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平  杨广收 《文教资料》2007,(9):162-163
“文选型”是我国语文教材编撰的主要策略。王荣生在《语文教育展望》及《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均提出对“文选型”语文教材的选文加以类型鉴别的观点,颇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对中外母语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从教材编撰的角度,将“文选型”语文教材的选文区别为作为课程内容的“定篇”和作为教材内容的“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并对这四种选文类型的功能及功能发挥方式作了具体的阐释,不仅为语文教材编撰策略的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语文教学实践也有多方面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分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对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定位,可以让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相似文献   

3.
《美国语文》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著名中学语文教材,从选文到课后练习设计都有鲜明特色。特别是它的课后练习,在国内教材普遍只关注选文而不重视课后练习的情况下,更具研究价值。对《美国语文》课后练习的写作部分加以简析,可以受到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坚实物质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5.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选型编写体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选文是教材的核心.课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成为实施语文课程的主要平台。选文标准不同,入选的文章就不同,如果选文标准不科学、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教材质量的低劣。正因为这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共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对语文教材的选文也有自己的诉求,即追求文质共生。这种诉求与“新课标”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05,(12):38-41
《美国语文》的中文版主编张健鹏、胡足青先生在《序言》里介绍:“一般来说,美国多数中学在语文教育方面会选择三部教程:一部《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一部是《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还有一部《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本书就是较权威的一个《文学》版本的中文节选译本。”由此可知,美国语文教材是分科类型的语文教材,《美国语文》只是其中之一。我国目前普遍流行的语文教材是综合型的,即将阅读、写作、语法、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融为一“册”。从我国现在教材编写状况来看,全国各地语文教材编写者似乎一致认为综合型的语文教材好。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也曾试验分语法、文学来编语文教材,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试验夭折了。到底是分科型的好还是综合型的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只流行唯一的综合型语文教材,是不是有点儿太统一了?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语文教育重视对学生思维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新课改后,我国的语文教育同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中国的语文教育在实现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发展上还有待提高。本文将立足于对《美国语文》和我国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两套教材的助读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别,并从中挖掘《美国语文》对我国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编排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探索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作为“定篇”的选文,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掌握选文本身。作为“例文”的选文则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  相似文献   

9.
《语文科课程论》是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博士的力作,书中把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这种鉴别是对我国语文教育界长期以来从“教学”的角度来划分选文类型的概念澄清,倡导一种“真正从语文教材编撰的角度来探讨‘选文’类型”的科学态度,这无论是对语文教材的研发,还是对语文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编写:美国教材选文多,注重生活化和实用性;中国教材选文少,奉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翻阅美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感觉就是册数多、课文多。仅一年级就有语文课本五册,仅第四册就有课文62篇。由于是母语教学,整个小学1到6年级词汇量达20000个以上。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展望》中提到:“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的设计。”课后思考与练习的设计,不但是课文教学的有机延伸,而且也是我们教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2.
吴秀珍 《现代语文》2011,(11):154-155
选文是语文教材编写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的好坏。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专家黄光硕先生在其专著《语文教材论》中指出:“课文的选定是编写语文教材的关键。课文选好了,教材编写工作也就完成了大半。”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材应蕴含丰富的审美因素语文教育,实际就是一种精神培植。语文教材要选编那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文化品位的“精品”,淡化政治思想教育的选文意识,注重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内涵。《关睢》、《氓》、《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别康桥》等歌咏人世至爱真情的篇章应多多入选,目的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提升生命的美学价值。新编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已经重视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学者们厚重的作品、深邃的思想及其独具魅力的人文情怀,尤其适合对当代学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 “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如吟诗作对,帖经,墨义,诗赋等。导致我们多数人延续至今的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写作就是文学创作;二是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多数是文学作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把写作和选文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以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5.
房义斌 《天中学刊》2006,21(3):120-123
百年来语文教育质量堪忧,教材选文不良“功不可没”。对于我国古代语文教材选文的优良编选传统,我们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善意的继承,而更多的是依靠外力强行摊派,在教材中选入了过多的质量不高的时文,使得百年来语文教育失去了特殊功能,陷入了低质低效的泥潭而难以自拔。我们当继承古代语文教材选文编选经验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现行语文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年的《普通语文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供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使用的实验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在思想、内容、结构、设计等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更好地适应了学生的发展。但在选文方面仍有一些偏颇。选文,是编写语文教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现今“文选型”教材呈现的关键,也是能否获得师生认可与好评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什么样的课文才能被选编呢?一、语文教材选文原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度适度,…  相似文献   

17.
麦克米兰等公司出版的《宝藏:阅读和语言艺术课程计划》,是美国中小学经典母语教材。该教材重视价值观点的渗透,注重内容难度的适切性和梯度化,与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具有相通之处。另外,该教材选文的生活化、学生化气息更浓,主题和选文的聚焦程度更高,以现代诗为主,文体丰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梅莲 《广西教育》2005,(11A):24-24
一、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资源 1.优美的碰撞——教材选文 北师大版的教材选文特点是:关注儿童,充满童趣,语言生动,文化渗透。读每篇课文,感觉就是在和一个个聪慧天真的孩子聊天。如第二册《柳树醒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这是孩子的天真,孩子的想像。《兰兰过桥》“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分头想一想,然后把它画下来。”这是孩子的愿望,孩子的智慧。《识字4》“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这是孩子的观察,孩子的诗意。想一想,连我们大人都会被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所感动,更何况孩子们呢?这样的教材选文把语文学习看成是一种人文积淀的过程,以语文点燃精神,以精神立人。  相似文献   

19.
滕化淝 《现代语文》2010,(7):146-147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四个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此处的范文即选文。我国的语文教材历来是由选文做主导,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虽然也自成体系,但离开了选文都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选文在语文教材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奉行“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力求工具性与人文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国文百八课》与《古文观止》都是我国历史上以选文方式进行编排的、影响深远的语文教材。二者在选文的指导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点,表现在都力求选入文质兼美的文章,主要是为初学者或自学者服务的,选文的文体和题材表现多样。同时,因为种种原因,两种选文在编排的顺序,选文的审美旨趣,选文应用于生活的路向,以及选文的时代特征上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比较研究它们的异同,对我国当代的语文教材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