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历史命运并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其背后有极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深层次原因。中国近代化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远比日本强大,所处的国际环境远比日本险恶,其先进的阶级力量亦远弱于日本。因而中国近代化的失败是不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开端并不比日本晚,但近代化进程却远远落后于日本。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政治基础存在本质差别,以及由此导致中国在高等教育的管理、教学内容、生源、聘请外籍教师上,都滞后于日本。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二是实现中华民族富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都属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认识中国的近代化需从以下几方面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与中国相比,日本近代化的启动有着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由于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贫弱国以及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对西方列强而言,它们对东亚侵略的矛头主要是针对中国,因而对日本的压力就相对减弱了。同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大大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力量,也迫使它们改变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为日本近代化的启动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日本近代化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在中国付出的重大牲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社会转型角度看,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从历史进程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无锡和苏州这两个地区的发展在近代以后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近代工商业发展上。无锡曾是地区产业的中心和地区商品集散地,其有利的地理条件也对无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相反,苏州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基础之上发展手工业,在近代产业中有重要影响的面粉厂、纺织厂却没能发展起来,这是近代苏州发展的一大弱点。另外,交通障碍、米市衰退造成的商业衰落、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引起的严重破坏等,也使苏州无法避免工商业的停滞。结果,传统产业和近代工业间协作或竞争的不同选择,在两地区的主、客观条件影响下形成。选择协作使无锡产生了积极的结果,而苏州却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两国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基础,“对西方挑战回应”的态度以及传统文化结构与文化观念煌变的差别,使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与日本的现代化道路根本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在文化上不能以儒滨复兴为前提,只能以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以民族形式为形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根据,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根据。  相似文献   

8.
9.
甲午战争后,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走得更快、更深入,也更全面。首先,在经济方面:中国新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受到了刺激急剧膨胀,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伴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条件(市场和劳动力等)。另一方面,为了偿还对日赔  相似文献   

10.
从围棋文化的起源和近代围棋的发展入手,对中日围棋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围棋所表现的浅层,中层,深层文化内涵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佛教复所受日本之影响至深,本文是就其中佛学研究事业兴起过程所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日两国都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法制的过程,但两国的学习效果却相差悬殊。日本学习西方要早于中国,且由于进行了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学习了中国一千多年之后,转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在教育立法领域远超中国。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日本的,这也为中国教育立法走符合自己的道路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目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用武力先后吞并了琉球、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根据有关条约,日本被迫放弃了对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的占有。但因种种原因,至今却仍然据有琉球群岛。日本吞并琉球,于今在东海划界、我国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以及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形成等问题上,都对中国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蒙元时期的中日关系主要体现在元日之间的战争冲突、贸易交流和文化往来等几个方面,国家交往之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基于战略考量,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日战争,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但两国在贸易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并未因战争冲突而中断,对两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日语中包括很多同形异义词,通过对比分析同形异义词,梳理总结其相同点与相异点,有利于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17.
生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则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也是近代大国崛起的原因所在。本文通过对在近代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中日两国在发展近代教育所作的努力进行比较,试图阐明教育对近代日本崛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剖析中日青少年网球运动差异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组织管理、训练体系、竞赛体系的建设上不够健全;经费投入不足;校园网球工作进展缓慢。推动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健康发展的路径为:积极开展校园网球工作,拓展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加强体教结合;完善青少年网球比赛制度和积分排名系统;推广网球运动,规范网球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教师流动的主导、流动过程、流向和流动的效果等四个方面对中日两国教师流动进行比较。呈现了我国教师流动的不足,并以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为借鉴,提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教师流动的的建议:第一,推动教师流动的制度化、法制化;第二,教师流动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质量提高为目的;第三,改革教师的人事制度;第四,实行同工同酬,出台特殊津贴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