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两年,全国不少地方开展了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干部的工作,有些省市还提出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可以说,许多大学生“村官“已经在农村有所作为,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好评。然而,这坎项工作一也暴露出的一些苗头不容忽视。有个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村官“,刚下去  相似文献   

2.
1997年新年刚过,过去由省市行业为主的“大学毕业生洽谈会”就化整为零,在许多大学里率先召开了。各用人单位纷纷向毕业生们挥起了“橄揽枝”,今年相当一部分高校实行了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的“双向选择”。在洽谈会上,昔日“不愁嫁的皇帝女儿”的大学生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要凭自己的能力向用人单位自荐,用人单位的代表也一个个如相马的伯乐认真地挑选。但由于专业冷热,成绩优劣,男女性别,单位好坏等因素所致,使得“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缤纷复杂。 冷与热 冷热是指专业所需的长线、短线而言。洽谈会上,热门专业的需求门庭若市,冷门专业的需求则门可罗雀。西安公路交大路桥专业在洽谈会上的需求量竟达到需十供一,有些条件差  相似文献   

3.
“老三届”,是指1966、1967、1968三届高中毕业生.广义的“老三届”还包括整个“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所有高、初中毕业生.这是数以千万计跨度为10年的整整一代人.他们在本应继续读大学的年龄,被“一刀切”地赶出学校大门.当“文革”前入学并接受了不完全高等教育的“老五届”们全部走上工作岗位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际上已经“断档”.此后虽有所谓“工农兵”学员,但这批人无论是数量还是总体质量都难以使我国科技人才链保持正常延续.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国家允许“老三届”与应届高中生同堂应试.据统计,在1977、1978、1979这三年共招收的85万名大学生中,广义的“老三届”约占55%;其中而立之年的老高中毕业生占12%,约10万人。  相似文献   

4.
《华夏星火》2008,(6):38-40
7月,又将有3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走进京郊,成为新一批的大学生"村官",北京将由此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的目标。这也是北京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的时间。2005年,平谷区在全市率先招聘了32名大学生到村里任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合同期三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回炉”进技校现象,为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体系敲响了警钟,使我们从事大学教育的工作者意识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参军热”持续升温近两年高考报名填志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军校热”:一些重点高中的尖子竞相报考军院校。军校投档线逐年提高。伴随中学生的“军校热”,许多大学毕业生正积极地投身军营。如全国闻名的“南京路上好八边”班长公举车就是一名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周文凯 《科教文汇》2014,(9):202-203
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500万,并且一直呈现数据上涨的趋势。因此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成了大学教育中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思想压力,也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发展压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所有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学生本身的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最为主要。本文立足毕业生以及从社会角度剖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用“生存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观点,对目前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提升就业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各高校应对大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确定方向、找准目标,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该文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对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实践性策略,希望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及择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失业”的现象,究其实质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从众行为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错位。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职业选择从众行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减少或解决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0.
林洪鑫 《科教文汇》2009,(1):116-117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8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表征及其成因,并就如何转变“8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提及频次最高的热点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中国社会就业状况的晴雨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公布的统计数据日渐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于是,2009年就衍生出“被就业”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段奇清 《知识窗》2014,(17):28-28
因连续扩招,毕业就“剩”下了。有人将入住的大学毕业生称为“毕剩客”,温少波却说,他们应该叫“必胜客”。  相似文献   

13.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者分析了当前流行的“通才教育”模式的利与弊,指出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一专多能”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争取以独特的专业特色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不应盲目追随潮流,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入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只有有力的发挥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各自优势,才能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根本性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而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达600多万。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邱建林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122-122,124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的增加,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之路显得越来越重要,非正规就业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一种主要就业形式,本文就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现状、问题和对策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3,(8):12-13
<正>在传统观念里,"蓝领"似与大学毕业生不沾边,但时下,它或许将成为年轻人求职的重要选项。有关专家也认为,这将是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所在。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就业蓝皮书》中表明,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增。其抽样数据调查表明,在我国,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基本工作技能普遍低于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要求。而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主持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达到338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针对这一现  相似文献   

19.
王毅超  董元 《科教文汇》2014,(4):203-204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大军的主要群体,了解其就业时的情感和倾向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90后”大学生在就业规划、就业目的、工作条件、就业地点、单位性质选择和薪酬方面的偏好进行了分析,结论可为高校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浅谈关于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连年增长。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38万。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和难以预见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