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的记者生涯,采访的人和事不计其数。但让我记忆最深的却是两次没有主角的采访。 2000年夏天,时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梦熊和报社领导找我布置任务,要我到湖北,采写一篇当年的中国韬奋奖获得者、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的文章。“从湖北日报的材料看,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报人,可惜已经去世了。”郑梦熊说。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闻学著作曾经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一个婚礼。他事先煞费苦心地对此次采访作了种种可能的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邪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人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原因。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这件事本身不是比原来要举行的婚礼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名年轻的记者才恍然大悟。缺乏新闻敏感,使这位青年记者贻误了一次采访良机。新闻敏感,西方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3.
有感“吃了饭的消息不发”陈升钧新华社有位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跟随一位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采访,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辑首先问他们在那里吃饭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辑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钱,然后写了张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  相似文献   

4.
1985年2月,我到一家改革成果卓著的大厂采访。这个厂由于大胆重用了一批干部,尊重知识和人才,锐意改革,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厂真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在我采访了这个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和其他一些干部后,我又召开了两次工人座谈会,收集了不少新的情况和数据。对于这个厂的历史,我也比较了解,但总感到采访中还缺少点什么似的,于是决定到车间里去采访工人。在机器开动、紧张操作时,随便找岗位工人采访,会影响生产,也不安全,工人也无暇回答提问。但在机器维修或上下料的间隙中,还是可以采访的。当我到一个车间的机器旁,向工人说明自己的记者身份和来意后,没想到,立即就有二三十位工人自动围过来,有男工、女工、青年工人和老工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急切地向我谈了对工厂领导干部的意见,谈了企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些批评意见还相当尖锐、激烈。有的工人对我说:“前一阵听说来过不少记者,但只在楼上找干部谈,不找我们工人。你下来听听普通工人的意见很  相似文献   

5.
做企业报记者近10年了。自己在记者这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走过不少弯路。成功的采访印象倒不是很深,倒是一次失败的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使我体会到了做记者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学会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与兄弟媒体沟通,但最重要的我认为是与内部编辑人员、甚至是总编辑的沟通。1993年,我走上新闻记者岗位,1994年初我承担了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胜利油田公安处治安科副科长陈  相似文献   

6.
抓好国企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量大面广的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新华社记者最近在浙江、广东、河北、湖北等地调查采访发现,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明晰了产权,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改制也改出了一批“新百万富翁”,记者专门就此现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续本刊第七期) 六、人物通讯的采访 人物通讯的采访除了遵循一般的新闻采访规律(比如,采访准备、提问技巧、受访者的心理等等)外,还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找故事.写新闻讲故事,这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话题.我想这也许跟美国资深记者威廉·E·布隆代尔的<<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被翻译到我国有关.这本书在前言中说:"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在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记者到亚贸广场一楼食品超市采购年货,在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中,一溜诱人的绿吸引了记者的视线——那是透明塑料袋保鲜包装的香椿芽,产自北国长白山区的牡丹江市。冬日里看到这嫩绿的椿芽,使人顿感春的融融暖意。 记者买下了3袋300克包装的椿芽(价钱自然不菲:每袋6.8元)兴冲冲地回了家,当天晚餐最受家人欢迎的便是椿芽炒鸡蛋这道菜。2天工夫椿芽即告罄,在7岁女儿的“敦促”下,我又专程到亚贸一口气买了8袋。 没想到,春节回老家,最受家人欢迎的佳肴不是鸡鸭鱼肉加海鲜,而是这不经意带回去的香椿芽。凉拌椿芽一上桌,满屋飘香,大家为这冬日里出现在团圆宴上的香喷喷的长白山椿芽而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我到鹤壁,鹤壁日报总编辑姚菊泉同志来看我。同行见面,话题自然就说到办报。姚总说他们市委书记李新民善于领导新闻工作,很会运用报纸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说李书记前些时接受《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谈得很好,该报以《管好办好党报 党委责无旁贷》为题,发了半版。我请她把那天的报纸找来,读了一遍,感到确实讲得很好。 李书记首先强调党委必须重视报纸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报纸的领导。他说:“应该很珍惜”党委机关报,“把这个舆论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好,这个地区的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大好局面”。加强对报纸…  相似文献   

10.
《辽宁日报》把改革头条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几年来不仅出了不少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稿件,而且培养了人才。不久前赴辽宁采访时,我访问了《辽宁日报》总编辑赵阜。总编辑的责任在于启发记者、编辑的聪明才智有些报社领导人抓工作很细,事必躬亲,但工作成效与愿望有距声,有的甚至成了“校对员”。“您是怎样做领导工作的呢?”我问赵阜。  相似文献   

11.
秦超 《军事记者》2009,(6):34-36
多媒体、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新闻传播进入分众化时代。面对竞争与挑战,党报怎样扩展舆论张力、实施有效舆论引导?近日,围绕这一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周跃敏。  相似文献   

12.
老山前线一等功臣徐良负伤失去一条腿后,他的恋爱对象陈燕不改初衷,仍然与徐良结为终生伴侣。有的记者采访时说,陈燕,你的情操高尚,思想境界非常高。陈燕听了不同意,对记者说:“你们不要说得那么多。我根本不是象你们所说的那样。我的情操没那么高尚,品德也没那么高尚。如果再让我找一个一条腿的人,我决不会再找了。我实实在在地说,就是因为我和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4.
我总忘不了有位报社总编辑去年年底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哪天的报纸没有像样的内容,我走在路上都感到脸上无光。”总编辑刻意求新,编辑、记者们就会力求创新、突破,报纸就会不断出新。反之,报纸则难有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十年改革,中国报纸的面貌已有所改观。但面对当今改革大潮,新闻界前进的步伐总显得有点滞后;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首届学术年会期间,我访问了《文汇报》总编辑马达,请他谈谈对培养“名记者”的看法。马达说:“名记者”的提法不科学。这个口号容易给大家一个错觉:能够用什么办法一举成名。其实,成名不容易。《文汇报》花三千美元派一个记者到南极采访,写了些东西,有名了。可是只能派一个,好多记者没这个机会。当然也有个人努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闻学非常强调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在采访之前要明确报道思想,了解采访对象,收集新闻背景,拟定采访提纲等等。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记者分工越来越细,一般性新闻单位都将记者分行业分系统负责新闻报道,以便于熟悉、了解情况,这就为记者提前介入新闻事件创造了客观条件。 所谓提前介入新闻事件,就是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记者就着手做预备性工作。这就要求记者具备预见性意识,这里所说的预见性意识并非空想,而是产生于对丰富材料和信息的占有、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这也是新闻敏感的具体体现。具体地说,记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前介入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新闻敏感是一种将优秀记者与普通记者区分开来的能力。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虽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也常谈常新。本文从加强政治素养、保持社会责任感、加强知识积累、重视采访前准备、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19.
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过:在采访某一新闻过程中,突然发现另一新闻,立刻敏感地抓住。这种顺手牵来的“羊”,往往比按计划去采访得来的更新鲜、更生动。我作为一名地市报的记者,在实践中对此也深有体会。一 1998年夏天,位于长江江心洲的团风县团风镇罗霍洲村遭受灭顶之灾,全村253户村民房屋全部被洪水冲倒。为了灾民的长治久安,团风县决定把这个“十年九淹”的“江心村”整体搬迁到县城。8月25日,该县在全省动工兴建第一个灾民新村。9月30日,罗霍洲首批52户灾民搬进新居,永远告别了遇汛即淹的日子。我作为报社…  相似文献   

20.
我受一个新闻刊物的委托,去北京采访几位新闻界人物成长经验。有人建议我去找找新华社记者顾迈南。说她作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成就不小。她是怎样走过来的,这个问题肯定对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同志会有帮助的。于是我便去采访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