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雯 《东南传播》2023,(8):138-141
进入数字传播时代,各类视频谈话节目异军突起,谈话类节目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场,电视谈话类节目面临激烈的竞争,吸引力影响力明显下降。主持人是谈话类节目的主体,应对新挑战,关键在于加强主持人职业素养建设,而强化“主场”调度和把控能力在主持人职业素养中的居于重要地位,既是职业素养建设成效的检验标本,又是培养谈话类节目核心竞争力的不二进路。本文在把握数字传播时代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基础上,就视频谈话类主持人应当如何强化“主场”调度和把控能力,加强职业素养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增强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吸引力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预测和控制是一种潜在的操纵行为。而提问艺术的巧妙运用则能主动地发挥“引导”作用,使采访对象的行为能沿着记者预想的采访目标顺利进行。记者的提问应该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每个人都愿意谈自己从事、熟悉、感兴趣的事。因此,记者应事先研究采访对象的爱好、兴趣所在。但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的。根据不同采访对象记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1) 漫谈式提问法所谓“漫谈”并非漫无边际地闲扯,而是在掌握谈话中心的前提下,记者采用的一种提同方法。采访一些见识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提问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新闻记者工作语言的一种重要样式。在新闻采访.访谈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中,记者.主持人的提问常常成为引发受众兴趣.推动节目进程的重要手段。是应该直入主题,还是应该迂回前进,什么时候适合正面提问步步紧跟.什么时候又该反面提问釜底抽薪?恰当地运用正反两面的提问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揭示话题的真意,  相似文献   

4.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新闻工作离不开采访。而采访又通常离不开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谈话往往以“问”字当先。记者欲获准确、真实的新闻素材和事实,使采访得以成功,首先自己必须是高明的提问者。老记者海棱说过:“善于提问题、发问,这是新闻记者的一种采访艺术”。下面仅从问句的类型、提问的准则和提问的技能与方法三个方面,谈点肤浅意见。问句类型记者首先必须充当问者。因为问先于记。那么,采访时提问使用的问句类型大致有哪些?问句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罗昕 《声屏世界》2003,(3):53-54
谈话节目在美国已是历史悠久,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品牌栏目。但是,国内不少谈话类节目是以强行单向传播为主,并在缺乏媒介竞争的生态环境下诞生的。在加入WTO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面对美国电视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与美国谈话节目相抗衡的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栏目,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博 《新闻传播》2010,(7):19-21
谈话是人类交流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它随时随地发生。而谈话类节目则最早出现在广播节目单中。随着电子大众媒体的技术更新和进步,谈话类节目在电视和互联网领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谈话类节目是传统沟通方式的现代大众媒体版。目前中国电视媒介的产业性日益突出.笔者结合这一现状,从市场营销学中借鉴“品牌”的概念.移用到谈话类节目研究领域中,思考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品牌化。  相似文献   

7.
谈话节目在美国已是历史悠久,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品牌栏目。但是,国内不少谈话类节目是以强行单向传播为主,并在缺乏媒介竞争的生态环境下诞生的。在加入WTO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面对美国电视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与美国谈话节目相抗衡的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栏目,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电视采访用语 俗话说:“凡事对症下药。”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要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来确定采访提问的用语。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记者来讲,他在采访用语上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文言或生僻的专业术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要用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要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话。” 电视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传播媒体。记者在提问时,如果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口语,那么,对采访对象来说,就可以准确理解记者的问话,以…  相似文献   

9.
郭小平 《声屏世界》2003,(11):38-40
安徽卫视的《记者档案》定位独特、品位较高,展示了镜头背后的镜头,挖掘文字背后的新闻,展现声音之外的故事,凸现了视角之外的视角,在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中展示了其生存逻辑和独特的内容处理模式。并以“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的方式,实现节目主持人与栏目的良性互动,为栏目的品牌效应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平等和互动的追求,不仅是《记者档案》为克服该栏目对“旧闻”的重复、走出谈话类节目的窠臼的成功范例,也给其他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定位与栏目策划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模本。  相似文献   

10.
采访提问要讲求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在采访时能否进行巧妙的提问,从而使谈话步步深入,获得新闻的“珍宝”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提问是采访活动中记者智慧的最集中表现,更是衡量记者的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要尺度,提问的技巧,体现了记者、访问对象、受众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谈话类节目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而在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像这样平易近人、不需矫揉造作和复杂的背景的谈话类节目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如果说电视能够用画面抓住手中的眼球,那么比画面更深层次的东西——思想,能否用电视这种形式来表达呢?电视谈话类节目就是电视来表达思想的一种最好的方式。随着央视经济频道不断发展,以《对话》为代表的演播室谈话类节目逐渐有了“精英化”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睿 《新闻窗》2009,(2):42-43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记者不开口,材料难到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采访对于新闻创作的重要性,而提问又是其中的关键。提问,是谈话采访的核心,它是记者与被采访者通过对话来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得当与否,  相似文献   

13.
电视采访与其他采访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镜前采访。电视记者作现场报道、现场采访或者人物访谈类节目等,都要进行镜前采访。镜前采访要求记者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譬如: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要善于观察、熟练掌握提问技巧等等。这些内容已有不少文章专门加以探讨,在此不再加以赘述。这里主要谈谈电视记者镜前采访的形象问题。屏幕形象是电视记者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是“形”“神”的有机统一。这里必须强调地是,电视记者在  相似文献   

14.
武瑞芳 《新闻传播》2009,(10):11-12,15
电视节目的互动,不仅是多种媒介共存环境下电视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电视受众的一种审美诉求。在“自律”和“他律”的制约下。互动成为许多电视节日寻求发展的一种途径。《我的今日之最》、《今日观察》和《咏乐汇》,作为央视最新的谈话类节目.分别对互动模式做出了有力尝试.给谈话类节目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拟以央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互动为例.梳理此类节目中互动模式所演变出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新闻采访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提问是主要的实施形式和内容,因此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在整个采访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毫不夸张地说,采访提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成功与否。一些入行多年的记者常说,新闻采访中的难度大多是难在谈话的提问上。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是很有讲究的。 什么样的提问最为得当呢?就个人数年的记者生涯,结合学习中外许多名记者为我们创造的经验,略谈以下。 一、因人而问 采访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问。对善谈的人,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对于不习惯谈话的人则需要启发诱导,先从对方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谈起,让他把话匣子打开。采访先进人物,他们一般都不肯谈自己。我们在采访时就要  相似文献   

17.
一电视采访是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在电视采访中,绝大部分信息又来自记者的口头提问。不同的记者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两位电视记者在对电影名星潘虹的采访中,一位记者问道:“你最近拍了一部《XXXX》影片,观众反映很好,不知你下一步打算做些什么?是否继续拍一部新片呢?”潘虹回答道:“我非常感谢观众对我的喜爱,至于下一步做什么还要看具体情况。”另一位记者问道:“潘虹,你与刘晓庆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影坛上两面影帜,但后来刘晓庆却不断地通过一些新闻事件来提高自己的影响,相对来讲,…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一切新闻采访活动的基础,往往成为决定采访是否成功的关键。 采访中,记者要问得有水平的确不容易。老记者周孝庵在《访问》一文中指出:“访问不难,发问实难。”著名记者柯天也深有同感。他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一文中指出:“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也是新闻最微妙而又最困难的技术。”而这所有的困难在担任采访提问任务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道理很简单:广播、报纸等传媒中,记者若提问不当,尚能加以隐藏。而电视节目主持人提问的表现让观众一览无余。鉴于电视的“放大功能”,还会对提问时“精彩”或“拙劣”加以夸张,所以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提问敏感起来,并自觉地将提问水平纳入衡量主持人整体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但是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谈话最本质的东西——"谈话场"认识不够。本文从"谈话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谈话场"中话语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谈话场"的开放程度和"谈话场"的氛围这三个构成要素,认为"谈话场"是决定谈话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谈话样式,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alk Show”,通常不事先背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也被说成是张口就来的随口聊聊。我国的电视“脱口秀”兴起的时间并不长,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开播,我国电视媒体上才刮起强劲的谈话节目风暴。谈话节目因其尊重观众的参与意识,实现双向的心灵共振,强化电视的“贴近”属性而备受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