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黄钦 《青年记者》2006,7(8):25-26
直觉(intuition)拉丁为intueri,原意是凝视.一般认为,直觉思维是认识过程的一种超越感性经验和逻辑推理的直接领悟与整体判断.从直觉的发生形式看,它似乎没有逻辑推理过程,但是,一些思维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直觉的发生,实际上存在着逻辑推理过程,只是这一过程被“简缩”了.  相似文献   

2.
再论编辑一词的语言学含义及编辑学中的编辑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一词,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我国唐代甚至北魏时期就已出现.唐人写的<南史>、<大诏令集>,唐人颜真卿的文集中都曾出现过编辑一词.我国古汉语辞书<辞源>对编辑一词作如下解释:"收集资料、整理成书."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一词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结当今人们的使用情况,在语言学上目前编辑一词至少有三重含义:(1)指编辑行为;(2)指编辑这一行业的行业名称及从属这一行业人员的职业指称,或某一机构(如出版社、杂志社)中的具体岗位名称;(3)指编辑系列职称中的编辑一档.  相似文献   

3.
李昕 《中国出版》2012,(7):34-36
不知道书感这个词是不是通用词,没有见过别人使用这个概念。为了表述方便,笔者以为需要有这样一个词。什么叫书感?笔者认为书感是一种悟性,是对书的直觉判断力,对书本质特征的感悟力。简单来说,当一个编辑面对一堆文字和图像材料,他应该懂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1897-1986)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朱光潜先生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报刊编辑.在他的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曾先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著名报刊,是一名十分尽责的编辑,为我国现代报刊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朱光潜编辑生涯的回顾,对朱光潜的编辑美学思想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夏洁 《科技编辑研究》2006,18(3):187-190
朱光潜(1897-1986)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朱光潜先生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报刊编辑.在他的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曾先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著名报刊,是一名十分尽责的编辑,为我国现代报刊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朱光潜编辑生涯的回顾,对朱光潜的编辑美学思想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编辑"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是名词指编辑人员(editor),也可作为动词指编辑活动(edit).从目前能查到的文献来看,"编辑"一词在中国较早出现于六世纪中期的<魏书>.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也称新闻灵感。一个缺乏灵感的记者在新闻业上难有作为。 敏感,字面的意思就是指一种“敏锐的感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对所从事专业或专业方向知识的敏锐感知。记者的职业敏感还包含着多种心理活动的有效配合。 职业敏感的养成,首先是长期对与职业有关的事物给予注意的结果。所谓注意,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的  相似文献   

8.
直觉思维不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那样为人们所熟知。其实,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一样,都是科学思维的基本类型之一,长期以来,直觉思维以其神秘而独特魅力而受到青睐,科技史上有许多重大的难题,往往都是在直觉思维的顿悟中,奇迹般地得到解决的。那么,直觉思维的本质和特征是怎样的?它和记者的通讯报道写作实践有着怎样的联系?报刊记者怎样才能获得“灵感”和“顿悟”呢?直觉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心理学辞典解释,直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直觉像是思维的感觉,人们通过感官的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可是用直觉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Burnout)一词是美国学者弗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是指在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重压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珍珠是这样生成的—谈编辑人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有关报刊称, 21世纪的健康主题是心理养生,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更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人的任何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会有一定的情绪伴随。人的情绪是否健康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心理是否健康。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感商数”,可影响人一生的事业成功与否,情商包括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和对他人感情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直觉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中显现特殊功效的范例,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在科技编辑工作中直觉也有特殊的作用。科技编辑直觉方法关注直觉的可操作性,提倡增强意识、打好基础、多思快想,运用“智力图像”等多种具体的方法,实现自觉的深层次的直觉思维。直觉多是一种超逻辑的思维,若只考察其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编辑的问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编辑的内涵“编辑”是个多义词.既指新闻出版机构对稿件的组织、审读、加工整理等工作.又指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网络编辑”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网络编辑工作.二是指网络编辑人员。这里主要是从网络编辑人员的角度对“网络编辑”的定义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3.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因素和理性活动。与理性交织在一起的还有无意识、直觉、灵感、情感、情绪、意志、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及其活动。 新闻实践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渗透着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因素,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本文把直觉、灵感、情感等单独抽出来阐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非理性因素在形成、表现和作用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方便地说明非理性因素在新闻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溪 《新闻窗》2007,(6):123-124
从心理学来看,直觉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指人在感受现实生活中,被某一现象所刺激,潜意识被激活,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储存与瞬间感受相接通的能力。直觉一旦被运用于新闻采写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即记者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生活事实的特征、状态作出直接的、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期刊阅读心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阅读,是指人们自身通过期刊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种学习历程.在期刊的阅读过程中,人们可能会知觉或不知觉地在行为(外在)和心理(内在)上表现出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有什么规律、所产生的原因以及与我们工作的关系等等,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编辑力”一词的来源和内涵,深入分析了“编辑”的定义,提出了对“编辑力”的理解:“编辑力是指做好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献惠 《今传媒》2016,(5):129-130
本文在简述编辑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编辑活动产生的根源——编辑的气感.编辑在贲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文化使命感的指引下,对于新出现的事物或现象(包括文稿),未经严密的逻辑思考,而快速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的现象,称为编辑的气感.编辑的气感是编辑在长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的感悟和审美直觉.编辑的气感对编辑成果的质量及社会精神文化的成型与定向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编辑的直觉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稿件做出初步判断和进一步的编辑加工,以便达到发表的要求。可以说,判断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编辑的判断主要是对稿件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政策性、平衡性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思维过程,以准确地评价稿件质量的高低。从判断的方式来看,有逻辑性判断和依靠知识、经验做出的非逻辑性判断。本文试图从科技期刊编辑这一特定的主体和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出发,剖析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的直觉判断的特点及直觉判断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吴文峰 《青年记者》2006,(14):107-107
“编辑”一词,由来已久。据考证,古代的编辑活动最初是以编次、辑集为主,是将已有但无序的文字资料变为有序,将分散的资料变得集中,以达到传播信息、储存知识等目的。现在,编辑,做为一种工作和职称,肩负着出版、传媒业的重任。从选稿、编稿到出版、发行(表),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0.
一些消息中经常引用的“有关方面人士”,“此间官方人士”,“据权威人士透露”等等,也都是一些模糊色彩的用语。虽是不精确的表达方式,但为读者的心理所能接受的,人们并不因为新闻中出现了这些模糊性用语,而怀疑新闻是否真实。正如英国语言学家琼斯说的那样:“我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于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这并不妨碍我们所用的词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确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具有常识(直接的感觉,直觉),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方法将难于下定义的术语,但仍然能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