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我国古代把建有先圣、先师庙宇的学校、书院称为庙学。在庙学中对先圣、先师的祭祀称为释奠、释菜礼。本文以河南书院庙学释奠、释菜礼为研究对象,探究书院庙学礼的组织形式和特征,为书院和书院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中奎 《文教资料》2010,(8):161-163
书院是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文章回顾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教学模式、学术研究、师生关系、人格教育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色,并着重从师生关系角度探讨了书院教育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中国有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我国古代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古代书院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重视学术研究,自由讲学,提倡尊师等方面值得当代高校借鉴。书院提倡学术自由的教育精神,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启示。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书院的产生与发展,古代书院的精神,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宋五代直至清末,前后历经一千多年;举国上下,大小书院遍布各地;学生之多,讲学之盛,超过了当时的官学。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曾全面总结了书院的经验,得出了这种私人创立的教学形式远胜于官学的结论。它说明:书院,不愧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书院的教学形式、教育组织、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多方面有其显著的特色。在办学形式上,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把教学、科研巧妙地结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集教育,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高等教机构,兼具有修书、编书、藏书等多种功能。书院是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创办以私人创办为主,并积聚了大量的图书,是一种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传统大学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在宋代的发展到了极致,书院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总之,书院的特色,如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书院的讲会制度、开放教学、自由听讲等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整理、书院史、书院制度研究、书院与文化研究等方面,依然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书院研究推陈出新,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书院研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理论,拓展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以推进书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海南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明清两代,海南书院传承中原学术,促进了理学在海南的传播。书院教育面向下层平民,在普及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弘扬道德、推广良风美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朱熹重新修复白鹿洞书院后,亲自为白鹿洞书院制定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本文探析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对学生在修身.处事。接物等方面的要求,以期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书院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人才培养、学术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诸多因素中,丰富多彩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师生之间建立和谐亲密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书院进行教学组织活动,一般采取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包括升堂讲学、会讲讲会和从游三种,通过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了尊重敬爱、互为师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对当代高校师生之间关系的建构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形式,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书院独具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的诸多特点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引起了文化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学者的重视。近些年来,取得了颇为丰富的书院研究成果,除《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浓墨重彩地进行专门探讨外,还出版了关于书院研究的专著,如丁钢、刘琪撰著的《书院与中国文化》、李才栋撰著的《江西古代书院研究》和《中国书院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为中国教育、文化、学术、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育以及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形成都作出了诸多贡献。通过对明清时期郧阳书院创办时间、地域分布及其管理和教育形式的研究,从而考证郧阳书院的时域特点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宋时期的书院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探讨这一过程,对两宋书院兴衰原因加以分析对比,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介于私学与官学之间的积聚大量图书、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从唐末五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其中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兴盛于宋朝(9&y-1279年)。宋朝书院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办学形式、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书院的教学经验独树一帜,其精华至今仍闪射着不灭的光辉,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启示。一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大兴书院,其数量之多,规模之…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文化载体,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播了学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形成了书院独有的人文关怀理念.文章通过对书院精神文化的研究,分析书院的人文特质,试图对当今的大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人格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思想坚持兼容并包、学术研究坚持不断创新、书院管理坚持独立自主等特点。而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出现了道德教育政治化、教学思想直线化、学术研究功利化、高校管理行政化等弊端。书院的珍贵经验对当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它从中古延续至近代,存在了千年之久。书院在办学形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徐州古代书院也是如此,它在徐州教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徐州古代教育和学术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书院一名始于唐代。袁子才在《随园随笔》中云:“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身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  相似文献   

17.
书院与学院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教育传统,现代书院是20世纪教育变革的产物。大学书院制作为现代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等教育组织与书院教育传统的融合。从组织机构及功能来看,它包括独立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特定教育机构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两种类型。大学书院制的兴起,受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等因素推动,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深厚的文化教育基础。大学书院制融会中西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书院制与学院制互补,适应了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构建立德树人保障机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促进学术创新和教育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是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始于唐代,形成于五代,盛于宋代.北宋初年,出现了"白鹿洞"、"岳麓"、"应天府"、"石鼓"、"嵩阳"、"茅山"等六大著名书院.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兼有藏书、讲学、祭祀三大功能。祭祀是我国古代书院规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书院祭祀主要有释奠和释菜两种仪式,但其祭祀对象又独具自己的特色。书院祭祀的形成有其历史和内在原因。书院祭祀的社会影响和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尤以对生徒的道德影响为最。而今辩证地看,书院祭祀是一种环境熏陶的教育、一种感性的教育、一种榜样的教育,是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钟错  朱春梅 《文教资料》2011,(8):183-184
书院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众多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蕴含着丰富而先进的教育思想。书院在其滥觞与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学术创新、人格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颇具特色,对当前研究生教育有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