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俄罗斯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成为21世纪俄罗斯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为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形势,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发生了转变,并由此引起其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方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质量的形成,还是质量的评价、比较与保证等都离不开质量标准这个参照基准。本文借鉴欧盟国家、特别是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提出了从学业质量标准、质量保障标准和质量信息标准三方面重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思路,论述了质量标准体系的结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现有质量标准体系的缺陷,对如何重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正在形成的相互依存的世界秩序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质量挑战,重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基于经验、理论和实践三条路径对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逻辑构成的合理性依据进行理性分析,探索构建融学术—保证—问责"三位一体"的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的质量标准体系。因此,基于经验、理论和实践的三重逻辑论证,面向大众化和国际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应然结构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学术标准、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信息标准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4.
以质量标准规范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既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厘清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类型特征,把握其发展特点与趋势,对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对国外成熟且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可以将其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基于条件的质量标准、基于绩效的质量标准、基于学术资历框架的质量标准和基于学生学业成就的质量标准,进而得出未来国际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发展的趋势特征,包括标准的制定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标准的价值取向从合格到增值、标准的制定方法从量化到质化、标准的功能从鉴定到促进发展。据此,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启示在于,需要厘清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意义与价值,明确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定位与类型,确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主体与机构等。  相似文献   

5.
6.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框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昕  朱泓 《文教资料》2013,(1):110-112
澳大利亚的教育品质举世闻名,其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监管机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署对其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框架体系》是质量标准署的监管依据,包括高等学校标准、学历资格标准、教学标准、信息标准、研究标准。文章在对主要标准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框架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有完善大学法人治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建立并完善学历资格标准等。  相似文献   

7.
质量标准是衡量与规范高等教育办学活动的准则和制度工具。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在大众化阶段面临"统一"与"多样"二重性:一方面高等教育多元发展要求质量标准趋于多样性,另一方面质量标准必须通过统一性才能避免泛化和形成约制。基于成熟度评价的质量标准将重心放在高校质量管理活动的纵向提升上,因而能够屏蔽高校办学类型和层次等方面差异性,实现用标准的统一性适应高校的多样性。其意义在于突显高校主体地位,通过帮助高校开展自我评价和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使高校在自觉反思中形成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特征、价值取向及结构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探讨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中的三个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特征、确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金帷  杨娟  杨小燕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2):45-52,110,111
20世纪8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逐步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并以此推动了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的高等教育体系重构。2000年,澳大利亚质量保障框架形成,这使得澳大利亚成为通过审核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质量保障的代表性国家之一,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澳政府重启改革,尝试建立一个确保本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现代化的监管架构"。  相似文献   

10.
中、日、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标准的制定者、标准的目的、标准的执行手段与程序、标准的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中、日、美三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中我们发现:三个国家质量标准的执行手段与程序、标准的特性基本一致,似乎已达成国际共识;而标准的制定主体、标准的目的及侧重点则受各国的政治结构、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良好的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文章从目标、权力、技术三个维度阐述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治理的逻辑主线:治理目标是其规范性前提,治理权力是其运行的核心,治理技术是其运行的基本保障。构建科学有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治理体系应明晰目标逻辑、权力逻辑和技术逻辑在治理过程中的公共价值、多元协商性和价值理性,有效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善意"治理"、善者"治理和"善为"治理,推动高校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议高职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职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对发展高职教育、指导高职教育实践和确保高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树立高教育质量观,应确立高职教育质量的内涵标准,包括规格标准、特色标准和动态标准。树立高职教育质量观,应明确高职教育质量的外延表现,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树立高职教育质量观,应强化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反思贵州师范大学等西部院校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科学定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招生改革、优化培养制度、强化质量文化、严格过程管理、拓宽经费投入多元化等方面探讨了西部省属院校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标准是评价的依赖。开展高等教育评价、分析高等教育质量,首先要分析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面临着市场化、数字化、权力化的反思和批判。教育的质量标准不是一种社会经济标准,更不是权力角斗场、数字游戏和表演。解析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离不开对教育本身意义的追寻,更离不开对教育具体情景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线教学逐步成为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新常态”,对在线教学进行质量保障和认可至关重要。为此,借助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亚太地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在线教学支持服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都亟待提高;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在线教学环境、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教学成果呈现和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五个方面探索构建了《APQN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标准》(以下简称《APQN标准》)。这个标准具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质量保障理念科学化;二是质量保障对象多样化;三是质量保障主体多元化;四是质量保障标准全面化;五是质量保障过程动态化;六是质量保障结果有效化。制定《APQN标准》旨在为在线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基于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质量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工作重点,但是在现实中存在高教性和职教性的争论,存在对一些问题,如就业导向和向上升学的关系、社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关系、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差异性等难以厘清。因此,需要从总体上设置好高职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从高职教育实际出发、合理吸收借鉴本科教育经验、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质量建设上的作用、推进高职办学标准化建设、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内部工作机制,进而保证高职教育质量体系建设的科学与有效。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剧了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使得教育质量出现滑坡,而社会对人才的质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要求却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普通大学英语教学不同,应适合其教学特点。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应由学者向行业专家转变。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主体应由学生向教师转变。同时,教学质量的监控对象应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应由结果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职学院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把ISO9000标准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蕴含的理念和方法推行到高职教育中,结合学院自身办学特点,建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达到引入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树立质量意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降低教学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增强竞争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职学院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把ISO9000标准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蕴含的理念和方法推行到高职教育中,结合学院自身办学特点,建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达到引入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树立质量意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降低教学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增强竞争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