑是中国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激趣,也就是通过做游戏、背歌谣、学唱歌、画图画等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和培养少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可以不学字母,不认单词,只要他们听懂老师的指令,会做游戏。这样,使儿童觉得学英语特别好玩,有了学习英语的动力与兴趣。然而,这一教学目的却并非如设计者所想象的那样美好,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它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的艰难。首先向这一目的发起进攻的是广大的家长。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轰轰烈烈,但是,应试这一最根本的选拔方式与评判体系并未在本质上有所动摇,这就决定了家长们对子女成绩的过分关注。功利的目的、渴望获得平衡的心态,又一次使家长们不能容忍所谓的培养学习兴趣,他们要的是子女在英语考试上的好成绩。没有成绩作为证明的兴趣,在家长那里就是学校的失败、教师的失职。有了成绩的逼迫与高压,对小学的那些孩子来说,兴趣便只能再次遭受被扼杀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增设此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活动中形成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纵观人教版七-九年级的教材,共有36个,150页,差不多是教材的六分之一。然而许多教师对于这部分教学不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就是手足无措,不敢越雷池半步。为何这样重要的课程内容成了教材中摆设的“花瓶”?成了教学中最尴尬的部分?笔者通过实践和调查了解,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9.
罗维 《成才之路》2014,(12):62-63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学习英语的人数也在呈几何倍数增长。所谓“万事开头难”,英语学习中最大的拦路虎莫过于背不出英语单词了。无数的学习者在考试时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手心冒汗、手脚冰冷、见过这个单词但就是想不起意思;抑或是张冠李戴,混淆了相似的单词之间的意思,如adapt,adept,adopt等。忘记常常被重新演绎成“忘了就记,记了就忘,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招生》2008,(2):117-117
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