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法治中国之路的探索创造了条件。但法治中国的建设,必须深入研究法治在中国实现的社会条件、社会机制等,探寻法治的中国路径;要形成对法制全面、系统的理解,找到维护好宪法法律权威的方式;法治建设要积极张扬人文精神理念等。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法治建设上体现的重要观点,对当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治与法治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和基础理论入手,讨论其价值内涵,同时试图构建一个以民主、自由、秩序价值为核心的法治文化。通过当代法治文化理应包括的基础架构,期望搭建起中国当代法治文化理论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和建构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精神的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和能动的反映论,走向“自由创造”的创造美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尤其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与倡导人文精神建设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中国当代电视文化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借用西方的“大众文化”概念与批判理论否定其建构人文精神的文化功能的观点是偏激的,它忽略了中国电视文化的制度体制、文化传统背景和接受群体的具体需求。电视文化学作为人文学科,只有在批判地继承、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结合民众的当代文化需求,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内核,才能够立足于高品位的文化起点上,建设出有中华民族风格和话语体系特色的电视文化学。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代人文精神现状,探讨了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以赛珍珠强大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其独具特色的作品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进一步提出把赛珍珠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法治政府,实质上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以法治理念贯彻全局的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是在曲折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坎坷,追本溯源,本文将从法治的基本理念出发重新审视法治政府的原则,以此为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课题组 《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人文精神的确立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必然要求,是对前人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重视人的价值、强调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完美理想的人格。通过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以探讨儒家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西方人文精神中的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试图吸取二者之精华并将二者融合,运用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和人文精神,在人本关怀和自由理性这一基点上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语文教师的人文精神,就是在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批判精神与生命关怀、逻辑思辨与审美想象三个方面谋求融通共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文精神的争议除了其伦理人文,就是中国政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民本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人文精神的文明古国,其人文精神经历了远古的自然人文精神到伦理人文精神的发展,其发展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人,在这种发展追求中,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政治文化中最终升华为民本精神。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精华,由于各种传统,使得中国的这种人文精神在运行中往往走向反面。文章就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民本精神作辨证分析,在分析中弘扬民本精神的精华,争取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中国政治文明中的"执政为民"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发扬优良的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本文从打造学校精神、实行依法治校、创建校园文化和坚持以人为本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内涵、意义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叙事话语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性语境中,作为人文主义话语构成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一组超越时间、重复出现的“主题”。当代人文主义话语由此构成三种倾向: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保守主义人文主义。他们多元互补地创造了人文主义的叙事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理论研究者将教育中对"以人为本"的提倡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相等同.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的词源和内涵进行探讨,并将其同易与人本主义相混淆的一些理念进行对比,将各种具有人本精神的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区分开来,为人本主义验明正身,以此证明在教育理论中,人本主义并不等同于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理论研究者将教育中对“以人为本”的提倡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相等同。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的词源和内涵进行探讨,并将其同易与人本主义相混淆的一些理念进行对比,将各种具有人本精神的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区分开来,为人本主义验明正身,以此证明在教育理论中,人本主义并不等同于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课程是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明确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以及综合开发为宗旨的原则,确立人文素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建设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全方位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音乐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音乐艺术总是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影响着人的行为,影响着文化的传承,彰显着时代人文精神风貌。大连城市在音乐人文精神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凸显“开风气之先、灵活多变、兼容并蓄”海派人文品质,并进一步落实于具体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1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衍生出许多令人诟病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大学精神的缺失.笔者试图从文化寻根的角度,探寻当今中国大学精神重塑的路径,认为中国大学存在文化断裂的现象,必须要尊重历史,加强人文科学的引导,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强调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面.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下,人文精神的弘扬与培养就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弘扬人文精神,就必须从树立人文意识,提高文化韵昧;运用文化学视角,开掘作品底蕴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