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顿曾被尊为当代新闻界的泰斗。在我国新闻界,赖斯顿的名字也广为人知。去年12月6日,这位近乎是传奇式的人物久病谢世,享年86岁。次日,美国各个大报都曾刊登专文表示悼念。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阿尔普在一篇文章中说,“赖斯顿是他那一代新闻工作者中最伟大的一位。在他周围汇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编辑和记者,是他们决定了过去新闻报道的方向,也是他们将继续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未来。” 就笔者所知,当代美国新闻记者中口碑最好的有两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美国记者状况分析□蒋荣耀编译赖斯顿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这几乎成了美国新闻界的名言。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与传播技术都突飞猛进,美国新闻界的地位及影响日益显著。然而,这个世纪以来,新闻界也最容易受到攻击和...  相似文献   

3.
布什访华——新华社新华网与美联社新闻网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布什访华活动的报道为个案 ,定量、定性地对比分析了新华社新华网与美联社新闻网的报道内容、版面安排、标题特征及新闻插图等。论证指出 :美联社新闻网在报道布什访华活动时比较严重地背离了“客观性”这一基本新闻原则。  相似文献   

4.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14):12-12
切尼:美国副总统中国之行 在美国国内关于伊拉克的辩论如火如荼之际,副总统切尼展开了他的亚洲之行,4月13日他到达北京,开始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这是切尼20年来第四次访华。除了中国之外,切尼此行还访问了日韩这两个重要盟友。 作为台湾地区选战后首位访华的美国高层官员,切尼访华不可避开台湾这个议题。与此同时,切尼还肩负美国商界的期待,美国商界希望他能游说中国购买美国的核电设备。  相似文献   

5.
喜欢研究动植物的人,常采集些标本来观察;不过,那都是些死标本。对于爱好和研究新闻学的人来说,我看美国“纽约时报”首席外交记者赖斯顿先生,却可以作为一个活标本。 10月间,他和赫鲁晓夫的谈话,其资产阶级立场坚定的程度,已使人远远看不到资产阶级记者惯于装扮的那张公正客观的面孔。这位老牌资产阶级报纸的记者,利用他和他的采访对象谈话的机会,公然替艾森豪威尔作了宣传。当赫鲁晓夫说到汉德遜到中东旅行是带着杜勒斯的指示,去执行所谓“杜勒靳—艾森豪威尔主义”的使命的时候,赖斯顿装作惊奇的样子对赫鲁晓夫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博士抗战期间在重庆参观过鱼洗,1958年又特地到重庆博物馆研究鱼洗。1956年英国法国代表团访华时,在杭州参观了喷水鱼洗,回国后还在他们的访华报告中作了叙述。看来,鱼洗的喷水现象对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一架美国运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一个秘密的集装箱从机上卸了下来,这是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北京首都机场.  相似文献   

8.
理查德·尼克松去世了。 我在北京观看了他葬礼的电视报道实况。那天,在他的家乡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雨后天空黯然。总统图书馆旁的玫瑰园里,百草凄然。当葛培理牧师悲痛地宣布一个生命逝去时,这位在中美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人访华时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 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轰动  相似文献   

9.
普京新任总统后首轮访华,被一些外媒解读为中俄联盟之举,但事实上中俄两国更现实的任务是改变"政热经冷"的现状6月5日上午,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的专机降落北京机场,正式拉开为期三天的访华帷幕。各种唱好中俄关系的观点在此前普京访华行程既定时就见诸国际各大媒体,一度有法新社等西方媒体将此解读为俄罗斯试图加强中俄联盟之举,也有观点指出中俄应结成"非盟之盟"以应对美国重返亚洲脚步。  相似文献   

10.
接到“特别任务”当《人民日报》领导决定派我们参加对克林顿总统访华的采访报道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将成为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人。这是许多记者梦寐以求的机会。庆幸之余,也感到肩头担子的沉重。克林顿总统这次访华,是继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之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中央对克林顿总统访华的新闻报道工作极为重视,指出要“特别任务特别对待”。另外,这次访同也是今年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1.
尹妍 《新闻前哨》2014,(3):50-51
(一)概述。2013年11月2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第二次访华前夕.一个实名认证为“英国首相”的新浪微博账号诞生,为首相访华预热。当天下午五点,第一条微博发布:“中国的朋友们,我非常高兴能加入微博。期待不久后的访华!”在卡梅伦正式访华前的三天内的三条微博内容皆为首相与“中国元素”的互动。该号开通一周时,微博粉丝数为386072人,微博11条.单条微博平均转发量9769条,平均评论量为7685条。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章含之著《风雨情》一书中,叙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这是中美建交之前的一段小插曲。 1972年尼克松派遣黑格将军率领庞大的先遣队来华作全面准备。黑格将军与中国领导商谈起草公报要点,落实尼克松访华细节,并沿着尼克松访华路线  相似文献   

13.
舒绍平 《湖北档案》2002,(10):44-45
1957年,赫鲁晓夫访华,在颐和园游览时遇见一位中国小姑娘,碰巧小姑娘的哥哥会讲俄语.  相似文献   

14.
“这是10年来印度总理的首次访华,我们都认为,总理这次访华,很有希望使印中关系得到突破。”印度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印度发展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梅拉·辛哈,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此评价瓦杰帕伊即将开始的中国之行  相似文献   

15.
1979年其实是自1973年就开始的国外音乐家访华活动的延续,但这一年也是一个中国古典音乐热潮难以逾越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1998年6月25日,正是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的前一天,全球各大传媒此时已把克林顿的这一次中国之行作为报道的焦点。晚7:00,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里,有关克林顿访华的新闻报道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晚新闻的主角。当播音员说到,美国各大媒体均十分重视克林顿的这一次访问,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报道时,忽然,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份杂志醒目的封面: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微笑着的合影照片。封面上部,“海外星云”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小姑娘”的佳话,在中日两国人民中激起了友好感情的波涛。这波涛由中国流向日本列岛,又从日本列岛涌向中国大陆,随着美穗子访华后回国,更大的感情的波涛又从中国回涌到日本。西德记者克伦普评论美穗子访华时说,这是“一次多情善感的旅行”。美穗子探望她的第二故乡,与聂荣臻司令员的重逢,使这个反映中日友好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得到美满的结局!这结局,闪烁着中日两国人民热心关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始终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世界最敏感的国际话题。1972年2月,尼克松的访华,改善了自朝鲜战争以来中美两国间相互敌视的状态,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政治大地震。其中,震动最大的当属中国的东邻日本。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速转弯,一向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多年来一直奉行亲美反华政策的日本佐藤政府,便秘密委托东京都知事美浓部在访华时给周恩来总理捎信,表示佐膝首相“要求亲自访华”,商谈有关事谊,当即被周恩来以“佐藤政府说了不做数”为由拒绝,并宣布中日谈判不以佐滕为对象。  相似文献   

19.
去年7、8月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时发生的“中国记者索要皇马球星签名事件”,虽已时隔半年,但其教训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从这一事件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确认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克林顿访华报道看美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期间,《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普通美国人对克林顿访华和对中国的态度看法。大多数被采访者表示了对总统访华的支持,但也表示了对中国的某些怀疑和忧虑。“美国公民对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不安”是有来由的,在美国媒体上中国长期被人权、宗教、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