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通过描写悲剧英雄来体现;《史记》中的悲剧英雄分七种类型、三大系列,而且大多是社会悲剧、英雄悲剧和性格悲剧.司马迁借描述悲剧英雄来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抒发自己的冤愤,揭露炎凉的世态.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封建社会两种不同的人物类型的代表。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宝钗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她们的性格也当然迥异。林黛玉多愁善感、孤高自许、目无尘下;薛宝钗性冷无情、八面玲珑、上下逢迎。文章从才情、感情方面比较了她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5.
在南宋词坛上,抒写爱国豪情和报国之志成为词创作的时代特色。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特殊经历和南宋日益衰落的现实,使辛弃疾爱国词与其他人的词作相比,更多了一层悲剧色彩。特定时代独成稼轩词沉雄勃郁的境界,爱国情思,时代悲剧与凄凉的现实感,构成了辛弃疾爱国词的主要情感内涵,成为解读辛词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论姜夔艺术化人生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化人生的关键是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姜夔一生在成就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努力成就艺术化人生。但是,他追求自由的理想因现实羁绊而总是失落,看似高蹈而终究不能,因而他的艺术化人生别具悲剧性,这可从怀归主题和恋情主题中窥见一斑。究其因,一是与宋学背景有关,二是与个人资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角爱丝梅拉达艳丽、善良、纯真,寻觅着美好绚丽的爱情,最终却被无情的现实所吞噬,为爱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的美好撕碎了给人看"。大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凭借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构建和细腻同时又不缺乏深度的艺术创作方式,谱写出了爱丝梅拉达短暂人生中的爱情悲歌。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书中每个人物都具有悲剧性,既有家庭、社会、礼教造成的社会悲剧,也有人物性格造成的性格悲剧,还有人始终不能摆脱的命运悲剧,更有人性的缺陷、弱点造成的人性悲剧,而贾瑞就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以及人性悲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巴金在《家》中为我们讲述了高家悲欢离合的历史,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青年的形象,其中梅芬、瑞珏是巴金先生在《家》中着力塑造的两位上层女性,尽管她们两人的身份、经历、性格、人生追求各不相同,但都纯洁、善良、充满了爱心,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然而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惨遭虐杀。她们两位的悲剧不仅是她们个人的,而且是全社会的;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悲剧美学的角度看,孙悟空身上背负了两重悲剧:一是他高扬个性,追求自由平 等,与神佛斗争,却终究失败;二是他斗争失败后,皈依佛门,护僧取经,终至个性泯灭,丧失自我。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交缠着仇恨与折磨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善恶的看法,并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现实。本文结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对这部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作者本身的悲剧性、社会现实的悲剧性以及“爱与恨的悲剧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分析作品的悲剧性,帮助读者理解人物、品读作品。  相似文献   

12.
13.
圆满的结局是大众普遍的追求,然而《再生缘》就其本质来说是悲剧性的——悲剧性的结局、悲剧性的爱情、平等意识与现实的悲剧性冲突,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正是这种悲剧性使作品愈加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也愈加凸显出它的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现状,对社会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揭露,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很善于对十九世纪社会底层的英国人民的生活进行反映,悲剧性是一个常见主题。本文对托马斯·哈代小说的悲剧性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薛宝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她才华出众,容貌美丽,但她却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是被封建礼教用作牺牲品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6.
对西方悲剧理论进行研究,梳理西方悲剧性结局理论形态形成、发展、演变的脉络,并提出西方悲剧性结局经过演变逐渐确定为三种主要形态,即“由逆转顺”型单一结局,“善无善报、恶有惩罚”型结局,“善与善对立、善无善果”型双重结局。  相似文献   

17.
《西游补》是《西游记》众多续书中篇幅最短、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神魔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董说将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一系列悲剧化的改造.这些悲剧化的改造体现出作者对社会国家的思考,并以小说来映射国家衰亡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西游补》在众多《西游记》续书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曹雪芹对“潇湘馆”环境描写的众多画面,尤其对这一环境中的特殊景物“竹”的描写,来探讨林黛玉爱哭的性格。揭示一代封建贵族叛逆者的悲剧命运与这个典型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财前五郎是《白色巨塔》中的主要人物,其命运具有悲剧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不合理医疗人事制度下的牺牲品。2、极端的自负并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3、为了追逐名利,沦为周围人实现私利的工具。作为一名优秀的癌症外科医生却未能早期发现自身的癌症。  相似文献   

20.
莫里森是非裔美国小说家,她的历史意识非常强烈,对美国社会对黑人历史的抑制和忽视十分关注。《宠儿》是她的代表作品,通过对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进行挪用,讲述了一个被自己亲身母亲杀死的黑人女孩复活后复仇的故事,深刻地批判和反思了美国的奴隶制,对人的良知进行拷问,使生者真正地见证苦难、直面苦难。通过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这部作品的悲剧情节、悲剧冲突和悲剧效果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