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明 《中华武术》2024,(2):50-52
在800米跑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800米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了研究,从高三组和高水平组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证明,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水平都是影响800米跑成绩的主要因素,800米跑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以提高800米跑的次数为主的力量耐力影响最大。但实践证明,最大力量对提高100米跑成绩影响较大,100米跑水平的提高对800米跑的耐力影响也很大,所以在安排8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时,应该每周安排两次力量训练课,一次以提高最大力量为主,一次以力量耐力为主。  相似文献   

2.
现代800米跑     
作者研究了十五年来800米跑的发展状况。并预言未来的800米跑世界纪录将为400米和1500米成绩突出的1000米运动员所创造……十五年以前的男子800米纪录是新西兰的彼得·斯奈尔所保持的1分44秒3。艾迪在1966年即认为:如果一个运动员的400米跑  相似文献   

3.
蔽?一4倍,即4500一6以X) 米。 2.1.3专项耐力跑段安排 在专项耐力训练时,采用重 复跑练习,跑段应短于专项距离 为主。 800米运动员以4(X)一以X)米 为主;巧oo米运动员以700米至 1500米为主。注意循序渐进,开始 训练时800米运动员以2(X)一400 米,巧oo米运动员从500米开始  相似文献   

4.
田径竞赛规则规定800米、4×400米接力和4×200米接力赛跑在400米场地进行时,运动员应该在各自的分道上分别跑完一个弯道和三个弯道,并跑过抢道标志线后才可切入里道。有一些比赛在进行以上项目比赛时,发现出有些运动员通过抢道标志线后,往往不是沿着直线向200米第一道起点处跑进,而是急于抢进里道,沿折线跑进。尤其是基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多数运动员都是如此,就是省级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这种跑折线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高水平运动员800米跑的实战训练和比赛模式多为匀速节奏跑模式。普通体育考生虽无法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但可以借鉴他们的匀速节奏跑模式,提高800米术科考试成绩。一、匀速跑节奏控制训练的方法结合800米跑供能特点、普通高中体育考  相似文献   

6.
我发现80%以上同学在800米测试中,无论成绩优劣,跑的节奏均是典型的“先快后慢”。 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在训练中只重视了800米跑的训练方法,而忽视了跑的节奏安排与训练,导致了运动员对800米跑的节奏控制不好,在测试中盲目加速,造成体力、速度储备分配不均而影响了成绩。 我针对800米跑对运动者在心理、生理、体力分配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在训练和比赛中尝试着采用了一套节奏安排方法,改进了运动员在测试中盲目加速的缺点,对提高成绩,很有实有价值。 具体做法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不管场上情况如…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800米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影响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因素最大摄氧理论的分析,说明有氧能力对800米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性。从实践角度介绍了提高800米跑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一、跑的战术 800米或800米以上的赛跑需要特别的设计,在战术方面,有下列两种跑法可供运动员挑选。 1、根据自己的能力、素质、训练情况,可采用创纪录跑法。 2、只满足于比赢对手的相对成绩,可采用争名次的跑法。 (一)创纪录的跑法运动员在达标赛或创纪录时常采用这种跑法。这种跑法可以把800米跑的前400米的速度设计为比400米短跑慢6—7秒钟。经验不足或能力较差的运动员可以更慢一些。第二个400米可以比第一个400米慢2秒钟。如果以每200米为一跑段来分析800米跑的速度,其安排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安徽省的体育专业招生中,800米跑运动项目被列为高考加试项目之一。800米跑不但要求考生有较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而且要求考生在加试中,采用适合自己实际的临场战术和体力分配。在众多文献中,专家和学者们对优秀的800米运动员研究的较多,对较低水平的800米运动员研究较少,对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的研究则更少。为了对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800米跑战术和体力分配进行探讨,同时也为了能给体育高考生点滴指导或参考,我们在1993年参加安徽省体育专业加试招生中,对加试的部分男考生的800米跑进行现场测试和统计,以便探讨不同水平的考生800米跑加试中的成绩与战术和体力分配的特点与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田径规则规定:4×400米、4×200米接力及800米比赛,分道起跑后,必须通过规定的弯道数和抢道标志线后才能切入里道。为使运动员在均等的条件下进行比赛,规则又规定:4×400米、4×200米接力起点的前伸数为400米跑的前伸数加200米跑的前伸数,再加外道运动员切入里道所多跑的距离即切入差;同样,800米跑起点的前伸数应为200米起跑的前伸数加上切入差。直段长85.96米,半径为36米的半圆式标准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变革,800米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直是教练员研究和探索的问题。800米跑是一种次最大强度的竞速项目,既需要速度能力又需要速度耐力,运动员在800米跑过程中就需要维持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之间的平衡,以达到能在800米内始终保持高速度跑。在一些普通高校中,对800米项目训练的指导思想还主要突出在“量”上,没有对800米的性质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解。本文从科学训练上提出几点见解,期望与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以往800米及其长翼项1500米归为中距离跑是不够科学的。400米、800米、1500米跑的供能比例随运动成绩的提高,无氧供能的百分比增大,有氧供能的比例减少,短翼项400米与800米在供能形式和特点上比长翼项1500米更趋相似。提出应建立800米跑的独立训练体系,提高800米成绩的突破口应以发展400米速度为主,可让400米跑运动员兼跑800米。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的检查性练习很多,例如:800米跑运动员的检查性练习有400米、600米、1000米;1500米跑运动员有100O米和1200米。这些不同的检查性练习虽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美国优秀赛跑运动员在三十秒全力蹬车期间及运动后的无氧能力和心率进行了测定。而最大耗氧量则是在跑台上测定的。实验对象包括800米12人,1500米10人,10000米9人。在800米和1500米项目的运动员之间,身高、体脂百分率和最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据我们粗略估计,无论世界、亚洲、中国的绝大部分田径项目纪录均被破,只有800米纪录多则二十余年,少则几年无人问津。这个问题引起我们深思。究其原因,“800米同1500米跑归属中跑”的理论制约着800米跑训练手段的拓新,从而抑制着成绩的提高。本文根据郎俊德先生在甘肃省兰州市对两名中跑运动健将的无氧阈及专项耐力的测试结果,以及一些国外田径、生物学专家的研究结果,即:目前高水平800米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值达到22Mml/L,接近400米运动员(24.97Mml/L),而1500米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值仅为17Mml/L;从世界青年锦标400米、800米、  相似文献   

16.
8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极限强度下,以较高的速度、较少的时间通过全程,是田径运动中难度最大的项目。《青年运动员800米2+1组合训练探讨》从训练出发,运用训练新理念的观点,结合当今田径运动发展的新特点对当今800米跑的项目特征和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对提高800米成绩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8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极限强度下,以较高的速度、较少的时间通过全程,是田径运动中难度最大的项目。《青年运动员800米2+1组合训练探讨》从训练出发,运用训练新理念的观点,结合当今田径运动发展的新特点对当今800米跑的项目特征和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对提高800米成绩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强化基本技术的教学与训练800米跑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动作轻松自然、蹬伸有力,摆动协调、富有弹性,全程跑的节奏性很强。此外,合理的技术表现应该贯穿800米跑的全过程,如果运动员在开始部分或某些段落距离内技术动作合理,而且在后程如冲刺阶段动作技术变形,说明运动员依然没有掌握完整的800来跑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认识和剖析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体能结构,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男子百米健将级运动员17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运用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效反映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水平的10项指标;对运动员体能各指标与百米跑成绩间的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确立了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水平评价标准与方法学体系,对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田径800米跑是一种需要大量消耗体能的项目。对运动员要求不仅要有很好的天赋能力。良好心血管系统功能,健壮的上体力量,良好的腰腹力量保证强有力的后程冲剌,坚强的意志品质都会发挥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要善于挑选有潜力、有前途、适合该项目运动特点的少年运动员从事专门的800米跑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