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陋室铭》是流传千百年的名篇,熟悉了并非就没有新识的冲动和欣喜,平静地读过一遍之后,心再次悸动起来,优美的文字、深远的意味、高尚的情怀,让现实的苍白无法遁形,所以渴望把这份崇高传递给我的学生……不想因为这是二篇文言文,就一定要学得之乎者也,略作文法的挖掘,带领学生感受刘禹锡的生活及情怀,体会一个寂寞文人的难言寂寞。进而懂得作者的那份情怀,相信那份感悟会享用终生。  相似文献   

2.
初向伦 《师道》2012,(1):54-55
最近,常跟几个教师朋友坐下来聊天,聊得最多的就是工作上的辛苦劳累。有对学校领导分配工作不匀的愤愤不平。有对学生不能听从自己劝导的抱怨指责.有对自己工作上百思仍有一疏的感慨遗憾.更有为迎接检查而加班加点的叫苦连天,听起来怎一个“累”字了得?聊到最后.纷纷表示要“偷得浮生半日闲”。可刚一离开,就又各自忙碌依旧、劳累如昔。细细想来,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莫名其妙的焦躁和烦恼,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被贬和州时所作,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作者借其所居陋室,来表现自己的节操和情趣。  相似文献   

4.
李欢 《学语文》2005,(1):7-17
关于刘禹锡的《陋室铭》 ,人教版教参与李广树《陋 :开启〈陋室铭〉的一把钥匙》(《学语文》2004年第4期)分别作了不同的阐释。前者将“陋”字释为“简陋”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伟岸的节操 ;后者将“陋”释为“僻陋、鄙野” ,并据此认为 :该文表现了作者“要用高洁的志趣、美好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来对抗那‘陋’的环境 ,也表现了作者那虽经危难仍百折不回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均有偏颇 ,值得商榷。且不说唐以及唐以前的“陋”字究竟有哪些义项 ,单就其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说 ,就…  相似文献   

5.
余凤娟 《宁夏教育》2009,(12):76-76
现代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才。可是,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相似文献   

6.
我在题目中用的“净”,其实可以有两种含义,一为净、二为静,我认为写作需要这双重境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反复琢磨与切磋自己写作的功夫,提高文字锤炼的技巧。这个过程就像在煨一锅汤,用小火慢慢煮,不断向其中加作料和食物,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以往备课的时候,总以为刘禹锡被贬后,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但他并不厌弃陋室,对陋室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8.
朱秀伦 《现代语文》2011,(12):151-151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了对比、对偶、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尤以对比的运用彰显突出了作者的品格高洁与“惟吾德馨”。然笔者在赏读及教学之余,也对现今某些教科书对文中两处对比的忽视与疏于解释颇为困惑,今作试解,“惴惴恐不当意”。  相似文献   

9.
在一本语文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老师在上《陋室铭》时有学生问:既然刘禹锡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那又为何不与平民往来呢?那位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设疑并通过补充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明确了两个问题:其一,刘禹锡是"不可能过得悠闲自在的";其二,刘禹锡的"群众基础还是很深厚的",最后得出结论:"作者并不是有意疏远老百姓,真正疏远的是黑暗的官场。"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组织最优的课堂教学程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据此,我根据《陋室铭》的特点做以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在广安名师武胜行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为同行们献了《陋室铭》一课,课后,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是主要的,但也有不足之处,请同行们多为我的课堂教学提出宝贵意见。《陋室铭》一课课堂教学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找准了切入点,设计了得体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精神滋养。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绽这种文化。《称赞》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了小刺猬和小獾融洽的生活情景,多富有人情味儿!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倦!”看来,只要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发展学生个性特点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作品的过程中发掘它们的内涵,用真善美的美好情感洗礼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心理复杂,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有了新的内容、新的高度。如何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教师应身体力行做示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应该突出"读"的特点,但"读"并非教学的目的,如何在朗读中切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在层层朗读中感受课文美点,体味作者情感,受到文学熏陶呢?在《陋室铭》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一、读出骈文之美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发现行文的突出特点——基本上由对偶句连缀成文,告诉学生这样的文章古代叫做骈文,并作适当介绍。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骈文的特点,读出骈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老师带来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它不仅仅是换了教材,还要求老师更新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去改变、去实验,同时它也给了老师机会,让老师的教学水平在探索与反思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个老大难。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集腋成裘非一朝之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个“细水长流”的活,急于求成可能只会弄得一筹莫展。所以,鉴于它的漫长性和艰巨性,有的师生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  相似文献   

18.
当心灵蒙上尘埃、当现实冲撞幻想、当虚无纠缠杂念、当理性输给欲望,疲惫和厌倦就像疯长的藤蔓。多少人在这种现实的重压下无法呼吸,消逝了自我?人最可贵的是生命,比生命更可贵的是人的灵魂。这是一个生存空间挤压灵魂空间的时代,生的烦恼,爱的萝蔓,无聊的琐事和无穷的欲念已经让人左支右绌,事业上的博弈已使伊人心力憔  相似文献   

19.
纯属偶然,发现先生的书桌上躺着一本借来的书——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顺手翻开,导言里的两个段落扑入眼帘——-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构思新巧,语言优美,后人推崇备至,纷纷拟写仿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