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对韩侂胄开禧北伐史实的考察,对辛弃疾北伐态度的研究,以及对词作本身和同一时期词作的探究之后,不难发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不是辛弃疾用来警告韩侂胄仓皇用兵之举,而是辛弃疾在声援韩侂胄北伐,为其擂鼓助威之作。  相似文献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一二0五年,也就是辛弃疾去逝的前两年。当时词人已六十六岁。一二0六年,韩侂胄执政,他想通过北伐来树立个人威望,镇江知府。词人这时虽已年老体衰,但因是北伐金人,收复失地,所以,他积极筹划,奋勇当先,为北伐做准备。一天,他来到镇江北部的北固山上,登临北固亭,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到的山川楼阁,亭台轩榭,自然联想到了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里,词人…  相似文献   

3.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宋南渡以后,朝廷置人民痛苦和民族危难于不顾,屈辱求和,苟安江左。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但长期不为朝廷重用。在写这首词前不久,宰相韩侘胄企图以出兵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了辛弃疾。他们起用辛弃疾,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名望作北伐的旗帜而已。同年三月,辛弃疾被派到镇江任知府。辛弃疾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临镇江东北的北固亭,不禁感触连翩。  相似文献   

4.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名作。当时南宋偏安已久,文恬武嬉,战备荒弛,将帅乏人,韩侂胄骄恣轻敌,重用的又是虚有其表之流。词人来到镇江后,一面尽心尽力,为北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一面又为自己未被充分信任,不能驰骋疆场、施展将帅之才  相似文献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篇,写于一二○五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作者任镇江知府,年已六十六岁.自从一一六二年辛弃疾南归之后,南宋和金之间一直保持着对峙局面。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安偷生、不图收复中原的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和焦虑。一二○二年,韩(?)胄(宋宁宗妻韩氏的叔父)凭外戚关系加太师,掌握了南宋朝政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图谋北伐,以便建立大功,实现个人的政治野心.于是他一面  相似文献   

6.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收录了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解说”认为词的上片即景抒情,吟咏孙权与刘裕的英雄业绩,借以对韩侂胄进行讽喻与劝诫。下片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表现出对韩侂胄等当权者轻敌冒进的担忧,强调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江北仍处在金人铁蹄之下,不要忘记收复故土。本文联系宋金对峙史实,发现“江北”属于南宋治下;认为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感慨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残酷现实,而非借以对韩侂胄讽喻和劝诫;下片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隐含对韩侂胄轻敌冒进的担忧,痛心南宋治下的民众淡漠了国仇家恨,苟且偷安,悲叹自己空怀一腔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7.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在欣赏一些怀古诗作时,人们常将用典与怀古混为一谈。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社《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3页介绍道:“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古代作品译注评赏》认为“这首词几乎通篇典故”。《唐宋词鉴赏辞典》也持相同观点。仔细辨析,品评者有将用典与怀古相混之嫌,下面试作一分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芯右丫玫男疗彩苊蚪?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作者登临京  相似文献   

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已选入一九七九年湖北省编高中《语文》第四册。这首词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历来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稼轩词》中第一流的作品,如明代著名评论家杨慎在《词品》里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是很有见地的。这首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悲壮;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构思,纯熟的艺术手法。京口北临长江,三面环山,如猛虎雄踞。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千古江山,奔腾眼底,历史兴废,齐涌心头。通过怀古,抒发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向往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9.
(四) 许多评论家、注释家认为辛弃疾的《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我们认为写于嘉泰四年(1204)知镇江府不久。词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句,这句可以帮助我们考察这首词的写作年代:辛弃疾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的,从这一年到嘉泰四年,按中国记年习惯头尾恰好四十三年。把《怀古》的写作年代确定下来,有助我们对这首词真实思想的理解。辛弃疾就是这一年建议北伐的,韩侂胄就是这一年拜相的。  相似文献   

10.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临终的前几年里,赞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参预了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自此以后七百余年迄于今,根本否定韩侂胄与开禧北伐,从而以“谀韩”、“迎合”讥及辛弃疾者有之;把韩侂胄与辛弃疾比做泾渭分流,亟力为辛氏避讳、开脱者有之,此外,完全肯定韩侂胄和开禧北伐,认为韩、辛全然志同道合,进而彻底推倒历史旧案者亦有之。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以为,这是辛弃疾生平中的一件大事,应该弄清楚,给以正确的评价。根本否定韩侂胄与开禧北伐,因而对辛有微词,显然是一种偏见。但把韩、辛二人的为人,说得截然不同或者完全一致,则又确与历史事实不符,也难令人信服。本文拟就开禧北伐的是非与韩、辛之异同试作分析,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1.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又叫北固楼,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代蔡谟所建。此词作于开  相似文献   

12.
此词作于宋宁宗开禧二年(1205)。当时,独揽军政大权的韩侂胄准备对金用兵,同时召回闲置几达20年之久的辛弃疾,先后任以浙东安扰使和镇江知府。在镇江任上,壮志未泯的辛弃疾积极从事战前准备,屡向当政者提出建议,又对韩一意孤行,轻敌冒进深感忧虑。不久,韩以为北伐的盖世功勋唾于可得,便不愿假手他人,捏造“好色贪财,淫刑聚敛”的罪名,使辛弃疾被劾落职。恢复中原无望,报国素志难酬,作者登上北固亭,怅望中原的破碎山河,不禁思绪万千,对古代英雄业绩的缅怀和对国事的深  相似文献   

13.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文人,一生以北上抗金、恢复中原为理想。开禧北伐中,陆游赞成宋军北伐抗金,对主持北伐的权臣韩侂胄寄予了厚望,同时他对韩侂胄北伐也心存隐忧。这与陆游对当时的历史形势及韩侂胄与文人之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于该词的系年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于开禧元年乙丑(一二○五年),一种认为写于嘉泰四年(一二○四年),至今看法不一。澄清这首词的确切写作年月,对于研究辛弃疾在开禧北伐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有帮助的,故不揣拙陋试述管见如下。该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又有“四十三年”之语,必为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一点是无争议的。  相似文献   

15.
公元一二○三年,废黜退居二十年的辛弃疾被起用为浙东路安抚使。这位名高望重的老将抗金意志不减当年。从救国大局出发,他一方面慎重地进行战前的准备工作,派人刺探敌人虚实、训练兵士、整顿军备;一方面要求宋宁宗做好精密的战略部署,把用兵重任交付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元老大臣”,在军事上排除狂率轻薄、虚浮夸诞的韩侂胄之流。韩侂胄是当朝宰相、宁宗的叔岳,他的北伐不过是为自己孚众望,树威信而捞取政治资本。韩党多是纨绔子弟,他们头脑发热,轻敌冒进;侥幸求逞,以为功名唾手可得,因此稳扎稳打远见卓识的辛弃疾必定为其所不容。辛弃疾也明知不可与韩侂胄共事。他说:“侂胄岂能用稼轩立功名乎!”(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引)果然,第二年韩党终于找个借口,把他从军事重镇上撤下来,让他作个无足轻重的府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与开禧北伐李传印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以满腔忠豪之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格调激昂、风格豪放、情致深沉、苍劲悲凉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对中华民族积极奋进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对辛弃疾写作这首词的目的和作者在词中表露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著名学者杨慎在评论稼轩词时说过:“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评论它“为第一”,虽然有些过分,但是这首词在辛弃疾作品中,的确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我们认真剖析这首词,对于研究辛弃疾晚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探讨稼轩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了解开禧北伐前夕宋、金的政治军事情况,都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也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原因──兼与陆精康先生商榷内蒙古通辽市职业中专孙培民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对这首词的写作原因,《教参》认为是"当时韩(按:指韩胄)高谈伐金,不作实际准备,同时继续过着奢靡荒淫...  相似文献   

19.
时空的诗学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我根据南宋时期的地图所画的简图,再看手中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就是我们布置的预习任务——你们能不能将诗句和这三个地点联系起来? 生:我来说课本上体现的.辛弃疾身处京口北固亭,刘裕和京口有关,注释②和⑧说他的祖先移居京口,他在这里起事,开始北伐、收复大业. 生:我查了一些资料,辛弃疾首先想到...  相似文献   

20.
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历来都被列为高中教材的重要篇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