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语言可划分为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准确,第二境界是陌生,第三境界为简洁。这三种境界有难易之分而无高下之别,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种境界的作文语言才可以称为好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凡事都有境界之分,为人、为事、为学问均不例外.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4.
记得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学习三境界作过这样生动的描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种境界比喻人们未进入学习之前所进行的目标选择;第二种境界比喻人们为了追求学习目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劲头;第三种境界比喻人们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豁然开朗,终于取得了学习的成功。王国维所说的学习三境界,在今天对人们也不无启迪。首先,人们要…  相似文献   

5.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台学的三种境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三重境界常被用之于形容读书做学问的程度,即评价学术研究之过程。但评价学术研究之结果,则应是另外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乃求真,代表的是科学性;第二重境界乃求善,代表的是人文性;第三重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育境界是教师在教育职业过程中体现的精神状态或层次。教师的功利境界、伦理境界和信仰境界是教师教育的三种境界。树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之境;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达到身心和谐之境;提升道德素养,增强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教育境界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馨月 《教学考试》2024,(19):74-75
<正>民国时期,清华大学一位著名大教授王国维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种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种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9.
周璇 《考试周刊》2011,(82):136-137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的三种境界做了简明的描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代表三种不同的学习境界。其中,"乐之"是一种最高的境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渐深入,我们开始尝试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来建构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进入不同的学习境界。依教师的类型和教学风格划分,教的境界应有三个层次:记问之学为下界;必然王国属中界;自由王国境界乃是上界。与此相应。学的境界也有三个层次:不得已而学之;填鸭式苦学之;乐学而善学之。  相似文献   

11.
老子在《道德经·十六章》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充分反映了老子在国家管理方面的哲学理念。老子的这四种管理思想可以诠释为对应的四种教学管理境界,按照境界的高低依次为:“春风化雨”的境界,“两情相悦”的境界,“敬而远之”的境界,“以牙还牙”的境界。在这四种教学管理境界中,要根据师生双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管理境界,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白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旅游审美境界,是由悦耳悦目的体游之境至悦心悦意的神游之境达悦志悦神的醉游之境,渐次递进,逐步深入的。悦耳悦目为第一重境界体游之境的特征,属有我之境;悦心悦意为第二重境界神游之境的特征,恰处于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间的跨越;最后的悦志悦神则是第三重境界醉游之境的特征,达于无我之境。把李白诗歌旅游审美境界归纳为此三重境界,对于挖掘李白诗歌中的美学思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凡事都有境界之分,为人、为事、为学问均不例外.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终境界.依此观照,境界倒确乎为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一了.其主张对宇宙、对人生、对事物 须人乎其内,出乎其外,所见、所思、所为应达到超越,必然走向自由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崔洪 《内蒙古教育》2012,(18):16-17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班主任指导班级工作也应有"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治学三境界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存在着与之相通的三种境界。这三种整合境界各有各的特点和重点,对当前的整合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认识和明晰“整合三境界”,有助于我们更有层次、更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三境界     
近人王国维引古人诗句说治学有三种境界.影响深远。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我发现教学亦有三种境界,今试述之。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摘取古人词句,发挥联想,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治学成大事业的“三境界”。“三境界”内涵丰富,前人解释颇多,本文主要从人生哲理的高度,对“三境界”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境界”说,即作者创作之境界,作品中之境界,说词人评词之境界与读者心中之境界。  相似文献   

18.
治学有三境界.王国维在从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常为人称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19.
书学三境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辞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阐珊处”。我以为.书法事业亦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20.
记得特级教师张志勇在"生命的长度与高度"一文中说:"一个人的生命高度,取决于三个境界,这就是道德境界、事业境界、奉献境界。在我看来,道德之境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事业之境界,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力量的外化;奉献之境界是人之为人的意义之所在。修德、做事、奉献,这就是一个人生命高度的全部意义。"在笔者看来,幸福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