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地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语言知识的阶段了。学习一种外语除了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也明确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  相似文献   

2.
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个文化学习,要学好外语就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尤其要熟悉本族语与目的语文化考竺竺差异。文章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文化教学。并强调了文化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注重中国文化导入与渗透 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语言和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一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往往受到其背后文化体系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重视文化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涉及"母语"和学习"目的语"两种文化背景,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有效的交际,就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两种文化。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界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导入和渗透西方文化,让学生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历史风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内容,从各  相似文献   

4.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因此,学生学习该语言,就要学习该语言相关的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同学缺乏这种跨文化的意识,他们只是单纯的学习该语言,忽略了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本文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进行探讨,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了英语教学的热点之一。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进行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英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方面的素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文化兴趣点并引导学生平等对待中西文化思想等,使学生能正确树立跨文化意识理念;就学习环境而言,改善硬件设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是文化教学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联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某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教学离不开对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在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否则就会把文化内容的学习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和英语教学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基石。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为掌握其基本的结构原则———发音、词汇、语法等等,更要熟知其应用原则———一种特定文化下的语言使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度地实施文化导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晨辉 《职教通讯》2012,(24):30-32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通过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对培养合格国际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化决定着语言,语言又隐含着文化。跨文化交际意识阻碍着英语文化习得的发展。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得中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该文从分析英语文化习得学习现状入手,谈谈英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关系,发现问题,提出应该坚持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不仅要通过英语教学给学生讲授英语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研究从分析文化与语言关系入手,深刻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理念中跨文化教学的科学性,提出优化我国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点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具体地、有效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意识,是外语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英国学者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为依据,对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个英语自然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验结果印证了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如果不重视传授文化知识,必然会引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以Schumann的"文化导入"和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为理论依据,探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导入与输出,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跨文化知识的输入积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佟晓超 《文教资料》2009,(8):132-134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人们对学习外语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形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因此,高中英语教材,作为中学生获取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对文化因素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同时被列为新课标的五大课程目标,英语文化教学成为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师范教育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和输送合格英语师资的使命,在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培养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跨文化的语境中,就如何根据师范生的特点,实施英语跨文化教学,文章提出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存在着不足。文章从学生、教师和课程设置与教材现状三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落实英语大纲中商务文化教学的位置和目的,详细明确商务文化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尽量做到有效教学、防止文化教学"走过场",同时提高教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要求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研究现阶段大学生文化意识的现状,笔一者在浙江中医药大学2007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文化敏感性,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与文化相关的困难,没有形成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解决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现状之间的矛盾.笔者提出了关于培养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节英语电影公开课Early man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英文原版电影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对电影原声的模仿等来吸收地道的英语表达,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及文化风俗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带领学生们跨越"文化冰山"。  相似文献   

18.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成为现代高级人才必备技能,但英语学习属于跨文化学习,每个国家历史背景、文化起源都有所不同,文化差异较大,必然给语言文化形成造成影响,所以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难度。且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文化观念也是截然不同的,想要学好英语就要适用这种文化差异,具备跨文化意识。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构建科学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生英语教学方法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比较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始终处在边缘地位,导致教育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化状态,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带来了反向影响.对此,在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应基于文化生态学实施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表达能力.从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时代意义入手,提出了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钰婷 《广西教育》2013,(29):74-74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都普遍重视"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比较少顾及对其所承载的英语文化的体验。而2011年版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所以,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渗透有关英语的语言文化,使学生从小就累积有关英语的生活经验,活学活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