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学术界不断讨论中国传统科技问题。主要论题有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对科学有什么样的影响 ?是阻碍还是促进 ?关于这些问题 ,在讨论“李约瑟难题”时 ,则有较多的涉及。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中发现中国古代科技相当发达 ,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以前 ,中国科技遥遥领先 ,是西方所望尘莫及的。但是在十五世纪以后 ,世界近代科学没有产生于中国 ,却产生于西方 ,觉得不好理解 ,成为他的难题。因此称为“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成为诸多科学史界以及文化界人士关注的问…  相似文献   

2.
评《中国老学史》[香港]王煜如写欧美的老子诠释史,华裔已是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老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不必提到外国人,除非是汉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熊铁基、刘韶军及历史系马良怀合作撰写的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史及道家道教哲学诸科师生...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全面演绎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精神的本质:从负面来说,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失衡的伦理关系在对子辈与妻妾造成伤害的同时,也给男性自身带来了无法摆脱的生命困境;从正面来说,传统家庭伦理所提倡的长辈对小辈的慈爱、小辈对长辈发自内心的体贴敬顺之情、夫妻之间的情分与恩义、兄弟之间的友爱以及家族之内的守望相助,等等,恰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于当代家庭文化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红楼梦》还形象地描写了传统家庭伦理的两种"变奏"方式:一是对日常生活中繁文缛节的简化,以及一定的宽教观念;二是超越身份等级、主仆伦理的真挚情义,从而使该小说的主题更加丰满而且充满文学审美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过来人,我最近有幸读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深感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奠定国家形象的基础,是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也就是说国家形象的基本要素是: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经济模式、社会文明、政治局势以及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内外政策等。当然,国家传播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尤其是对外传播新担负的责任和新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2,(1):119-119
姜海在《江海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我们身处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既带来文化质素的嬗递与新变,又招致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彷徨。如何重新底定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迫态势无法回避地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毫无疑问,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既要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承继相接续,又要合理地采撷西方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丰富与精深的内容,更具民族性与历史性,对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和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代人并不能完全科学与合理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上也缺失理性。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哪些价值,还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与传播。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当然首先应该是体现当代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但是也必须和必然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基因根基。古老《周易》奠定的"天、地、人、(神)合一"三位一体的世界观,"天道、地道、人道、神道"四大道理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务实求真、实干创新、厚实包容、实用求实)"的实学文化精神和"天、地、人、(神)合一"的"元道"整体思辩式的思维方式,应是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血脉相连,一脉相承,夯实传统基因根基,根深树壮枝繁叶茂,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人们的心里和行为中。这是完善和落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舒衡哲的《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是一部从文化启蒙视野来研究"五四运动"的专著,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来临之际重释此书,是传承"五四遗产"的一种责任。本文着重从《中国启蒙运动》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价值及局限性进行思辨性评述,以期更好地理解"五四"及中国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梦想和价值理念,当代中华民族自不例外。为实现其梦想,首要地是从价值观念层面培育和实践核心价值观。而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蕴含着时代精神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而且也应当体现自身的民族精神精华和传统文化精髓。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另起一套是根本不可取的。但是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民族形式的传统文化;如何辩证地、历史地研究传统文化精髓的主根——《周易》,从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如何溯源强基固本,最终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民族自信心。这都需要扎实的科学研究、规范的学术范畴体系构建、薪火相传的人才梯队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理性的求证——评《法国作家与中国》袁筱一一我应该算是比较文学的“槛外人”,虽然翻译总是不自觉地牵进比较——译作与原作之间、译作者与原作者之间、译作读者与原作读者之间,低一点是“忠实”,平等一点是“融合”,高一点是“竞争”——毕竟不是拿它作唯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评《女巫》     
在深沉的夜色中,……蚯蚓“(口瞿)(口瞿)”的叫声,从地心深处传出——这压抑的顽强的叫声,在观世法师听来,是死亡的挽歌,也是人生苦难命运的赞歌。 ——《女巫》下卷第七章  相似文献   

12.
评《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张旷80年代中期,有“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与讨论,意在打通近、现、当代文学人为划分造成的学科割裂和隔阂,弥合支离破碎互不接续的研究状况,从而为在较完整的意义上把握这一时段中国文学区别于古典文学的特质提供了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由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编辑、曹亦冰主编的《中国当代古籍整理研究学者名录》,已于 1 997年 3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古籍整理研究学者名录》所收学者包括中国大陆各高等院校、专业古籍出版社及有关科研单位中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科工作、古籍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出师表》字里行间无不饱含诸葛亮在“危急存亡之秋”“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的忠贞思想和“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决心。该文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为切入点,多角度分析了《出师表》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性,并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探索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谊会主编的《台湾同胞抗日50年纪实》一书,最近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说:“我们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这本书所表现的正是台湾同胞的光荣爱国主义传统。台湾同胞的光荣爱国主义传统,集中表现在长达50年的抗日斗争之中。书中记述的是,在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以后,台湾沦为日本殖  相似文献   

16.
本刊夏之卷发表了李婷婷的文章《周代乡乐考论》,秋之卷又发表了彭林的文章《说乡乐、房中之乐与无乐——评〈周代乡乐考论〉》,由此引发了对周代乡乐问题的讨论。本期我们在"学术争鸣"专栏同时发表李婷婷的《评彭林教授的〈周代乡乐考论〉》和罗艺峰的《关于〈周代乡乐考论〉和彭林先生的批评》两文,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本刊热诚欢迎对此感兴趣的学界同仁撰写文章,参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学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实学思想史》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实学研究日趋深广,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到九十年代,中国实学研究渐趋成熟,开始形成系统的实学研究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术成果,《中国实学思想史》便是这个时期中国实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化和国家安全问题,爱国主义一度成为热点话题。对此本文对爱国主义背景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各种爱国主义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在此基础上从全球化和国家安全关系中探寻科学爱国主义观。  相似文献   

19.
评《战国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战国文学史》陈桐生方铭博士的专著《战国文学史》最近由武汉出版社推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战国时代的文化具有特殊价值,而这种价值在此前尚未发掘到应有的深度。如同希腊文化之与西方文明一样,战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分。战国两...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识形态的理论局限主要表现为政治化倾向、单一化倾向、理想化倾向。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反思的深化,加速了克服传统意识形态理论局限的历史进程。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向和基本内容已可约略见出多样性中的统一性、现实性中的理想性、民族性中的世界性等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