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县报处于最基层,与读者最接近,这是县报的优势所在。但是,报纸向读者空间距离上的接近,并不完全等于同读者心理距离上的接近,如果报纸刊登的新闻与读者没有心理距离上的接近,即使空间距离再近,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无法打动读者。因此,县报要充分利用好与读者空间距离接近的优势,努力实现同读者心理距离上的接  相似文献   

2.
��ͼ�������ߵľ��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巷超 《图书情报工作》1998,42(7):20-22,51
认为现代图书馆与读者发生着多种联系,而距离和距离感是造成与读者隔阂的重要因素。消除读者客观和主观上存在的距离是谋求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流通服务窗口是语用矛盾的多发之地。窗口馆员应掌握应对多数读者的普遍性语用距离的调控策略和应对少数读者的特殊性语用距离的调控策略,动态地维持礼貌的语用距离,才能规避与读者之间的语用分歧,实现和谐高效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4.
距离是空间和时间的间隔。文化距离也是这种对文化的时间和空间的间隔。一般情况下,这种间隔的距离越大,人们对其的认知越加模糊不清。但是如若用一种媒介体来传递这种信息的话,其神秘性和价值功能的冲击力也就越大。本文试图从文化距离与读者心理的角度,分析探讨有关出版与读者,图书与市场的一些规律性问题。一、读者心理与文化距离的交叉、包容状态距离这种状态是一种极迷人、极神秘的存在。卞之琳有一首很出名的《断章》诗:  相似文献   

5.
成就报道如何出新,是各级 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 东阳日报每年都要组织一定数量 的成就报道,并作了一定的探索 和尝试。我们认为,成就报道能 否取得成功、能否取得预期的宣 传效果,关键是有否弥合与读者 的距离。这种距离包括时间距离、 空间距离、情感距离。只有近距 离、零距离,才能感动读者,感 动社会。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数字?关键是要把数字与读者联系起来,尽量使数字接近读者。接近性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数字与读者的距离越近,新闻价值就越高,读者的关注程度也越高,读起来就有劲。与群众毫无联系的数字读了以后仍然模模糊糊,缺乏具体形象的数字,读看是不会关心的。缩短数字与读者的距离,首先要设法使引用的数字接近读者的实际生活。两个能够说明同一个问  相似文献   

7.
所谓“硬新闻”,即与读者距离较远,而不易被人们接受的新闻。如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宣传报道。科技新闻不同于其它社会新闻,它是宣传科学技术的载体,特定的任务和内涵虽然使之意义深远重大,但同时也给普通读者带来了“陌生”感。如何缩短这类硬新闻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用赵超构先生的一句名言,即应“软些,软些,再软些。”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读者的思想活跃了,眼界开阔了。地方党报要赢得读者,必须放下架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走贴近读者之路。 其实,贴近读者已是老话题了。但过去总是说得多、做得少,除了习惯的影响和不愿意放下架子等原因外,主要还是办法不多。在实践中我们休会到,实现贴近读者的方法很多,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变远为近 近,就是距离读者越近越好,尽可能多地提供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一是多关注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到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要及时地释疑解惑,小到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购物、出行以及供…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用户需求读者服务的特点,探讨了吴江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情况,介绍了面向用户需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策略,以期提升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拉近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县级图书馆如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图书馆?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平 《图书情报知识》2012,(2):67-73,107
中国编辑思想史演进的过程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统一。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现状与发展是编辑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时空条件,现实编辑出版活动是编辑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微观环境与动力因素。本文总结并阐述了凿破鸿蒙的先秦两汉、清露晨流的魏晋南北朝、盛世安澜的隋唐五代、旷达旨远的宋元时代、崇实致用的明清时代、泮林革音的近代等各时期的编辑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推动文化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图书馆的文创产品从无到有,再到日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本文选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研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现状,发现图书馆跨行业的深度融合是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创新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可从人才培养、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加强与各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创新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第八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在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召开,研修班分“图书馆之未来”“图书馆业务构架与资源/平台/数据”“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分享”四个主题单元展开详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文章综合研修班嘉宾发言、主题内容的报告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与前沿研究,拟从图书馆目标定位的理论指导、发展转型的实践规划、应急体系的完善建设三个核心板块,集中呈现本次研修班的课程内容,探讨高校图书馆发展变革的趋势与转型之路,把握新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者象传》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书画特色藏品,记录了清代主要学者肖像及传记,是了解清代学者形象的重要文献.关于这套画册的缘起与生成、选录与编纂的标准、画成之后的刊印和发行、传播与影响等,在学术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即在梳理时人与后人文献的基础上,尽可能厘清叶衍兰、叶恭绰等人编著《清代学者象传》的来龙去脉.《清代...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民民主权利意识和利用需求的提高,档案开放利用的宏观环境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国家档案局启动档案法修订工作以来,档案开放利用成为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档案法律法规在开放利用政策规定方面尚有需要完善之处。本文基于比较研究法选取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中涉及开放利用政策的规定,从主体界定、开放利用内容、开放利用程序和法律救济途径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对比,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档案开放利用政策的建议,为学术界深化档案开放利用政策研究和立法者修订档案开放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提升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能力和水平,以高质量教材体系助力教育改革发展,文章对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出版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出版单位在新形态教材和教材体系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提出新时期高等教育出版要加强教学研究,培养专业化教材建设队伍;强化整体规划和过程管理,完善教材出版服务工作;依托在线开放课程探索教材建设新机制,构建完备科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陆与台湾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各自的优劣,吸取台湾地区的经验和优良做法,以期推动大陆中小学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与发展。[方法/过程]对大陆和台湾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化进程进行梳理和比较,并从适应范围、规范形式、内容特征、量化标准4个方面对大陆和台湾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专门性标准的内容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结合实际,对大陆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化提出4方面的建议,包括:切合地区需求,探索符合国情的标准体系;详述细化标准内容,突出可操作性;强化软性建设,注重专业人员建设和阅读推广;加强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作用; 顺应事业发展,适时修订和调整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探寻新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内涵,重新认识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当前和未来的新定位。[方法/过程] 总结"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7)",解读《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南京共识》,提出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特点与总体趋向。[结果/结论] 在变化的时代面前,情报学与情报工作需要转型与变革,突破以文献为基础的学科固有范式,拓展以情报交流为特征的学科边界,从而以智能情报分析为核心,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大数据为核心能力,以数据科学为新的增长点,构建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新的核心能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开放科学环境下国家科技文献发展战略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科技文献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研究国内外科技文献建设情况,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做好前期战略研究。[方法/过程] 针对我国科技文献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国外科技文献建设的经验,总结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文献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需求,提出我国科技文献建设的未来布局和发展规划。[结果/结论] 提出未来我国国家科技文献建设的重点方向:建成国际一流的新一代国家科技文献基础设施和科技文献长期保存体系,确保我国科技文献可持续供给和战略安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开放知识服务系统,突破新一代科技文献智能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自主供给瓶颈;建成覆盖各类创新主体的国家科技文献协同保障服务体系,形成开放智能知识服务新业态;积极引领科技文献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力。并且,从5个方面提出我国国家科技文献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