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由一个学期内某个班级任课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协调本班级任课教师与三级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协调各任课教师之间、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横向结合型的教学联合体。建立"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有利于各科教师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有利于协调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教书育人及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协商对话。每一学期开始,由各班的全体任课教师举行会议,组建新的协作组。在完成各科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协作组采用例会制度,可对一个学期内课时安排作灵活调整,集中排课,集中突破,有关老师可以交叉任课,相互串讲。相信协作组的建立定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首儒 《考试周刊》2012,(94):158-158
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知识互动。有效的师生交流,能使学生更愿意信任教师、亲近教师。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作者认为掌握好生物课堂交流的途径、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师生间平等的对话环境是提高生物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精心预设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质疑,引发课堂对话,帮助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产生新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师生间的互相问与答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着对话和交流,充满着生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和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对话。有效的课堂对话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智慧,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中最基础、最突出的一对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进步发展。虚拟空间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打破了原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时空,拓展了师生间人际互动的内容。这一重要的人际交往互动平台对当下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生应对虚拟空间中与教师的交往有合理的、客观的期待,教师也应努力调整自身适应互联网技术下对人际交往互动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探究性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师生、生生间的合作精神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所以师生缺乏双向信息和多向信息的交流。而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知识,是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6.
王爱玲 《甘肃教育》2013,(20):65-65
一、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习动力 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英语知识。因此,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对英语教师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任明容 《四川教育》2014,(10):31-3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课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的、多样化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那么,教师如何巧妙运用课堂评价,让课堂生成意外精彩呢?  相似文献   

8.
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的教学观认为,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适时地进行师生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吸收课堂上老师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学生评教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有效、最生动的评价方式。学生评教有利于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间的合作;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索新知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作为师生间的一种纽带,是教育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才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等良好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任课教师的学年更新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弊端很多。频繁地更换任课教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同时不利于产生近体效应及爱的效应,师生难以达到感情上的交融,有损于教育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容易造成教与学不适应,所以应慎用教师的学年更新制。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因而师生间的问题也就成了学生咨询的重点话题之一。师生关系是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如果形成良性互动,即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喜爱学生,则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进步,又有利于教师愉快教学、积极投入工作。反之,若形成恶性互动关系,对师生双方都会形成心理挫折。  相似文献   

13.
一、“民主和谐”营造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度”,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这种关系能营造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由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的微笑,不仅能使教师自身愉悦、轻松地投入教学之中,更能让学生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有如沐春风之感,使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如果学生根本不喜爱任课教师,那么他对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科也就不会感兴趣,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情感便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就不可能有积极高效的思维活动,教学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仿真性,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出对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亲其师、信其言、乐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维系集体和师生和谐关系的纽带,能使受教育者产生亲和感。创建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努力了解学生,在师生情感近距离中因材施教了解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有效地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与学生民主平等相处的关键。一个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在个性、爱好、志趣、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对他们有的放矢地实施指导,因材施教,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解,并进而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的合力,对学生实施教育。在了解学生方面,一是要注意与学生交谈。常与学生交谈能加深师生情感交流,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无形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感。教师应坚持每周(每天)分开不同类型,采取集体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学生动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二是要注意教师间的交流。任课教师之间...  相似文献   

17.
“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接触。”①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经常和教师在一起,不单是上课时间,就连自修、课外活动也不例外。因而不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任课教师跟学生接触的机会都很多,对班里的同学,班级情况都非常了解。以致于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仍能记住他们的中小学教师、有许多学生还与老师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系。许多教师都为这感到自豪,也因这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8.
所谓师生“角色互换”,就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走上讲台,变学为“教”,从“教”中学。具体地说,就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分期分批地组织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利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把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传授给本班同学。  相似文献   

19.
所谓“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讨论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讨论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智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田小飞 《考试周刊》2012,(36):49-50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的教学观认为,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教学过程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适时地进行师生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吸收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新知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