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网络考试克服了传统考试模式的一些不足,成为高校考试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在网络试题库建设与网络考试的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考试的优缺点,并对试题库建设及网络考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对高校网络试题库建设与网络考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考试与命题做了科学的分析,从考试原则、考试分类以及试卷结构三个方面阐述了考试、命题的重要性、科学性、规范性。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的异同,对于不同的考试目的,指出了相应的命题要求和命题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加强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界定了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针对当前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高校课程考试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对于学科门类较多的高校课程考试,考试方式、考试方法、考试形式、试题库建设、考试管理制度以及考试常规管理上的创新,是科学有效地对所开设课程进行考试管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李家林 《考试研究》2012,(1):37-44,10
文章对考试的科学性与适宜性问题进行探究。作者认为,考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考试目的源于社会客观需要,考试内容体现社会时代要求,考试形式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特征,考试运行满足自身规律,考试管理符合社会规范,考试结果可靠和有效等六个方面;考试的适宜性主要体现在主考者办考行为的合理性、主考者为应试者创设应试环境条件的公平性等两个方面,坚持考试科学性与适宜性可以为人们正确开展考试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考试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经济是由考试而派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的概称。考试经济可以划分为核心考试经济、主干考试经济与边缘考试经济。近年来基干经济、教育、考试等因素推动我国考试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当然我国考试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某些扭曲,存在诸多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考试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为改变此状况,考试经济要在组织和制度选择方面加以变革,包括转变政府考试组织职能、强调公共服务意识,建立产权明晰、技术手段先进的专业化考试中介机构,提高考试组织绩效,健全考试法律法规,规范考试市场等。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是一个考试频仍的社会。在考试社会中,国家治理需要考试,考试也能促进国家治理。考试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考试是无纸化考试的延伸和扩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考试中的应用,无纸化考试成为近年来考试改革的主要取向。传统的纸质考试在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尤其表现为内容设计和考试方式无法适应和满足远程学习者的现实需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程教育考试实践经验的日渐积累,数字化考试凭借其能够满足大规模统一考试、跨越时空限制、满足“随学随考”、保密性好、考试成本较低等优势,成为当前远程教育考试改革的主要取向和有潜力的选择。为了推进远程教育考试改革的进程,我国的数字化考试应依据考试学的原理与理念来设计考试平台系统,遵循互通数据库系统、注重考试科学性、融合信息技术、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多元化评价、发展模块化组合等6项原则,重点处理好数字化考试与教学、教务管理、质量评估、毕业审核四者之间的关系,解决考试信息功效、信息技术与考试融合、人本化设计等关键技术,从而真正实现数字化考试满足远程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本质目的,以及实现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8.
考试文化是指因考试而形成和衍生的文化,或者说是与考试相关的文化,考试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考试观念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考试改变命运三个观念。考试制度文化具有严密、刚性的特征。考试礼仪、考试崇拜或考试信仰、考试习俗等,则是从考试习俗文化方面,使得考试在社会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考试机构文化体现了考试机构的精神面貌、价值标准和文化素质,影响着考试机构的效能和形象。考试价值观最核心的部分可以概括为“至公至正,明远明察”。  相似文献   

9.
考试公平与考试诚信建设是伴随着社会公平建设和诚信建设,在考试招生领域中的必然反映。本文对考试公平与考试诚信的含义、相互关系以及建设考试公平与考试诚信的目的意义和路径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是必须的,与"应试教育"中的考试是截然不同的,这种考试是科学的、公平的,能比较全面的检验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各种素质的考试是有实在意义的考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考试现状调查和分析研究入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以考试的实际操作为层面,从考试的形式、对考试分数的评价、考试的过程等方面来描述学生在考试与评价改革中的实际考试状态,以儿童的立场倾听学生的声音,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考试,从教师的行为来反思课程评价,试图发现现行考试与评价改革研究实践中某些原本没有关注的东西,积极推动考试与评价的改革,把考试与评价改革更好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许燕  冯蕾  慕博华 《教师》2013,(2):101-102
对“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考试方法进行改革,采用平时考试、实验考试、单元考试与期末考试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推行多阶段考核制度,以探索从传统的记忆型考核向能力型考核过渡的一种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考试与教学     
考试是一门科学。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绝不可缺少的环节。决不能把考试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同起来。 办教育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考试。初中版《中学考试通讯》的问世,无疑将对转变考试观念,深化考试改革,发挥考试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旨在服务学生的发展,但现行教育考试发生了异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考试异化主要表现为教育考试目的的偏离、教育考试功能的窄化、教育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教育考试功能的本末倒置、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与分配不均、过于强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评价观的桎梏是导致教育考试异化的原因。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确实增加教育投资、正确运用教育评价有利于还原教育考试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考试与教学     
学校教学离不开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考试的教学,就好比没有水的磨,很难保持教学水平的稳定与提高。相反,考试的性质又制约、影响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校考试与教学、学习的关系是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研究课题。一、学校考试中的问题1.问题种种考试是随着教学出现而产生,随着课堂教学形成而独立,此后,考试成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考试确实给学校教学带来许多新问题,引起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和批评。如,考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德、体、美,特别是能力的传授;考试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整天处于焦虑不安的心绪之中;考试成为教师奖励的手段、学生追求学习的外部动机;考试使同学间的伙伴关系变成了竞争对手关系,校内  相似文献   

16.
与考生谈考纪陈全祥考试纪律是为了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并保证考试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工作人员及考生自觉遵守的规章。考试纪律不仅仅是对考生参加考试行为的约束,而且也是对工作人员做好考试各环节工作的约束。因此,可以说,考试纪律是考试工作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本对考试与命题做了科学的分析,从考试原则、考试分类以及试卷结构三个方面阐述了考试、命题的重要性、科学性、规范性。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的异同,对于不同的考试目的,指出了相应的命题要求和命题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为一种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或工具 ,只具有工具属性 ,不具有教育的本质属性。考试的功能一是选拔 ,二是对教学质量的反馈。因而 ,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不在于有没有考试 ,而主要在于考试观 ,在于赋予考试什么样的作用 ,如何设计、组织和实施考试。素质教育反对以考试作为评价学校的惟一标准。但是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考试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必要的。通过它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教师教学的效果 ,从而作为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和手段。可以说 ,就目前的教学评价技术发展水平来看 ,科学的考试仍然是一种比较客观公…  相似文献   

19.
考试作为一门科学,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其中考试的分类和评价指标至关重要。为了深化考试改革,对此应进行必要的探讨,以期正确地发挥考试的功能,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一、考试的分类及其依据考试的设计者尤其是教师明确考试的分类及其依据,有助于提高考试的科学化程度,有助于把握考试改革的方向。(一)根据考试的功能分类  相似文献   

20.
学生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试方法,即以试卷和笔为考试工具的考试方式存在的弊端越来越不符合当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其进行变革,势在必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教学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纸化考试成为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就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考试改革进行探讨——经济与管理专业通用考试系统(EMES)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