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7月,当时美国的一些顶级商业巨子和贤达名流、以及代表"新经济"的一些网络大亨们,在位于爱达荷州锯齿国家森林公园附近著名度假胜地——太阳谷,参与一年  相似文献   

2.
检视一下巴菲特当初从赚取蝇头小利、到集腋成裘、慢慢积累财富、渐渐滚大雪球的艰辛经历,我们可以发现他有两个绝对迥异于常人的显著特点,一个是他那极具自主性持  相似文献   

3.
在每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公司年会上,端坐于主席台上的巴菲特身旁,必定会有一位固定老搭档陪伴在侧,并每年都不例外的要联袂上演一出专场"两人秀"。他不是别人,正是查尔斯·T·芒格。如今已是85岁高龄的公司董事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4.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经有诗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概略的回眸一下巴菲特的幼童孩提时代,我们发现他在十岁之前,就已经显露出某些明显不同于同龄人的财智特质、兴趣、爱好与过人之处。分析及品味这些异常的特质与趣事,对于我们今天来准确认识他的投资思想,应该会有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巴菲特的辉煌与成功,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投入?股神每天的阅读量之大,应该是令人敬畏与恐惧的,并几乎是无人能够望其项背,而他往往又以"强硬、冷酷的交易手段"著称。如果要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侧面串起来理解与诠释,他  相似文献   

6.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今年突然改弦易辙,对具有十足科技分量和概念的IBM砸下重金107亿美元,持有该公司约5.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并且该笔投资在伯克希尔投资组合占比排第二,此举绝非寻常。长期以来,巴菲特对科技公司保持着长达数十年的十二分戒心与回避,坚决不碰科技概念公司的顽固做法,在投资界几乎耳熟能详,尤其让一大批"巴迷"们一度耿耿于怀。这些人不仅是坚定的铁杆"巴迷",而且还是巴菲特当年几大基金的长期投资持有人。  相似文献   

7.
巴菲特的大学阶段,主要是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度过的。尽管那里有美国最好的商学院——沃顿商学院,但巴菲特却对此兴趣一直不大。  相似文献   

8.
与绝大多数伟大的思想家一样,巴菲特嗜读成性。他曾经说过",我的工作就是阅读"。他把自己的投资过程,简单的归纳为阅读和调研的结合。他的老搭档芒格说得更加直白,"没有大量的阅读,你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9.
在巴菲特前半生的投资生涯中,他始终对两类传统型公司情有独钟,一类是保险公司,另一类就是纸质媒体。这与巴菲特童年时期做过报纸派送员有关,当时他曾立下志愿长大后要做一名报纸的发行商。成年后的1971年,巴菲特成功参股《华盛顿邮报》。1977年春天,他和芒格又砸下3550万美元,买下《水牛城晚报》。  相似文献   

10.
身家财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已经排进全美前十的巴菲特,其金钱观、以及种种与金钱有关的故事和传闻,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如果要按中国人一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巴菲特应该是属于相当孤寒或吝  相似文献   

11.
巴菲特在10岁那一年,曾经发下过豪誓,就是要在35岁时跻身为一名百万富翁。之后他所做的一切,全部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目标,并做着持续不懈的努力。他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不到两年时间,恩师由于已经过了花甲  相似文献   

12.
在巴菲特的幼童孩提时代,我们通过他的家族对他的教育、启发与管束、以及对他长期投资生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之方方面面的概略回视,对于我们今天来准确认识他的投资思想及策略会有助益。首先,家族祖传的重商影响深远厚重。他的曾祖父的爷  相似文献   

13.
学习或模仿巴菲特的拥趸及粉丝们,大都喜欢寻找和研探股神巴菲特在其投资中的方法和秘诀,也就是他在投资中要做什么,以及他究竟是怎样做的,而大都往往会忽略或者漠视极其重要的另外一面,即他在投资中不做什么。两周前,巴菲特公布了他的第41封致股东的信。去年  相似文献   

14.
巴菲特《雪球》一书出版后(内地中信出版社版本书名译为《滚雪球》),引起了各方的热议。在比较了《雪球》一书台湾译本与内地译本的差异后,本刊特约作者钟林先生认为,台湾译本更能体现巴菲特的一些投资思想,因此,他将从本期开始带领大家一起去"读巴菲特",将自己十多年的投资经历结合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曾经提到过,巴菲特在其辉煌投资生涯的上半场,主要对两种类型的公司兴趣极大,一类是纸质媒体,另一类就是保险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巴菲特通过旗下的三家控股公司,成功的收购及控股了10家以上的中小保险公司。他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将这些中小保险公司,全部纳入到龙头旗舰的全国产物保险公司之下,由保险业来领航并推动伯克希尔金融帝国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巴菲特非同寻常的成功业绩及独有模式令他声名鹊起,也因此成为一批学院派财务金融学教授们口诛笔伐、且狂追烂打的鲜活标靶。这也正好暗合了中国民间那一句屡试不爽的谚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大牌的学究们,当时所仰仗的就是自那时迄今依然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状告高盛集团民事欺诈诉讼一案,让这个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超级投资银行正在陷入一场旷持日久的官司之中,也让鼎鼎大名的股神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活生生地受到株连和拖累。  相似文献   

18.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股神也概莫能外。巴菲特广为人知败走麦城的著名事件,就是去年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由于对金融海啸极度恶劣的后果与危害完全估计不足,"抄底"进场的时间过早,由此造成伯克希尔公司在2008年度账面价值亏蚀了1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上周三(3月10日),是美股科网股泡沫达至顶峰并大破裂10周年。10年前的当天,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达到5048.62点的历史高位,接下来的18个月,暴跌78%。10年之后,纳指经过去年的强劲上涨之后本周也只是在2300多点位置,仍不及最高峰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在格雷厄姆百岁诞辰的纪念日之际,巴菲特将恩师这一生对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的不朽建树之精粹,以及巴菲特本人对这些精华"秘籍"的深刻感悟与运用之妙,总结归纳成了本文的标题,向社会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