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用韵中韵字的分析对于韵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穷尽式研究宋代安徽诗人诗歌用韵的基础上,选取若干个特殊韵字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韵文的文体特点,认为从用韵角度点校韵文是非常必要的,而从用韵的角度点校韵文主要应着重于两方面:标点和校勘异文.正确使用标点,一个韵段(义段)结束必须用句号,一般韵段内的一个韵脚字(每两句)后也可以用句号(或分号).古人用韵严格,韵例有定,不容失韵,一般以同韵部或邻近韵部字相押,可据此对韵脚字异文作正确校勘.  相似文献   

3.
戏曲唱词是一种特殊的韵文形式,它除了具备一般韵文的主要特点外,它在节奏、韵脚等方面还有着自己的规律。在语句字数上,除了常用的五字句、七字句外,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也常入戏;在顿歇格式上,它突破了“三字尾”的局限,常以“四字尾”结句;在韵脚上,它用韵宽泛、灵活,经常在同一唱段中跨辙转韵。  相似文献   

4.
浅谈韵距     
王君敏 《语文知识》2002,(11):13-14
押韵就是“韵文某些句子在句末或其他相应部位用相同或相近的韵字“。(《修辞通鉴》)而这些韵字之间的距离即是笔者此处所说的“韵距”。韵距的长和短,等一和参差都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先说韵距的长和短。韵距长,则给人驰  相似文献   

5.
韵字选择日趋准确地表达复杂多样的情感 ,用韵密度日趋成功地构成雅俗各异的格调 ,韵脚转换日趋恰当地体现曲折变化的情绪 ,这些便是中国韵文用韵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反切上字表双声;反切下字表迭韵。可是有人这样说:“迭韵易知,双声难明”。这是什么理由呢?因为要满足便利韵文押韵的要求,很早就有了韵书,比如,隋陆法言的《切韵》就是。韵书的编制,首先是把反切下字是迭韵的类聚起来而成为韵类,并且用一个字来标目,如东、冬、钟、江就是。至于反切上字,却是一盘散沙。直到唐末,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古体诗与韵文用韵共分25部,大都为部内诸韵相押。但亦有部间通押的特殊韵例现象。这些韵例或为仿古,或为临时通押,有些则是对唐五代通语语音乃至湖北方音的真实反映。对这些特殊韵例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归纳其出现的不同原因与其所反映的语音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元稹所作281首古体诗韵字的系联,归纳出古体诗用韵25部系统,其中阴声韵10部、阳声韵8部、入声韵7部.并对与实际语音相关或跨部通押的特殊韵段进行分析,同时对所涉特殊韵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韵文以韵为美。“韵是去而复返,奇偶相错、前后呼应的。”韵的产生,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当然,押韵的不一定是诗,诗不一定押韵。格言、谚语以及许多汤头歌诀、卜易铭刻,是押韵的;一些古人记事说理的著作,也往往是押韵的。从韵所发生的原始意义上讲,是指动作或声音的一种有规则的复现。这种复现,即构成了回环美。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以及历代民歌,极少不押韵的。由于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影响,以致使韵的知识,似乎相当普及。所谓押韵,无非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不同的句子末尾罢了。故又称韵为“韵脚”。现在看来,这个理论对于花儿并不完全适用。倒不是说花儿  相似文献   

10.
孟镜 《语文知识》2004,(1):19-20
在现代汉语中,杂糅句是一种病句,而在古典韵文中,某些杂糅句却有积极的修辞作用。一、扩大容量,丰富内涵古典韵文由于受字数和格律的限制,要求用固定的字  相似文献   

11.
对陈第327首古体诗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特殊韵字和特殊韵例,从中探寻陈第古体诗歌存在的拟古现象和体现出的方音影响。陈第的古体诗特殊用韵情况可能反映出了明代末年福州方言的某些实际语音情况:明万历年间福州方言至少有部分江韵字已经完成了韵母从o到ou的转变;庄组支韵字"史"在福州方言中押入鱼模部的时间较晚,到明代末年仍未完成;尤韵"妇"字和侯韵"母"字在福州方言中已经归入鱼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诗歌十分重视押韵,俗语说“十诗九韵”、“无韵不成诗”,就指出了这个情况。但是,究竟什么是押韵呢?且看以下几个定义:①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也作“压韵”(《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18页。)②押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③诗的押韵就是双句的最后一个字都用同一个韵母的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王冕古体诗韵作,分古体诗18部。讨论了用韵中的特殊韵例和韵字及全浊上变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盛唐诗人王昌龄诗作久负盛名,是研究盛唐语音的重要语料。王诗用韵,近体诗可分21个韵部,古体诗可分32个韵部。大多诗歌用韵规整,合于《广韵》。支脂之微、萧宵肴分别合为一个韵部。而且出韵较少,偶有换韵,亦有韵字不避重复及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参考,找出《广韵》中上古使用的尤、有、宥三部字共291个。以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为标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进行系联,发现这些字因为与不同声母搭配而在上古属于不同的韵部,并且绝大多数归幽部,极少数归之部,个别字归侯部。  相似文献   

16.
<正> 韵文,《辞源》释为:“指诗赋辞曲.”《辞海》则说:“泛指用韵的文体,同散文相对.如歌谣、辞赋、诗、词、曲以及有韵的颂、赞、箴、铭。哀、诔等.”散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区别于韵文)。”韵文和散文是两种形式完全不相同的文体,修辞必然有区别。因为,修辞作为语言的修饰手段,语言载体不同,修饰对象不同,修辞方法、形式必然存在区别.为了研究韵文和散文修辞上的区别,先分析它们在文体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现代古音研究中,研究和构拟上古元音和介音,主要是根据对音、方音、域外译音、反切等这些主要用来研究中古音的材料,而往上古推;《诗经》韵文主要用来研究上古音分部。但诗韵尽可能追求韵母的和谐,可以反映元音和介音的信息。通过建立《诗经》押韵数据库,统计分析全诗4540个必韵句、1695个韵段中,四等七类韵字的相押情况,比较分析相押反映的七类之间的远近疏密关系,可以从中获得古韵部主元音分布和介音分类及其关系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曲唱的视域出发,分析元代杂剧与散曲的用韵规律,认为杂剧多用宽韵,散曲多用窄韵;无论杂剧或散曲,均不避讳用赘韵与重韵;仄声韵用法较为特殊,须与前字严格搭配使用。造成元曲用韵特点的原因,当与实际演出场景、作家创作心理、时代好尚风气等诸多因素密契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史的源头来说,散文是稻韵文对举的,也就是说,除了有韵的诗章。都是无韵的散文。——这是依我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时代而言。若说古希腊,则是韵文的发达远远超过散文,以致可以用诗这名称总括整个文学。在我国,韵文和散文两大系统并行发展。先秦散文还与史学、哲学著作难分难解,记言(如《书经》《论语》)、记史(如《春秋》《左  相似文献   

20.
陆机现存作品十卷,大部分为韵文,其作品用韵,可以归纳系连出37个韵部,基本与周祖谟先生考证的魏晋宋时期韵部相吻合,但是亦有比较多的韵部混用现象。研究陆机作品用韵情况对于了解魏晋时期音韵,特别是西晋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