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这里,教科书被放在了首位。教科书编选的课文是语言材料的集中体现和文化积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言语材料,是学生课堂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语言资源。深入地研究、充分地利用教材,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有个哲人曾经说过,真理再向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对于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误解了这句话,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拓展”满天飞,课程资源到处挖,亟需正本清源。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是针对过去那种满堂灌、唯书至上的教学来说的,是对这种教学的批判和矫正。新课程改革之前,许多教师把教科书视为“圣经”,上课时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造成了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真正地把教材的内容指向书本以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赖晓春 《成才之路》2009,(30):I0018-I0018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在我看来,语文教材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对教学而言是又经济又实效的办法。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为例.谈谈我是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来激活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作为教学“例子”的教材(文本)更是可以作为文本课外资源开发的主要凭借。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资源是指语文教师用来教学的一切材料。在过去,一般认为语文教学资源是课本、教学参考书、语文作业本和语文复习资料等等。但随着社会进步,语文教学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  相似文献   

7.
李凤玲 《学周刊C版》2011,(3):178-178
面对新课程,我们要改变观念与学习方式,搜集语文信息,根据学情补充资源,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东华 《现代语文》2013,(12):116-117
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认为语文教科书具有如下功能:智德启迪功能、语文历练功能、语言积累功能、知识扩展功能。有效地运用语文教科书,实现传递知识、发展思维、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语文能力等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更新理念,优化教法,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切实增强语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叙述如下:“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及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张爱新 《教师》2010,(34):32-32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教材所选之文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些语文教材资源,这是语文有效教学之根,因为教材中任何一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完整意蕴,有浑然不可分割而又渗透表里的特定神韵,用好这些教材的前提就是教师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以后,课程资源的开发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开发提出了很多建议,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现有资源,刨设语文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语文能力。其中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中说:“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次大解放、大促进。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化,作为“例子”的教材不再是“圣经”,课外拓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然而,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拓展难度过大、  相似文献   

13.
吕娟娟 《课外阅读》2011,(6):278-278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语文教学中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摈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一、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各级教育主观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我所任教的薛埠小学地处农村,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告诉我:农村可以开发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因此,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报刊、电视、网络、报告会、图书馆、报廊等。学生的阅读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广播、杂志都是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一基本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课程标准的高度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方法,把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和呈现,实现语文教学的稳步发展,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教材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教材达到本课程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无疑是我们所探讨的重要问题。1.教材资源开发的片面认识教材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是无法替代的课程资源,它是教师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于教学双方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教材就是语文教学中唯一的课程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我们承认教材资源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语文课程涵盖着诸多课程资源,除了以物化形式出现的教材资源外,还包括了诸多具有生命特征的人文资源,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等。同时,在以学生考分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教材在学科教学中本该有的特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一味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下,为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学习与记忆,教师罗列教材知识点、勾画经典语言片段,学生进行机械记忆现象充斥着语文教学过程,教师教教材的倾向明显,教材资源应有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使用的狭隘性思想对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除了教科书,风俗民情、日常生活、自然风光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做到: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资源的识别与利用的能力.只有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春天.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有哪些;一是语文能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如:教科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