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灿让 《良师》2011,(10):29-29
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上他的最后一节课,在讲课快结束时,他拿出了一个大玻璃杯和两个分别装着核桃和莲子的布袋,对大家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是我在年轻时我的导师教的,我至今仍常想起它,并用以激励自己,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也能记住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他的最后一节课,在课快完时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两个布袋,一个装着核桃,另一个装着莲子。然后他对大家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我还是在年轻时看到这个实验的。实验的结果我至今仍然常常想起,并常用这个结果激励自己,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一辈子记住这个实验,记住实验的结果。”在座的同学当时都很奇怪,哲学课还能做出实验吗?就用那些核桃和莲子?老教授把核桃倒进玻璃杯中,直到一个也塞不进去为止。这时候他问:“现在杯子满了吗?”学过哲学的同学已经有了几分辩证法的思维。“如果说装核桃的话,它…  相似文献   

3.
避重就轻     
刘燕 《教师博览》2004,(6):35-35
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他的最后一节课,在课快完时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两个布袋,一个装着核桃,另一个装着莲子。然后他对大家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我还是在年轻时看到这个实验的。实验的结果我至今仍然常常想起,并常用这个结果激励自己,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一辈子记住这个实验,记住实验的结果。”在座的同学当时都很奇怪,哲学课还能做出实验吗?就用那些核桃和莲子?老教授把核桃倒进玻璃杯中,直到一个也塞不进去为止。这时候他问:“现在杯子满了吗?”学过哲学的同学已经有了几分辩证法的思维:“如…  相似文献   

4.
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最后一课。课快结束时他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一袋核桃和一袋莲子。他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希望你们每个人能一辈子记住这个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两个孩子抹着眼泪走进来。一个说:“老师,他打我,”一个说:“不对!是他先打我。”我同往常一样,拿出一幅判官的样子:“怎么回事?”“XX,  相似文献   

6.
一、诱发期待,因需而学 师:我带来一个信封,这信封里装着什么图形呢?请喊出它们的名字。 (拿出一个又一个三角形,分别贴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齐声喊出:三角形、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将军的魔药     
古时候,有一位将军,接到皇上的命令,要出门去远征。将军很担心,因为这是一次重任,他怕自己打不了胜仗。将军的父亲拿出一个葫芦,对他说:“不用担心,我的孩子,这个葫芦里装着必胜的魔药。只要你带着他,魔药会帮你打胜每一仗。”  相似文献   

8.
当人们问到爱因斯坦的实验室在什么地方时,他会拿出钢笔敲一敲脑袋说:“在这儿。”的确,在脑子里进行想象性实验,是爱因斯坦偏爱的研究方法。他曾经说过:“当我反省自己和我的思维方法时,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想象的才能对我来说比吸收知识具有更大的意义。”20世纪初,爱因斯坦做了一个对整个物理学世界产生极大震动的想象性实验。他认识到,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这个理论当时被公认为是无可争议的教条。为了检验这种认识,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升降机上的乘客,正以比光还要快的速度急剧穿行太空。然后,他设想在…  相似文献   

9.
我的爷爷是一个标准的农民,呆板、固执。他一生坎坷,从小家里没钱供他上学,至今仍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我总觉得爷爷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因为有什么好东西,他总是先分给弟弟之后才分给我,所以我对他一直没有什么好感。爷爷平时爱抽旱烟,他的手中总是拿着一支又长又黑的老式烟杆,衣袋里装着两个塑料袋:一个装着他的零钱,另一个装着他自制的烟叶。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爱玩电游且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上课迟到,作业完成不好。一天下午第一节是数学课,上课十多分钟他才急冲冲地跑到教室门口,并提着一个小塑料袋,喊了“报告”之后,举起塑料袋告诉我:他不舒服,看病去了,袋子里是药。看他的样子,同学们和我都觉得他不像生病。于是,我让他把药拿出来看看,他迟疑了一下,不得已递给我一盒严迪消炎药,我拿到手里立即感觉到盒子里好像是空的。我想:他又在玩花招。顿时,我的脑子似乎是在激烈地翻腾着,因为我知道,严厉的批评已没有多大作用了,只能冷处理,我轻轻地对他说:“先到座位上吧,…  相似文献   

11.
说起张童这家伙,嗨,真有趣!他长得虎头虎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时常滴溜溜地转着。他的手脚几乎整天都动个不停,脑袋深处好像装了一个小马达。张童这家伙有一大爱好,就是多管闲事,所以我们送给他一个“美名”———“多管部长”。他最喜欢管的恰恰是老师和班干部们不管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是没带笔?来,我借你一枝!”这不,“多管部长”又开始管闲事了,真是个热心肠。今天我没带钢笔,正心急如焚呢,“多管部长”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马上从文具盒里拿出了一枝钢笔,短短几句话,好动、活泼的张童形象便…  相似文献   

12.
滔滔又把柜里的玩具拿出来玩了,不久,地上扔了很多玩具。我在旁说了声:“滔滔,快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但他根本不理我。我思索了一下,拿了装玩具的整理箱,把它当成超市的小推车,一边推一边说:“啊!百润发里的玩具真多,我要买一辆汽车。  相似文献   

13.
邵明 《中学物理》2012,(1):36-37
1问题来源 2010年9月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实验室,Michael教授给来自中国前来参加专业培训的一批物理骨干教师做了一个实验.他拿出一个白色的圆柱体说:“我们来猜想一个距离,现在我将这个圆柱体放在斜面上,然后放手,它能滚到哪儿呢?”  相似文献   

14.
今天语文课上,邹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先装核桃,再装莲子”。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哲学家,在上最后一节课时,给他的学生们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实验。他拿出一个大瓶子,一袋核桃和一袋莲子。他先把核桃倒进瓶子里,一直到放不进一个核桃为止。讲到这儿,邹老师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儿子走上前来,告诉我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a)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b)“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来切给您看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  相似文献   

16.
权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在给美国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教师,说这位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现在由他来给大家介绍他的新发明。然后,这位被请来的教师拿出一个装了蒸馏水的瓶子,对学生们说,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  相似文献   

17.
行乞     
星期天,我约了李丰和方志一起去逛商店。走在街上,我们的心情都很舒畅。 突然,我的腿像被什么东西拴住似的。我低头一瞧,只见一个满脸污垢,满手泥污的小男孩,约有七八岁。我的心马上提到了嗓子眼儿,腿也在发颤,而腿被越抱越紧。我从他渴求的目光中领会到了他是在向我乞讨。 我摸了摸口袋,拿出了仅有的5角零钱,想扔给他敷衍了事。可他却做出了“拒不接受”的动作。气愤一涌而来,充塞着我的心:一脚踢开他,可忽见旁边有位小伙子正用凶恶的眼神盯着我;拿出10元来吧,买鞋的钱便不够了,不给吧,他是决不会放过我的。眼看着孩子…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02,(Z3)
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天请一位朋友到饭馆吃饭,一份菜单引起了他的兴趣,就拿出笔来往笔记本上抄菜单。饭菜上齐了,他还在埋头抄写。朋友不高兴了:“你是请我来吃饭,还是让我陪你抄菜单?”后来果戈理在一篇小说中用上了这份菜单。果戈理称他的笔记本为“万宝全书”。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领悟到像果戈理这样的大作家,他的创作也是建筑在平时勤奋的收集材料之上的。我国当代散文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提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的学生讲课。  “我们来做一个测验。”专家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的石块,把它们一一放进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他反问:“真的?”说着,他在桌下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空隙。“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学生们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满。”一位学生应道。“很好!”学者伸手从桌子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地倒进玻璃瓶。…  相似文献   

20.
流沙 《家长》2003,(Z1)
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幼年的时候,母亲让他向一位老师学艺。老师拿来一张纸对他说:“墨,用我的;纸,你可得自己拿钱买。”老师指着一张宣纸又说:“一张纸5元,每天来学艺时,你一定要带来。”5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回家对母亲说:“这纸太贵,我不去学书法了。”可是,母亲却给了他5元钱,让他带给老师。老师收了钱,拿出一张宣纸,在上面写了一个字,然后对他说:“你跟着我写。”他觉得这纸来之不易,不敢随便下笔,因此用心揣摩着老师的写法。在母亲的支持下,他每天带着5元钱给老师。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