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2月12日晚,笔者在南方某市的一个宾馆拜访了著名预测暨心理学专家──童朝雄。童朝雄今年31岁,身高1.77米,英俊潇洒。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平易近人,没有名士派头。童朝雄谈吐幽默诙谐,富有哲理,透发出先生的渊博知识和思维敏捷。童朝雄祖籍吉林,他8岁学易经,10岁不到便熟谙数百种中药,10岁开始花了8年时间游历西藏、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四川、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同时阅读了大量的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书籍,并得道于西藏、内蒙古等地活佛、喇嘛口传身授。由于他潜心攻读和刻苦修炼,文化密宗…  相似文献   

2.
许昌市档案局(馆)坚持不懈抓精神文明建设.1991年被许昌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1997年再次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1999年获得市"双文明建设标兵单位",2001年底经省、市文明办验收,2002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勤奋出高产     
我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的第七届学员。去年2月由一名排长走上宣传干事的工作岗位。从1988年8月到去年底,我先后被《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成才》、《前进报》等报刊、电台采用稿件170余篇。有的同志问我为啥上搞多?我的体会是,没有别的窍门和捷径,主要是靠勤奋。一、勤学。日常生活中,我养成了一种好习惯,不管忙闲,即使回家探亲,每天总要看报纸,听广播或看电视,学习时事政治,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精神,研究预测近期新闻报道的题材、主题,以及各新闻单位用稿的特点、要求。特别是每期的《新闻与成…  相似文献   

4.
勤奋出精品     
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敬业精神。对新闻工作的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精品意识。要多出精品,是本人任职期间的不懈追求。 要多出精品,就是要不出次品,更不出导向错误的废品。为了多出精品,少出次品,我十分重视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对《新华文摘》、《瞭望》等杂志几乎每期必看,尤其对中央文件更注意认真学习,吃透精神。1993年,报考杭州大学新闻学院专升本学习,此时我已45岁,是考生中年纪最大的。有人劝我别去:“这么大年纪了,还弄啥花头呢?”但我想  相似文献   

5.
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夜晚,我去探望一位朋友,在朋友家恰巧遇上了浙江法制报记者俞评。朋友家的电视正在播送新闻联播,有一条新闻吸引了我们:一位出席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名为坚争的西藏代表,他来自我国唯一不通公路、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县,坚争代表为去北京开会,艰难地在雪山、丛林中整整徒步行走14天,才搭上汽车,等他挟一路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记者说过:只有勤奋的人才能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凭着勤奋在新闻报道这条坎坷小径上跌跌撞撞7个年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失败的痛楚。7年前的今天,我和一些想写新闻报道、有所作为的官兵一样,为了“报上有名”、有所建树而朝思暮想,结果不得其法。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也使我对写新闻报道有了一些初浅的感受和体会。记得那是1995年的某一天,当时正值全军广泛开展“四个教育”的热潮。为了把我团开展集中教育的情况和做法宣传报道出去,政治部主任让我以此为主线写一篇新…  相似文献   

7.
10年来,某部的报道员先后有4名被破格提为干部,5名考入军队院校。他们还向上级机关和地方新闻单位输送了20余名报道骨干,有的成为新闻单位的优秀通讯员、县广播站的编辑,有的成为专业记者这个部队驻地偏僻,远离上级机关。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何以能培养出这样一些思想好、业务强的报道人才呢?选人——突出看志向这个部队10年来培养的30余名报道骨干,一条重要原因是部队在选人时突出看其志向。每次挑选新闻报道员,部队领导首先把是否热爱新闻事业放在第一位。一次,政治处主任到基层检查工作,发现高机炮连战土陶旭文字基础好,笔记…  相似文献   

8.
玫瑰花飘香的一个夜晚,我们两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怀着仰慕和敬畏的心情叩响了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的家门。作为新闻战线的新兵,我们迫切地想得到这位老前辈的指点和教诲。“就当和一个老记者聊天吧”,穆老和蔼的一句话消除了我俩的拘束和紧张。象小学生一样,我们向他倾诉起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和问题。穆老耐心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开心地笑起来。接着,他亲切地谈起数十年新闻生涯中的切身感受。我们仿佛被带进了一个深远的天地,看到了一个坚毅而勤奋的记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建设和变革中的农村,在世界各地不懈地奔波、采撷、耕耘的  相似文献   

9.
1988年,《从殡葬工到记者》一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之后,一些通讯员朋友来信让我谈谈自学成才的经验。在这里,我谈几点粗浅体会。热爱——走向成功的动力1980年,我在县火葬场当工人。有一天,我把一位农民丧户主动送亲人火化、丧事新办的事情写成稿子,不料竟被县广播电台广播。这就是我新闻写作迈出的第一步。为了争当一名合格的通讯员,我首先注重在打好文化基础上下功夫。1982年,我参加了业余电大学  相似文献   

10.
郑理同志是北京日报政法部记者。他的一个突出长处是工作勤奋、新闻敏感性强。他从电台广播中听到赵荣琛教授从美国讲学回来,中途因故在台北机场停留的消息,就立即去采访,当天就写成了《赵荣琛教授台北机场停留记》通讯。第二天就见报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国新闻社都于次日转发。这篇稿子被评为1982年全国新闻稿的得奖作品。  相似文献   

11.
谢诲涛同志,你是《新闻爱好者》的一位老读者,几年来,和本刊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987年你参军到陕西后,仍然订阅着她。本刊为有你这样热爱新闻报道的读者而深感欣慰。从来信中得知,你被调任专职报道员.从业余新闻写作,到专职报道员,这是一个重要转折。显然,你必须从思想上、作风上和工作上都来个大的转变,大的提高,以适应新岗位的需要。你决心抓紧时间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当一个合格的报道员.这  相似文献   

12.
5年来,我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2000余篇,日均上稿一篇以上,多次被《西南机电报》等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两次被《中国机电日报》评为优秀撰稿人。这些稿件,大多是我八小时以外跑出来、写出来的。我的体会是——时间,巧作安排写稿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写稿?我的方法是一挤、二集、三高效。挤:就是八小时内尽快干完手  相似文献   

13.
新闻立台是我国地方台共同坚守的一个基本理念。但各地各台在如何立的问题上,各自的想法和做法有所不同。宁波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的体会,概括地讲就是讲精神,出精品,育精英。  相似文献   

14.
勤奋     
薛金山,安阳县崔家桥乡学校民办教师。几年来,他在教书之余醉心新闻写作,发表稿件200多篇,连续被县、市评为优秀通讯员,有四篇稿件在好稿评选中获奖。其实他基础并不好,最初写过100多篇稿件发出去,都如泥牛入海。稿件没见报,却惹出了不少风凉话,说什么他“不务正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薛金山有点心灰意冷。一天,他从一本书中看到,法国作家莫泊桑30岁时,写的废稿堆了一  相似文献   

15.
勤奋     
夏邑县桑堌乡大李庄农民李德会,开始写稿10个月就发表150多篇,其中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22篇。为什么收效这样快,回答不外“勤奋”二字。去年春节,他爱人刘淑莲对李德会使了个激将法:“我算看透了,你喝了十几年墨水白搭了!不能学着写写文章?”“写,3天写一篇!”李德会牙一咬,下了决心。他费了好大劲写了12篇稿件,投寄出去,全似泥牛入海。  相似文献   

16.
韩丽珠 《大观周刊》2011,(31):204-204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新大纲的这一论述,确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而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衡量学生全面运用语文能力的标准.更是学生思想、文化修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贵在勤奋     
当通讯员离不开一个勤字。通讯员要勤于用耳多闻,勤于用眼多观,勤于用嘴多问,勤于用心多思,勤于用笔多写。懒惰永远写不出好新闻。去年5月17日,我同本所的一位同志一起去大康乡松花岭村一组种茶专业户杜兴发家,了解有关茶叶生产和销售的情况。途经大康信用社时,在那里处理了一点工作,耽误了时间。同去的同志问我:“杜兴发住在茶山,离这里还有五公里远,没有车,只能步行。时间不早了,你看还去不去?去了,就赶不上乘车回武都,只能走山道小路回去,可能有二十公里远”。我想:如果我们不去,就可从信用社所在地乘当天下午唯一的一趟公共汽车回武都,也没有人会对  相似文献   

18.
勤奋出新     
我是市报社、电台、电视台的一名特约通讯员。两年前我还不懂怎样写新闻,但通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勤奋写作,不断提高和丰富了我的写作水平和经验。截止1989年7月18日,我已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399篇。要写好新闻,我最深的体会是要“勤奋”。在新闻写作上,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要突出“新”意 1988年度,我被伍家岗百货商店聘请为名誉柜长之后,接触商店的工作多了一些。该店经理胡兆英白天脱产参加中专班学习,晚上和星期天仍坚持站柜台,一心扑在工作上。我想写篇稿子,可类似这方面内容的稿子,报纸上见的多,如何使这篇报道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19.
要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名业余报道员在几年时间里竟能在《解放军报》、《空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30余篇。面对桌上的35本荣誉证书,他深知成绩属于过去、荣誉没有永恒,又把眼光瞄向明天的下一篇。他,就是北空某部教导员吕龙。热心使他打开报道之门吕龙,高中毕业后,怀着对绿色方阵的向往,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了军营。从此,火热的军营便成了他自学成才的课堂。每天他坚持读书看报、记笔记。勤奋的学习为他日后的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迷上了“爬格子”是从1991年担任连队指导员那年开始的。那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