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是一个具有价值体系与价值特性的价值实体或"伦理实体",对其价值构成具有天然的内在规定性,大学治理的终极价值特征在于使个体实现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解放。公正、自由、民主与发展等是大学治理价值体系的谱系构成。现代大学治理价值体系的生成与构建需要加强社会公共伦理建设,净化大学治理价值品性形成的外部环境;将大学治理"应然"的价值品性融通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强化对大学治理主体价值品性的培育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大学科研的教育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学本质上是进行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原点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创造的人才培养,具有教学、科研等多种功能,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必须统一。统一的条件是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而统一的基础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当前要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的本质——培养人才服务。需要提倡探究式研究性的教学,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使大学科研回归本真的大学科研,凸显大学科研的教育价值,把无教育性、反教育性的科研排除在大学之外,真正把科研当作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保障学术活动质量,建立规范的学术秩序与环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主导着大学教师的学术行为方式,其价值导向依次为: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大学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制度不仅使大学偏离了其学术评价的目的,且极易引起学术道德的失范。完善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破""立"统一,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退出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参与,推行社会中介评价机制;强化同行评议制度,完善同行评议方法;形成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的根本使命在于塑造完整人格。文化育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大学文化传递出的信息进行不断反思和追问的求真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理解与接受思想文化的主体,是自我意识分化与自我认知提升的主体。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群体长期处于一种被支配、被管理的从属制度框架内,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与主体地位的持续缺失的矛盾冲突,严重弱化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效力。反思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尊重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注重培养其主体意识,使其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体悟当代社会共存共荣及主动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大学文化价值认同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结合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人类社会教育、科技与经济相互关系的统一。产学研结合的矛盾在于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的矛盾、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矛盾。作为教育模式的产学研结合应遵循非营利性、教育性、互利共赢、学生参与等原则;作为经济活动的产学研结合应遵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共同发展、注重实效等原则。产学研结合的局限在于,过度推崇会导致基础理论与人文社科研究的动摇、纯学术研究与大学品格的损害、教学核心价值的旁落、组织公平感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由于美国加州地区独特的社会、经济、教育等因素,加州虚拟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众多美国虚拟大学中独树一帜,其核心即教育服务中介。这一定位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中介、学习支持中介和教师支持中介三个方面,而教育质量的保证、课程学分的互认以及与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则是其定位成功的关键。加州虚拟大学在加州高等教育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定位与发展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网络高等教育的翘楚。如何寻找到符合地域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律的定位,则是未来中国网络高等教育领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知性化大学教育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性化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强化大学生工具理性的知识本位教育,其存在会危及大学生的优雅生存与和谐发展.知性化大学教育的成因在于大学对科技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痴迷、青睐与追随,对此必须进行必要的伦理批判.自觉遵守教育理念张扬中的以人为本原则、教育方略实施中的和谐统一原则,以及教育管理组织中的制度支持原则是大学教育超越知性化发展状态的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8.
张鹏 《时代教育》2013,(11):187
对体育强国的解读,从其哲学内涵角度分析在于探寻一种统一的认识途径,体育强国的根本内涵在于国家在进入社会转型期后,国人价值取向的转变导致其对体育价值的必然追求。价值取向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主体的价值选择,因此新的体育目标与价值总会出现并取代旧的目标与价值。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如何构建体育价值目标与价值体系,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大学之道"内涵丰富,其精髓在于为世人确立了一种内外兼修的价值取向,是一部"大人"修身之学.当今一部分大学生面临价值缺失、精神滑坡、责任意识薄弱等道德素质问题,从现代视角阐明大学之道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去行政化改革与回归现代大学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行政化导致我国大学背离了其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集中表现在大学组织特性迷失、精神异化以及教育主体缺位等方面。现代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共同体,其核心功能在于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才,其永’巨的价值在于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精神品格表现为自由与独立。推行去行政化改革,回归现代大学本质,坚守学术本位价值、学术组织责任和学术逻辑导向,高扬现代大学精神,是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高水平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制度有其特定的制度精神,民主是现代大学制度价值构建的核心。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是实现现代大学制度民主的关键。现代大学制度的民主困境体现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背离,因此,应当从树立民主价值理念、落实民主主体地位、实现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等方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从而实现现代大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基本原则是教育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主要价值在于它是教育基本规律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中介。教育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历史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原则、民主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活动创造性是数学教学活动主体对新颖性、非重复性数学教学方式的一种内在要求,其价值既体现于对数学教师教学价值、教学特色的要求及其教学自主权的肯定,又体现于对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作用。数学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是过程性和结果性的统一,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从数学教学活动的社会性质来分析,为了培育数学教学活动创造性,应当注意调动数学教学活动这一特殊社会活动中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尤其要关注这一特殊社会活动中师生主体的创造力、中介系统的创新水平以及备课上课者应具有的科学态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价值,教学的意义在于彰显学科价值进而实现学科价值。历史学科史与论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等特点,决定了历史学科在思维能力培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历史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借助对史实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多元价值观,为将来参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推动社会进  相似文献   

15.
多元价值论与大学理想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大学理想研究的文献多数是以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写成的,本质主义作为研究大学理想之学者群体的集体潜意识,需要从反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路线加以批判性的反思。然而,重新建构大学的理想既要走出本质主义的思维定势,又不能滑向反本质主义的泥沼,大学的理想在于有效地整合和放大"自由、忠诚、卓越与平等"四种基本价值,过于强调任何一种价值都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局面。1900年前后,德国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大学的理想,也是因为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多元价值论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大学发展竞争中处于核心和关键地位的体系化能力;其本质是一种能把"理念、制度、资源"等多种要素和潜能有效转化为多种能力并将其有效组合为整体合力的动力机制。大学核心竞争力体系表现为"质量+平台+资源"的"三位一体"的中介平台化结构,其关键和枢纽是"学科建设体系平台"和"课程建设体系平台"两大中介平台,这一体系化中介平台以"大学精神文化资源"为基石与支点,以"三类七种资源"为结构性支撑,以"学生品质"和"学术贡献"为最终结果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大学服务功能的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作为一种教学与科研组织而存在,其基本的工作机制就是教学和科研。而其服务于社会,则是其教学与科研的一种延拓功能。大学以自己的服务功能,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相统一,在服务社会中更快地发展。因此,作为服务型组织的大学,应在服务功能方面加强研究,促进大学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点大学制度是一项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发展的重要制度。它的价值取向是以社会价值为本位,通过建设重点大学来满足社会需要,但其不合理性是不能把重点大学当成学术组织来建设以及忽视整个高等教育竞争的公平性原则。重点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的转向不在于选择学术价值本位还是社会价值本位,而是要"制造"出两者之间的价值冲突,为此需要重构重点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各方参与力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大学类型化是人们对一种特定类型大学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既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属性和社会功能认知与实践的产物,又是大学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应用型大学类型化是大学内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对传统大学知识秩序的当代解构,旨在构建一种以知识创价为核心特质的理想类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类型化具有社会建构与认知建构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建构方式,并最终走向社会实践性建构。探索独特的学术风格、寻求一种情感归属、追逐多样的物性资源等是应用型大学类型化的主要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本质上是融"学术性"与"契约性"为一体的契约联合网络,大学、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是"异质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大学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在于基于交换关系所衍生的"契约性"与"学术性",其本原性质可表述为基于"学术性"的契约之履行过程。大学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学术责任、育人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大学社会责任的价值根源在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大学社会责任履行可通过"学术力量主动"、"市场力量推动"与"社会力量引导"来予以实现。据此,可以构建包含价值根源、实现路径、责任与契约类型等在内的大学社会责任的履约机理模型。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有一个"边界",其治理要义在于"有限度承担"而非"过度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