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永远值得推崇的诗人和作家,这就是明代的杨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年间(1506)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在位的嘉靖五年(1527),以直言极辣,谪戍云南永昌。当杨慎谪戍云南期间,他曾为蔚然大观的山水感到吃惊,不禁流连忘返。面对着碧波浩淼的滇池,他诗情满怀,挥毫赞颂:“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混漾银河通。  相似文献   

2.
杨慎论民间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祖籍四川新都,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宦大家。父亲杨廷和是明武宗、世宗两朝的名宰相。杨慎以贵胄出身,又盛负才名,自幼被李东阳目为小友,人称杨门“贾谊”。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仕馆阁。嘉靖三年(1524年)因“议大礼”忤逆世宗,两遭廷杖,大难不死,被“永远充军”,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三十一年,客死戍所。  相似文献   

3.
杨慎的生卒年问题,明代研究杨慎的人就曾经提出过。后生于杨慎四十年的李贽,对杨慎的人品道德文章,非常钦敬,他读《杨升庵集》,写了大量札记。在《与方訒庵书》中说:“夏来读《杨升庵集》,有《读升庵集》五百叶。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则为李滴仙、苏坡仙、杨戌仙,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续焚书·书汇》《与方訒庵书》的写作年代,据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钤木虎雄(18  相似文献   

4.
“杨状元替主充军”的故事,在云南和四川百年流传,家喻户晓。历史上的这位杨状元,名慎、字用修,号升庵(1488—1559),四川省新都县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世宗即位,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1),以议礼得罪,充军云南,直至七十一岁客死异乡。半生谪戍生涯中,去来行役,“往复滇云十四回”,多  相似文献   

5.
“杨状元替主充军”的故事在云南和四川百年流传,家喻户晓。历史上的这位杨状元,名慎、字用修,号升庵(1488—1559年),四川省新都县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世宗即位,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1年),以“议礼”得罪,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县),71岁客死异乡。半生谪戍生涯中去来行役,“往复滇云十四回”,多次奔波在川滇古道上。  相似文献   

6.
《昆明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了张增祺同志《有关杨慎生平年代的订正》一文。对张增祺同志的见解,我有同意的;有同意而且想作补充的;也有觉得还可商榷的。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不揣疏陋,略陈管见,与张增祺同志商榷,兼就正于读者。张增祺同志的《有关杨慎生平的订正》(以下称《订正》)谈了三个问题。一、关于杨慎进士及第的年代,我的意见相同。  相似文献   

7.
杨慎,字用修,别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以上疏议大礼,两被廷杖,毙而复苏,旋谪戍云南永昌卫,时年三十七。嘉靖三十八年,卒于戍所,已七十二矣。升庵为太白、东坡以后蜀中最大诗人,生平著述宏富,为明代之冠。于蜀中历世诗人中,对太白尤为惓惓,所论可取者独多,以散见难观,爰综而述之。  相似文献   

8.
杨慎(1488—1559或1568),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1511)举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时年二十四岁。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倡导百官同僚议论明世宗生父的庙号和祭祀的斗争,仗义冒死跪伏在北京左顺门请愿,世宗大怒,廷杖杨慎等一百六十余人,被贬官和废黜的一百八十人,并将杨慎流放云南永昌(  相似文献   

9.
《升庵诗话》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杨慎评论诗词、记载诗人故实的一部专书,自明代以来,版本较多。目前见到的有三种:一是明刻本《升庵诗话》,是个残本,仅存三、四两卷;一是《函海》本《升庵诗话》,十二卷;一是《历代诗话续编》本《升庵诗话》,十四卷。此外,收入总集或别集的有:《丹铅总录·诗话》四卷,《升庵文集·诗类》八  相似文献   

10.
杨慎,明代正德六年状元,因嘉靖三年“议大礼”事件,被谪戍到云南永昌卫①,三十五年未能获赎,最后客死他乡。杨慎在滇三十多年,其足迹遍布滇、川、黔三省,特别是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他对这一地区的思想感情和地理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读志小议     
关于绵州状元于环 《直隶绵州志》谓绵州曾有三位状元。除史料较详的宋代苏易简,还有唐代的刘暌和于环。而刘睽虽在名录中列为“会昌(唐武宗年号)状元”,但同时又有“《省志》作会昌进士”的注,未予肯定。加上别无片言只语,故实难接受其《选举考》“吾绵刘暌首登会昌状元,为唐代破天荒”的论断。至谓唐宣宗(李忱)大中七年《公元853)中状元的于环,在明代杨慎《升庵集》卷四十八,列入《蜀士在唐居首选者》八人之一。这大约就是州、县志以于环为状元的依据。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为绵州历史增辉的人物,竟也未纪录下他的任何事迹  相似文献   

12.
打油诗虽然是诗体的一种,但却很少见之于文学史著,也很少有诗家专论。若说起打油诗的来历,那是十分有趣的。据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号升庵)所作《升庵外集》载:唐代时南阳地区有个读书人叫张打油。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后,村民们请他写首咏雪诗,于是他就吟出了如下四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一九五八年成都会议期间,曾亲手精选了《诗若干首·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文字依据清人沈德潜的《明诗别裁》,共录杨基、杨慎、李攀龙、谢榛等十二家诗十九首。诸家风调不同,各有佳胜,而以杨慎入选的诗为最多(凡八首,内并包括其夫人黄氏一首)。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在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中,遭到了打击,长期谪戍云南至死。《明史》本传指出:“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列朝诗集》小传说他的诗:抗衡七子,别张壁垒,“沈  相似文献   

14.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这首《赠花卿》,其主旨历来解释不一.崔闽同志在《学诗偶得》一文中引用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旨在"讽刺花敬定僭奏皇宫音乐不遵礼仪”(见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我觉得这种解释似缺乏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15.
明代杰出的学者和文学家杨慎,嘉靖二年(1524),因"议大礼"案被贬云南永昌永远充军。直到病故,才由他的妻子黄峨接榇回四川新都。主要考证杨慎谪戍永昌的基本路线和他在永昌的具体时间。为进一步研究杨慎及其对保山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提供考证材料。  相似文献   

16.
杨慎是明代学识最为渊博、著述最为繁富的作家,著有《升庵诗话》等诗歌理论著作。自少年起。杨慎受业于以文章名天下的一代宗师、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状元及第迄至中年遭流放以前,杨慎任职于翰林院,以博学名闻天下。杨慎评议唐宋诗,阐发“夺胎换骨”的理论、学习六朝和晚唐诗歌,形成独特的诗歌风格以及运用实证的方法解诗等三方面诗学理论,都与他曾经在翰林院任职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由袁行霈主编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这样一段话: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升庵诗话》所引《武候庙》(参见“相关链接”)诗“为最”,“情韵声律。无不合也”(《明诗别裁》),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将杨慎引诗与杜诗进行比较,说说二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8.
黄峨在其夫杨慎被谪戍云南后,写了许多寄夫、思夫的诗歌散曲等,都颇受人们喜爱;而这首《寄外》诗更被誉为情真意挚、悱恻凄怨,用典贴切、袭旧弥新,词句工整而奇、深僻而丽,而且意深格奇,更广被传诵。  相似文献   

19.
那是1980年秋天,我陪《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张义德到安宁寻访明朝贬谪到云南的杨升庵遗迹。杨升庵即杨慎,是明朝的状元,贬谪到云南时只有三十多岁。我和张先生到温泉曹溪寺,在那潭不断地冒着水泡的珍珠泉边久久流连。我真想把那些水泡捧起来。此后,“珍珠泉”三个字不断在我的脑  相似文献   

20.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终年七十二岁。慎颖敏聪慧,博学多识,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因议大礼直言切谏,引起明世宗的反恶,杖谪云南永昌。“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薪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之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明史·杨慎传》卷一九二)。 杨慎生活的时代,正值明代内忧外患日益加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时期。这时,明王朝正向后期转化,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繁多,农民被迫大量逃亡,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