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用肉眼观察物体有较大的局限性,如人眼不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也不能看到微观领域的微生物等.望远镜的作用就是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以便看清,如用一架好的双筒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还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星星.显微镜则是将细微物体成放大若干倍的像,便于看清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微小的物体.  相似文献   

2.
3.
例1用简易天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经物镜成像,该像经过目镜成什么像.解析简易天文望远镜是开普勒颦远镜,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实像,该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之内,故经目镜又成正立放大虚像.  相似文献   

4.
1.下图为一部西方法律文献的部分章节目录。据这部分章节目录判断,该文献很可能是  相似文献   

5.
朱国良 《老年教育》2010,(12):25-25
读过一篇美文,题目叫《一个样》,其中有这样几句令人难忘: 活到50岁,好看难看一个样;活到60岁,有权没权一个样;活到80岁,钱多钱少一个样……  相似文献   

6.
以“显微镜与望远镜”为例,融入信息技术,通过“5E”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完成课堂教学。利用MATLAB GUI将透镜成像这一复杂的物理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扩展对凸透镜成像深层次应用的理解,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下卷中说:“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这里所说的情形最可能发生在  相似文献   

8.
(1)徐中约教授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阶段,上述材料反映了前两个阶段的情况。请根据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显微镜     
显微镜用于观察肉眼看不见的事物,是所有科学仪器中最有用处的仪器之一,因为它可以使我们了解物体的结构和作用原理。这个16世纪的发明使人类发现了细胞和微生物,并帮助人类解开了许多关于生命、死亡和疾病之谜。从镜片到精彩  相似文献   

10.
1.“作品的主人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反抗精神;他内心充满了孤独和苦闷,却又蔑视群小。”下列作品中,与这一描述最相符的是  相似文献   

11.
1.下列古代农具中,动力和功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履亩而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二者产生的相同社会影响是  相似文献   

12.
1.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  相似文献   

13.
近场光学显微镜是利用探针的扫描来获得样品表面信息的.传统光学显微镜与近场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的物理本质和两种显微镜系统结构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4.
刘征 《老年教育》2010,(11):22-22
在常用的字典中,“烦恼”一词大致意思是:烦闷,因遇事不顺心而苦恼。如果拆开可分别解释为:心烦和苦恼。这儿有两个小故事,是对“烦”和“恼”的“歪解”。  相似文献   

15.
“内生活”     
“内生活”,是茅盾的散文名篇《风景谈》中的一个短语。第一次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刚满20岁。或许是因为“内生活”这个词太简单易懂了,课本上未作注释,预习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学生朝我问起它。可说实在的,讲课时,我着实对着这个词发了半天愣。我惶惑地自问:究竞什么是“内生活”呢?  相似文献   

16.
李疆 《生物学教学》2011,36(8):33-35
通过电子目镜显微镜与局域网的结合,解决生物学显微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能共享观察结果的缺陷,达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回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了"显微镜操作"实验课中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细胞是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研究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此期间,学者们相继建立过几个细胞模型,这些细胞模型象里程碑,矗立在人们艰难求索的路途上。同所有自然学科一样,细胞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与其技术手段,主要是显微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紧密相连。 一、胡克显微镜与“小室”模型 1604年,荷兰人詹森(Hans Janss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这是詹森的卓越贡献。从此,光学放大装置就达到了显微镜水平。至于詹森本人是否利用这架仪器观察过细胞,已经无法考证了。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4):32-34
以数码显微镜为主要器具,建立一个以植物六大器官观察为主线的实验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动手实验能力,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其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