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到底行不行?我刚到美国时,对他们的基础教育完全持否的态度,因为中国孩子在美国表现非常优秀。许多中国留学生带 着孩子到美国学校注册,经过简单测试,看看我们的教材,就说我们的孩子三、五年内都不用学数学了。我儿子叫矿矿,初中时跳级到高中上数学,后来他上私立高中,从高一跳级到高  相似文献   

2.
美国评价好学生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书育人》2005,(3):26-26
一个朋友到美国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的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去看一看,可能家家都是如此。朋友介绍说,每学年结束时参加家长会,总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奖状,空手而归的寥寥无几。“老师评奖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是为了表彰某几个人,而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教育国际化,是我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日前举行的教育国际化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我们邀请了一位名叫迈克的美国老师上课。这堂课没有具体到某一学科,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葫芦不开口,神仙难下手不知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畏惧,还是看到外教紧张,这班六年级的孩子太乖了,乖到个个倒背双手,人人表情“冰封”。课始,迈克老师便热力“破冰”——“在非常非常有限的时间里,我想让大家知道,我的太太是中国人。所以,我听得懂你们的话。”迈克和颜悦色来到学生身边,躬下腰来,极力套近乎,联络感情,解冻孩子,“我的三个孩子就像你们一样可爱!我们的家庭存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有美国的文化,也有中国的文化。你们应该对中国文化了解更多,是吧?”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别为了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  相似文献   

5.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何人都对此充满憧憬。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做?虎年岁末,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刊登了美籍华人教授蔡美儿的作品《虎妈战歌》,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喧哗。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作者陈屹是在美国生活近20年的华人女作家,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对美国的教育以及华裔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有许多深入的了解和思考。针对中国的素质教育,她认为最好不要定位在应该怎样教育,而是开阔眼界,看看世界有什么,人类有什么,然后,再回来分析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直到承认我们缺什么时,才能谈到吸收。不让自己的心胸敞开,不承认自己的真实,就很难令教育有实质上的解脱和更新。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人都体会到生活的富足和安定。不过,在享受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做一些公益活动,来回馈社会呢?希望陈屹女士的经历能给读者朋友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捷尔任斯基曾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接受的各种教育已经够多了,如果我们也总将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施教者的位置上,必然会拉远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他们在接受我们的帮助与教育时,相对比较困难。但如果是朋友,那就不一样了!因而,工作中我总是坚持“先与孩子们做朋友,再做老师”这一理念,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愿意和我做朋友,也愿意和我交流。  相似文献   

8.
贺小鱼 《生活教育》2011,(11):92-93
最近一直在写美国与中国校园里的不同,旨在让中国的家长和同学们尽可能多地了解美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校园生活情况。事实上,写了这么多,也发现了美国和中国无论在教育方式上还是在校园生活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和区别。今天,我想再探讨一下两国开家长会的情况。对于中国开家长会,我不必多讲,大家都知道得很多。我想,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都参加过家长会,自  相似文献   

9.
据最新一期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研究人员在《国际心理学杂志》上撰文说,"如果你现在不跟我走,我就把你一个人留在这儿"这是最流行的教育谎言。他们共询问了114名美国家长和85名中国家长。他们的孩子都在3岁以上。84%的美国家长和98%的中国家长承认,为了劝说孩子改善行为而向他们说过谎。心理学家把教育谎言划分为6类:吃饭谎言、"我立刻就走"谎言、"如果你现在不规矩"谎言、金钱谎言、"你真了不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学生,现在纽约市一所独立学校读11年级。2005年冬天,我随父母回上海探亲。我父亲的朋友向我提起中国的私立学校,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知道中国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很高,但中国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11.
郑福明 《教育导刊》2004,(14):54-55
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刮痧》,描述的是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的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许大同的孩子与邻居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发生了冲突。许大同获悉后,赶忙到对方家向朋友道歉。而他的美国邻居却说,不应该由大人向大人道歉,而是应该由小孩自己解决自己的冲突,因为这样才可以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才能真正有所进步……这一场景,即使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家长,相信也都不会感到陌生,闪为我们自己或就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为孩子“排忧解难”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2.
郭艳军 《考试周刊》2014,(51):26-27
<正>如果有人说"中国的孩子生存能力比不过西方的孩子",你可能并不惊讶,因为中国父母培养了太多"小皇帝"、"小公主"。但若有人问你:"中国的学生与西方的学生相比谁更快乐?"则你会怎么回答?我们想让所有孩子快乐,可是他们快乐吗?近来我看了一篇文章《从外教眼中看中国教育》,很感慨。外教Veronica指出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几点不同:教育目的不同,家庭作业不同,学习时间不同,课堂气氛不同,考试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朋友到美国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的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去看一看,可能家家都是如此。朋友介绍说,每学年结束时参加家长会,总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奖状,空手而归的寥寥无几。“老师评奖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是为了表彰某几个人,而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孩子。”在美国,中小学生评奖真的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学习方面的,有“成绩优秀奖”、“单科状元奖”、“总成绩第一奖”等等。文艺、体育好的,代表学校去参加校际…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一个朋友从国内来美国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的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去看一看,可能家家都是如此。朋友介绍说,每学年结束时参加家长会,总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奖状,空手而归的寥寥无几。“老师评奖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是为了表彰某几个人,而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孩子。”在美国,中小学生评奖真的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学习方面的有“成绩优秀奖”、“单科状元奖”、“总成绩第一奖”等等。文艺、体育好的,代表学…  相似文献   

15.
大约 10年来 ,我一直在做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从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我的那些中国朋友就在好奇一件事 :我 ,一个美国人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而且是古代中国。毕竟 ,从那些他们熟悉的美国电影里 ,十几岁的美国孩子总是把时间花在赛车和玩橄榄球上——我几乎想不到哪一部好莱坞影片里 ,英雄在学习古代汉语。因此他们的这种好奇 ,部分地是这些美国电影造成的。但另外也是因为美国人学习和研究古代中国 ,似乎必须有一个和中国人不同的理由。下面 ,我将会从我的个人背景和历史原因这两个方面来谈我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原因。学习和研究古代…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2,(9):9-10
想必对于美国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抱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我们不同,他们是不打骂孩子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国,采用体罚、言语羞辱或其他手段,对孩子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中国作家代朋友去参加美国学校的家长会。朋友的孩子叫沙拉。就在家长会结束,他起身要走的时候,沙拉的老师一把拉住了他。她说:"沙拉本学期各方面进步都很大。她在最近的一次数学比赛中还获得冠军。可是……"老师话锋一转,加重了语气,  相似文献   

18.
这两年我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有较多的接触,进而也就对素质教育问题有不少的思考。但在所有接触和思考中,我都有一种遗憾,那就是我们没有一个更高更大的参照系,具体地说,就是对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实际不了解,这个不了解使我对自己所有的想法都缺乏一种实证的“底气”,发言时有一种理不直气不壮的感觉。说起来,这两年介绍国外教育的书已经不少,但这些书多是理论、观点,少有实际、实例,更少有鲜活的亲身经历和现场感觉,即使有,也往往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失之偏颇的结论,有时候甚至给人以误导。《素质教育在美国》的作者黄全愈先生…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教师》2010,(2):6-7
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 我是美国私立小学教育和公立中学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习惯于非常喧闹的教室。如果教师能在这样的课堂上不维持纪律而上完45分钟课,就被认为有本事。  相似文献   

20.
唐红 《江苏教育》2011,(9):60-61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何人都对此充满憧憬。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做? 虎年岁末,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刊登了美籍华人教授蔡美儿的作品《虎妈战歌》,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喧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