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用简练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和有序的表达,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学习本文,学生既能透过优美的语言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美,又能汲取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相似文献   

2.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第四册《雷雨》一、教学难点理解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自然景象的重点句子的意思,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二、难点分析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来写,如写雷雨前,乌云低压,空气沉闷,蝉也不叫了;雷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蝉叫了。抓住了特点,写得逼真具体。但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理解文中一些重点句的意思,有一定难度。三、难点突破根据本文的特点和二年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教学时,通过比较、分析和指导朗读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乌云…  相似文献   

4.
【学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根据文本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看图、学文、多种形式的朗读等,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雷雨》一文以洗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这篇课文教学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记生字,读通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6.
一、巧用音响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达到激发学生情趣的目的小学语文教材四册《雷雨》这课要求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二年级的学生对这种想象感到困难。上课前,教师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界的各种声响清晰地录在音带上。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由谈话转向范读课文。在范读课文的同时,悄然播放音乐和事先录好的各种声音……雷雨前那沉闷的音乐,仿佛使人看到黑沉沉翻滚的乌云,低垂的天幕向人们压来…哗、哗、哗的大雨声,仿佛使人身临其境,看见大雨突然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7.
教法一一、导入新课1 听录音 ,想象情景。同学们 ,我们知道春雨沙沙 ,秋雨霏霏 ,冬雨绵绵 ,夏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场雷雨。请大家闭上眼睛。(出示电脑投影)2 学生描述情景。请哪位同学把你刚才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二、初步看图 ,有序观察1 观察三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2 分别给三幅图取名字。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过渡 :有一位叔叔认真观察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把它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现在我们来看他是怎样描写的?1 自由读课文。2 小组讨论 :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 ,哪些自然…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描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观.我在教学这课时,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优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寓教于乐、趣中求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时效率.  相似文献   

9.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雷雨时的景象有哪些了解,然…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看图学文”类课文。课文用精练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将雷雨前后繁多的景物及其变化勾勒得惟妙惟肖。雷雨前的压抑,让人不敢喘息;雷雨中风的急速,电的闪亮,雷的咆哮,雨的骤降,让人心潮起伏;雷雨后美丽的彩虹,清新的空气,声声的蛙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因此,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一篇看图学文,描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学生一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我教这课时,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法,强化学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一、比较法看图。本课有两幅图,一幅是雷雨中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雷雨》(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很生动。特别是压挂几个字用得真妙,读起来,觉得挺有意思的。看,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里的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一场雷雨给大自然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多么的惬意。本文用字精练、准确,语言简练、生动,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熟悉景象,因此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较容易,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形成语感。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女教师上人教版二年级《雷雨》一课。有一个环节至今记忆犹新,想提一己拙见,供大家参考。《雷雨》一课是一篇清新简短的童话,文章结构清晰,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写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情况。上课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特点,结合课标对低年级学生的课程目标要求,通篇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课例分析】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由雷雨中、雷雨后两幅图和8个自然段的短文构成。作者抓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物的特点和变化,观察顺序清楚,语言简练明白,遣词造句准确,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描写生动具体。教学本课,不仅应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而且应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准确表达图意的过程中丰富想象,发展思维。同时,加强朗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雷雨》一文以冼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这篇课文教学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记生字,读通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感受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从以往教学经验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积累少,大多数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实际上“感情”还游离在文本之外,并未真正入境。要想使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情趣,笔者建议在教读本文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同“渐渐、挂”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句每段的意思,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听课杂记     
上半年,得有机会在常熟县石梅小学,听了王美卿老师(为八一年度省劳动模范)教的三年级几堂语文课,深受启发。来之不易的八十秒钟《雷雨》一课,王老师采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幻灯机打出三张幻灯片。一张是雷雨前,一张是雷雨中,还有一张是雷雨后。雷雨中的一幅画面配上了层次清楚的音响,先是风,次是雨,后是雷,生动逼真,音响持续了大约八十秒钟。课后,我问她  相似文献   

19.
《雷雨》教学简案武汉市教研室柯玉静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2.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3.学会7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渐渐”造句。4.正确、流...  相似文献   

20.
《雷雨》这篇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夏季雷雨的自然景象。教学这篇课文应从学段目标、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等方面综合考虑,注重体现统编教材的目标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图画、想象画面来随文识字,并通过以文想图、以图练读等方式,在朗读、想象、表达的实践体验中获得言语的积累与发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