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对天津市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数据分析表明,义务教育均衡正处在由基本均衡向高位均衡过渡的关键阶段,但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上还存在城乡差异。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城乡教育一体化受到了我国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日渐丰富。文章着重梳理我国学界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内涵、意义、困境及其主要对策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现有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基本厘清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和体制机制等核心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肯定了体制机制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价值,对于体制机制困境的分析以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框架的建构为后续深入研究起到了指点方向的作用,对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也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问题将值得关注。此外,研究的主体化视角转换以及从教育系统外部对体制机制问题加以分析的研究也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外部资源投入的不断增加,同时也依赖于内部体制和机制的持续性创新。湖州市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已经获得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在下一轮经济跨越式发展时期,湖州市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增加涉农产业的投入和农业内部的体制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4.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作为国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安排,既是一个过程,又是这一过程的目标;在其推进过程中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利益主体的利益,政府利益是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结合,企业利益表现在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产业发展空间的扩大方面,居民利益则表现为个人总体效用的提升,它们之间的利益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矛盾;在探讨它们之间利益一致性与矛盾的基础上,应以城乡统筹、以农为本为基本原则,用制度创新与宏观手段推动、调控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社会利益体系保持大体上合理与稳定的格局;重视农民话语权,构建农民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建立由广大群众参与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决策机制与评价机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是回归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的必由之路,是破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困局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仍存在统筹、协同、能力、动力等体制机制建设的壁垒.因此,需要从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  相似文献   

6.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奠基工程,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的迫切愿望和期待。济南市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把城乡教育作为两个局部,按照市情和乡情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打破阻隔,畅通渠道,促进教育要素跨校、跨城乡流动,形成两个局部及整体的良性循环,在教育发展方式、发展格局、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改变、消除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开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双环轮动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投入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高效的教育投入体制有利于克服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弊端,使均衡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和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增长、城乡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以及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差距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投入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若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建议:完善并加强“省级统筹”的财政投入体制;构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完善多渠道筹资体制;拓宽财政支持范围;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教育提供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8.
振兴甘肃经济,必须选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一体化途径。主要包括增强城市为农村市场经济服务的功能、调整城乡关系、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后福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发展基础的、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倒塔状的管理格局、联动型的发展格局、交融性的经营格局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培养体制改革互动活跃,而其"弹性化"的生产模式、"合作化"的经营情境、"定制化"的营销策略、"生产岛"型的用人规格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型又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组织领导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改革举措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10.
城乡文化同构是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向。城乡文化同构与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存在着许多对应关联点,城乡文化同构的基点是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建设的主旨,而城乡文化同构的架构则是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建设的构境①。  相似文献   

11.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流动机制建构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城乡教师流动包括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和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两种方式,这两种流动方式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可定位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同时要处理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以农村为导向的教师流动机制,由三部分构成,即农村教师流入机制、农村教师稳定机制和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欠发达地区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构建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加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根本目标。针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探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具体路径与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指出该省实施的美好乡村建设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并探讨了此项建设从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四大路径推动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针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现状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在其制度变迁过程中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制约。原有教育制度结构的凝固性、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作用、户籍制度和教育分级管理制度等制度环境的稳定性都是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面对的制度困境。因此,要在清晰了解原有制度路径依赖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目标价值系统、规则表达系统、调整对象系统和实施保障系统的一系列制度体系来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它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实践.论文论述了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发展的现状,并对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做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商业化取向的金融机构改革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国际小额信贷的实践证明,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应该落实在小额信贷机构身上。但是,通过对临沂小额信贷案例研究发现,我国小额信贷实践对扶贫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机构本身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建议建立农户创业培训体系,减少财政贴息和建立担保基金,以及放松小额信贷利率管制,以此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延续,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建设应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引领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应坚持城市和乡村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城市和乡村在户籍制度、公共品供给、就业市场、社会保障及金融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进入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发展的新阶段。在"行政区管理体制下"和"跨行政区合作体制下"存在多个层次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教育一体化的问题形态主要是教育的"半郊区化",县镇与乡村教育一体化的问题形态主要是农村教育的"过度城镇化"。要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必须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城乡教育一体化财政与管理体制,建立与双向城乡教育一体化相适应的教育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易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