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教育》2007,(10):5-5
今年年初评审通过“中学高级教师”的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教师叶奕,被告知列入了首批“刚性流动”的名单。这意味着她将离开自己任职多年的优质初中,与区域内名不见经传的新古北中学建立新的人事关系。像叶奕这样离开“娘家”的新评”中高”共有32名,在上海市长宁区教育人才工作会议上,他们正式“出征”前往区内14所相对薄弱初中任教。作为试点区的长宁区为这项改革设定了明确目标:通过创新教育人才流动机制,5年内,打破优秀教师“一校所有”,使得区内所有初中和一半以上的小学均拥有学科带头人,基本实现区域教育人力资源优质均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初步均衡-基本均衡-优质均衡”三个阶段,“十二五”以来徐汇区再次推出“街镇(学区)均衡”项目,力争通过缩小区域内学校办学目标的差距,实现教育新一轮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祖伟 《辅导员》2014,(6):12-16,50
城六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国际化程度最高、流动人口最多……这几个“最”,构成了朝阳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推出“四步走”战略:从“扩充优质资源总量”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整体均衡”,再到“构建‘10-15—40’教育发展结构的学区化综合改革”、“实施学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  相似文献   

4.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06,(11B):24-24
区域内2所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所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向14所相对薄弱学校派出17名优秀教师,通过全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开展为期1年至3年不等的“走班式”教学服务。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日前推出的“柔性流动”政策,打破长期以来优秀教师“一校所有”,堪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笔。  相似文献   

5.
《现代特殊教育》2012,(12):I0001-I0001
上海市长宁区是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该区历来把发展特教、服务于特殊青少年作为均衡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阳光地带"予以极大的重视和投入。2011年2月,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其独立法人、独立账户、独立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9,(7):13-13
我们认为,未来上海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更加高效的均衡教育、更加适宜的优质教育”,实现教育的均衡性与教育的高效性的统一。教育的优质性与教育的适宜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怎样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区内学校均衡优质发展?怎么进一步灵活机制,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力?从2012年9月升始,重庆市永川区教委就将“片区教研”作为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优历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联合·整合·融合”三大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有效消除“择校”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和区县两级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大规模开展“薄弱学校更新工程”“中小学达标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等重要工程,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实现均衡。但学校之间在“软件”上的显著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与群众渴望优质教育之间的强烈需求产生矛盾,由此也使得择校等现象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到今天,在消除区域间、学校间硬件环境不均衡的基础上,怎样实现各学校之间软环境的优质均衡是一个重要课题。西城区是北京的中心城区,有着众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也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是“四中”、“八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因此,怎样让那些普通的学校也成为优质的学校?西城区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挖掘学校内在的活力和特色,提升教育内涵,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发展从理想走向现实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其中一些常见问题、热点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辨析。一是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是否主要是由于经济非均衡发展造成的?二是教育均衡发展是否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不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段?四是强调均衡发展是不是削高就低?五是高中阶段教育要不要均衡发展?六是均衡发展会不会降低公立学校的质量?七是均衡发展会不会造成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的抗衡?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学》2008,(4):27-28
为促进区教育学院内涵建设、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力,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长宁区教育学院把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实施教研员素质优化工程作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汪丞  方彤 《早期教育》2005,(8):i004-i004
日本当代教育十分发达,教育均衡化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究其原因,其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功不可没。它是促进校际之间师资均衡发展,进而促进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最终实现整体教育均衡发展的极为关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引子对于绝大多数区域而言,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处于短缺状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使命亦在呼唤更多学校步入优质行列,只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学校变得优质,区域教育均衡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一方的教育品质才能真正得以整体提升,教育才能得到群众发自心底的更多认同和信赖。基于这样的思考,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于2013年初提出并实施了“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  相似文献   

14.
周慰 《上海教育》2008,(7):20-21
每周一、三、四走进长宁区教院附小。周二和周五仍然坐进长宁区江苏路五小的校长室。从2007年9月1日起,邵春安的工作习惯作了如此改动。离教院附小步行不过10分钟的距离。就是长宁区愚园路一小的分部,也是从这一天起,校长王克坚来到这里的时间明显减少了,因为她也兼任了另一所学校——长宁区向红小学的校长。邵春安和王克坚,长宁区两所“优质”小学的校长,与在区内的两所“邻校”携手,挑起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担。  相似文献   

15.
长宁区加强教研员阶段建设,实施教研员素质优化工程为促进区教育学院内涵建设、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力,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长宁区教育学院把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实施教研员素质优化工程作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区域内2所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所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向14所相对薄弱学校派出17名优秀教师,通过全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开展为期1年至3年不等的“走班式”教学服务。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日前推出的“柔性流动”政策,打破长期以来优秀教师“一校所有”,堪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笔。在均衡发展这个新课题面前,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坚持以“同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走“信息化建设服务一校多址”办学之路,成为借助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典范,教育信息化从各个方面支撑了一校多址办学的成功.在当前,海淀区大力开展智慧教育建设的大背景下,其又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构筑相对公平均衡的教育结构,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重点解决的战略任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改造是前提,教师水平提高是关键,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是途径,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目标。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学校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成都会议上,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表示,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特别是质量上的均衡,各国公认其关键在于教师.诚然如是,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实行教师在城乡之间、优质枝与薄弱校之间的流动,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而这一举措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时流动教师的各种保障措施和动态管理.其一,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20.
黄捷 《上海教育》2014,(18):82-82
优质均衡,是上海义务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面对行政区域面积大、学校体量庞大、校际之间差异明显的特殊情况,浦东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任务更是艰巨。结合这一特殊区情,浦东积极发挥四个教育署的作用和功能,借助校际联动、南北结对、共同体建设等多种渠道,有效提升了郊区农村的教育质量,实现了浦东义务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