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一、高考成绩与志愿的关系高考成绩,指考生通过考试获得的卷面分数。高考志愿,指考生选报的学校及专业。在近年的录取工作中,有人把两者的关系概括为“高考成绩是基础,志愿是关键”。这是指高考成绩达到批次录取分数线以上,决定取舍的关键乃志愿而言。前者是考生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反映了考生的基本素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后者并非个人努力所及,不具备竞争性,反映的是考生的理想专业方向。显然,高考成绩是主要条件,志愿是辅助条件。但有时在录取工作中,相对来讲志愿起了主导作用,降低了成绩的主导作用与地位。因此,在高校录取中,必须摆正两者的主次关系,既要以成绩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09,(2):13-13
安徽省近日公布2009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新方案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突破“唯分录取”的高考模式,构建了统一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二是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向分类、自主、多元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高峰 《河北教育》2011,(7):36-37
澳大利亚:改变一考定终生 澳大利亚首都区10年前取消了会考制度(相当中国的高考),改为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标准。这样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真话的魅力     
中国人习惯于高考定乾坤,但美国大学的录取方式却截然不同。没有统一的高考,也没有各大学自定的入学考试,学生们只需要在中学毕业前参加一个名为SAT的标准考试,分数作为录取参照之一。此外,就全看中学成绩、申请作文、推荐信和课余工作的履历了。  相似文献   

5.
闻讯 《宁夏教育》2009,(2):42-42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经教育部批准已经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突破“唯分录取”,全面试行自主命题,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向分类、自主、多元的方向迈进。安徽高考改革方案有以下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江苏高考综合考试概况江苏2003年起实行“3 +2”高考模式(“2”为选修的两科) ,使用全国卷 ,高考时间定在6月份 ;同时在当年元月10日上午分别进行高三文理综合考试 ,由省内命题。综合考试分数可作为高校录取时参考分 ,但不计入高考总分 ,也可作为高中生毕业水平的成绩。文科综合卷满分为150分 ,分值为 :政治和历史各50分(其中一年时政占5分) ,地理35分 ,三科综合内容为15分 ,显然学科内综合占90 %;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 ,分值比为1∶1 ;难易度 :基础题、稍难题与较难题比为7 :2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理科综合卷中物理和化…  相似文献   

7.
徐敏 《上海教育》2013,(27):55-55
新学年,一条“上海将调整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学业考成绩将成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改革中,考试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是块“硬骨头”。高校招生录取改革,对基础教育有着指挥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8.
美国:七次“高考”,择“高”录取 成绩好并不能保证你被所申报的大学录取?除了成绩之外,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SAT是一个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每年进行7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由于美国高考成绩两年内有效,许多高中生上高三时就开始考试,SAT只选取最高的“高考”考分。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面临公平困境和效率困境。高考制度改革中存在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中央和地方教育之间的考试权力分割、国家权威与高校自主权之间的边界划分、制度安排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博弈。多元主体的利益博弈既是发生冲突的根源也是解决问题的药方,“多元录取”的关键在于建构多元利益整合的平衡机制。高考制度中的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整体上具有非对抗性和可整合性特点,是利益整合的基础。要实现多元主体的利益均衡,必须完善考试治理结构,准确定位四方主体权责:政府应通过全国统一高考确定分数的权威性,高校应充分行使招生自主权,高中享有更大程度的教学自主权,社会及考生享有质询考试制度和监督制度实施的参与权。在此基础上,未来高考改革的趋势应是采取全国统一考试形式,并广泛运用“高考成绩、高中成绩、高校面试成绩”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考核机制,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等利益均衡机制提升考试选拔人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提供文化成绩,是选拔性考试.近几年来,我省录取新生的比例占报考人数的20%,高考竞争如此激烈,每一名考生都希望取得优异成绩而被高校录取.对于学习好的考生来说,临场发挥正常,才能如愿以偿.对于中等以及学习差的学生来讲,要取得好成绩并非容易.有的考生在考试上大作“文章”,挺而走险,考场上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作弊的方式各式各样,甚至作弊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分数线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相似文献   

12.
《中文自修》2010,(6):10-11
从2001年开始,上海高校敞开了自主招生之门,十年来,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从2006年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而高考成绩只作参考。这在当时可谓“破冰之举”。  相似文献   

13.
英国改革大学录取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英国的大学是根据“中学高级水平考试”的预测分数来进行“有条件录取”的。尽管高中毕业班学生必须参加高级水平考试,但只要预测分数达标,高考成绩只需达到大学规定的分数线,即可被录取。对这种录取制度,批评者认为它有失公平。因为家庭富有、可进好高中读书的学生,一般会获得较高的预测分数,高级水平考试分数达标也非难事,往往在考试前就已被名牌大学“预定”。而对那些在普通公立高中学习的贫困学生来说,他们在高级水平考试前实际上就已被剥夺了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因为名牌大学几乎已没有位置留给他们了。一些优秀的穷家子弟考试…  相似文献   

14.
有关高考(“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简称)的改革在1999年的招生中成为最吸引人的话题:广东率先实行“3+X”科目改革,早在1996年广西率先进行网上录取实验,天津1999年率先实现网上录取“双过半”(实行网上录取的高校过半、通过网络录取的人数过半),高校招生数量全国大扩招,上海、北京将在2000年实行二次高考,……一系列举措令人心动,也引起了教育界内外广泛关注。本文拟从高考的价值取向这一角度,就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措施进行反思,以期有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一高考的主要目的是为高校选拔学生,是通过…  相似文献   

15.
所谓法国的“高考”是指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通过在6月中旬。法国没有统一的“高考”,大学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的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称为 concours。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在高考中已实行了“标准分数录取法”。 一、推行标准分数的意义 在过去的招生考试中,是用各种原始分数累计成原始总分,以原始总分的高低择“优”录取。这种方法从数字的大小看,好象是合理的,但是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问题。比如,某年有A,B两名考生,6门考试学科中有4门成绩相同,其余2门中,A比B的政治成绩高7.8分,而B比A的物理成绩高10.5分。当用累计原始总分录取时,录取了B,A蒋榜。但从试卷分析上看,当年的物理试卷难度很大,而政治试卷难度不大。如果按各科的成绩分别排名次,政治学科中A优于B数百名,而物理学科中B仅仅优于A10余名。很显然,用A,B两生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地位比较,A比B好,当只能取1人时,应该录取A而非B。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考制度的三大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高校在录取新生时,通常要求申请入学者向学校提供其SAT(学术能力测试)或ACT(美国学院测试)考试成绩。这是当今美国最为主要的两种高校入学考试形式。与SAT相比,ACT规模较小,因此,人们常讲的美国高考主要指的是SAT考试。美国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有以下3大特色,这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看重高中各科成绩,强调平时学习的重要性美国高中学制是4年,即9~12年级。学生考大学不能单凭高考的“高分”,还需高中4年各科期评成绩平均分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或社区学院录取。因此在美国,凡是…  相似文献   

18.
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学考与高考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又是相互联动的.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该致力于正确定位政府在学考和高考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学考和高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我国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河北自学考试》2010,(6):19-19
北京大学 今年我校继续采用统一的笔试和面试,考试中对自主招生和保送生不做区分,最终认定的候选人均具备自主招生资格,我校将在高考录取中给予北京大学当地录取线下降30分以内录取的优惠政策(具体降分幅度由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确定),对于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北京大学当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可在专业录取时享受降10分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0.
据《报刊文摘》报道:1994年,国家教委在广东、海南、河南、云南四省搞试点,高考录取时使用“标准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什么是标准分?它有何意义?有人采访了全国考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教科所的石老师。 石老师说,大凡直接运用卷面得分(我们称为原始分)进行比较的处理方法很可能存在缺陷,在招生考试中,我们习惯采用各种原始分累计为原始总分,以原始总分的高低来择“优”录取。这种方法从数字的大小看好像是合理的,但是认真分析就可以看到问题。比如,有甲乙两名考生,6门考试学科中有4门成绩相同,甲比乙的物理成绩高10分,而乙比甲的政治成绩高11分。当用累计的原始总分录取时,按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了乙,甲落榜。但从试卷分析上看,当年的物理试卷难度很大,而政治试卷难度不大,如果按各种的成绩分别排名次,物理学科中甲优于乙数百名;而政治学科中乙仅仅优于甲十余名。很显然,用甲、乙两人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地位比较,甲是比乙好的,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