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3,(6):52-53
口罩何时在中国出现?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在中国生活17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直到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  相似文献   

2.
“口罩”也是中国人的杰作王心喜当世界惊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防病防寒的口罩,最早也是中国祖先发明的。它同样可以让我们引以自豪。早在公元1275年的元朝初叶,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就看到当时中...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外学界对"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多有争论,学者各抒己见,未有定论。我们暂且不管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传世巨作《马可·波罗游记》是在描写元朝时的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我们看到的是元朝在中国史书中无法体现的另一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马可·波罗游记》里的中国元朝。初到元大都的震撼1275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背负着教皇赋予的神圣使命,历经3年半艰辛的长途跋  相似文献   

4.
云南的西双版纳,象妙龄的少女亭亭玉立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就连足迹遍布三迤之地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我国明代的杨升庵、徐霞客,也没有能够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昔日“谈虎变色”的“瘴疠之区”,如  相似文献   

5.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可·波罗是13世纪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旅行家和商人,据称其17岁时开始随父亲和叔叔游历世界,曾在中国生活17年,受到元朝忽必烈可汗的接见;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当时富饶中国的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甚至成为中国和意大利两国自古以来友好交流的见证。近日,美剧巨制《马可·波罗》又掀起了一股"马可·波罗"热。其实,国内外历史学界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以及"《马可·波罗游记》如何成书"的争论从未停息过。马可·波罗,这位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因为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而为全世界的人民所熟知。他在游记中对元朝时中国社会状况绘声绘色的描述,在当时的欧洲引起巨大轰动,书中对中国"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夸张说法,更是激起西方人对东方神秘大国的无限憧憬。然而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是否就足以证明马可·波罗一定来过中国?书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他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马可·波罗留给世人的是真相还是弥天大谎?这些历史都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始终徘徊于否定与肯定之间,争论如同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4,(1):54-55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我国。古时候,当人们遇到污染和粉尘时,只知用手或袖捂住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记:“西子家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17年的见闻。  相似文献   

7.
李鹏 《科学与文化》2011,(11):24-24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探险家之一——马可·波罗可能是一个“骗子”。日前,英国媒体引述意大利一组考古学家的调查结果称:“事实上,马可·波罗从来没有真正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后简称《游记》)只是道听途说的汇集。”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话语播撒“东方”问题重释 从历史上看,现代化是从五百年前开始的。而五百年前后,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化”或“东化”。 事实表明,中国文化为西方的启蒙精神和人文环境提供了可贵的文化资源。更早一些的西方人像马可·波罗,非常赞赏并学习中国文化。四百多年前,意大利出版了《中华大帝国史》,作者门多萨描绘了几近完美的中国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旅行作家威尔弗雷德·塞西杰在穿越靠近沙特阿拉伯与阿曼边界的鲁卜哈利沙漠时,曾遇到过“沙子唱歌”的情况。行走在萨拉拉的沙丘之间时,他“突然听到一种富有生气的低沉声音,声音逐渐变大,直至变成轰鸣,好像一架飞机在头顶飞行”。在威尔弗雷德·塞西杰之前,不同年代的探险家(包括马可·波罗和达尔文)都曾对这种现象感到惊讶。关于“沙丘唱歌”现象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中国的一份8世纪的手写本资料,其中描述了在一座“唱歌”的沙丘上举行的庆祝活动,一些村民从沙丘上冲下来,以使沙子“发出一种类似于雷鸣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杭州以美丽的西湖山水名闻于世,元朝日寸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其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经济发达,深厚的文化及历史底蕴赋予了杭州独特的魅力,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方风水宝地的勃发,更是使杭州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其中,西湖创意谷园区,是不可忽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创意杭州”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11.
贺年卡小考     
我国早在公元1368年前,人们就已经使用口罩了。根据当时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所记载:在元朝的宫廷里,“凡是伺候可汗饮食的人,他们的口与鼻上,一律要戴上蚕丝与黄金织成的巾,确保他们所发出的气息,不致传到御用的食物上去。”这段记载足以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口罩的国家。至于欧美各国,首先是德国开始使用口罩,用以防止细菌感染。那是在1879年,德国人赖德奇次以一层纱布包住鼻、嘴及胡子。当时他的同事福来基氏证明空气传染同伤口感染有关,他认为人们在谈话时唾沫也会带着细菌导致伤口感染。此后,有过不少人对此进行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文化》2007,(1):18-18
不论是亲身体验或从媒体影片,人们对沙石崩塌时发出的轰隆巨响总是深有体会。沙丘的低鸣声音量巨大,但频率较低且单调,并能持续数分钟之久。这种沙丘低鸣的现象在12世纪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中早有纪录,其发声的原因一直被认为是当风吹过沙丘时,沙丘整体震动形成的。巴黎大学的科学家经过实地调查数个歌唱沙丘,终于找到真正的发声原因。  相似文献   

13.
第一期我国宜农荒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一‘·一“·”····“··””·”···”·“·”·”·“一石玉林、康庆禹、赵存兴、钟烈元、石竹弱(1)广东垦区橡胶宜林地选择与分等标准的探讨”·······“”··““·”···“·”·”······“·”·”·”·“·”·”·”·”···”··”·”二傅兴(11)青海地区草场生产能力及其评价“·”一,’’“·“·”,·””·”··”··”·“···”··“”·“···”·”·”···”··””·”··“·”·“一俞锡章(1钓西藏作物气候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历史记载最早的“类口罩物”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认为俗人的气息是不洁的,因此在进行宗教仪式时,要用布包住脸。波斯教古墓墓门上的浮雕中,祭师就带着“口罩”。  相似文献   

15.
第一期综述自然资源的评价和合理利用(以我国新疆为例)”·“·“···”·“·“···”·”··一”·“···”·“··~·”·····”·“·“··”···”…杨利普(1)关于我国亚热带农区草场畜牧业开发研究的探讨”·“·”·”··“·····一”·“·“·“···”····“··~··””·“·”·“·~·一廖国藩(7)从泰和县看我国亚热带山区农林牧生产布局和发展方向问题”·”·“···”·“····”·~·”···”一刘厚培、李昌华、程形(12)从绥德韭园沟的自然经济分析看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产建设方针·…  相似文献   

16.
二,·宜视科技依靠科技发展科技·······“····““·“·”·······”··“·······“············“·“·”……顾金池(4·1)关于实行科技兴省振兴甘肃经济的几个间皿“·“····”········””·“·”·····“···”····”····……贾志杰(4·6) ·论坛·当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前景和对策·““·”·“·”····“·······”················“····……户良怒(4·14) ·专论·西部开发的若干战略性间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月27日,比尔·盖茨在北京主持“新一代软件技术”大会,陈榕没去。 陈榕正忙着完善刚刚通过鉴定的产品,没时间给自己过去的老板捧场;而比尔·盖茨也绝不会想到,此时的北京,一名曾在自己手下干了多年的部下,在鼓捣一个叫做“和欣”的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描述过我国元代20万蒙古骑兵征服世界的过程中,蒙古骑兵曾携带过一种奶粉食品。  相似文献   

19.
何谓“夜明珠”?指传说中夜间能熠熠放光的宝珠。又名“隋侯珠”、“灵蛇珠”、“明月珠”、“夜光珠”等等。“夜明珠”,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策》·《楚》记载:“(楚王)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大秦》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西汉东方朔著《神异经·西北荒注》记载:“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晋王嘉著《拾遗记》二《夏禹》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  相似文献   

20.
最近,路虎汽车发布了一条新的广告,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有一种基因DRD47R,被称为发现基因,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具备,它使人拥有更多的好奇心去发现新的领域。马可·波罗、哥伦布都具有这种基因,你可能也是。”
  这段煽情的话语,配上看不懂的基因字母,瞬间让晦涩的术语变成了希望的代码,让每一个观众都对发现基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对自己是否具备该基因更是深深介怀。马可·波罗最早游历神秘的东方国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我们中有多少人曾梦想过环游世界,曾梦想探索未知的领域,发现基因很可能是我们与这些不朽伟人之间不多的相似之处,很可能是我们前行方向上必不可少的助力,而它却又如此神秘。发现的开始,难道不该从揭下它的神秘面纱开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