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3,(3):1-1
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注重教师形象。韩婴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荀子说,师术有四:“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外国教育家们也有着一致的看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思多惠)  相似文献   

2.
荀子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意思是说教师应具备的条件,除了有广博的知识并熟悉教材教法外,从思想修养、形象塑造、思维表达、通理答辩四个方面提出“可以为师”应具备的素质。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以上的条...  相似文献   

3.
王枬 《中国教师》2003,(4):23-25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致士篇》教师要使自己能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职业生活,教师的职业生涯就到了一种境界,教师的职业生活才有意义。我以为这是教师这个职业应该追求的,也是广大教师所向往的。那么怎样使教师能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职业生活,观念的更新是首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教师应在重新审视教师职业价值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生长点。转变“仅为谋生,生存和生计竟成…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之上的一种言语形式,是教师进行教学极为重要的无可代替的工具,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身体语言。其中口头语言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语言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对概念的阐释,对审美对象乃至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导,言语中无一不显现出各自的美学观念、审美体验和美学修养。荀子说过:“诵说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说:在吟诵经典、说文解意时,能做到不凌乱、不违逆(不违背意愿)的,才算具备了语文教师的条件;能洞察精微的道理且能表述出来的,才具备了当语文…  相似文献   

5.
<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提出了教师的三大任务,具有能担任三大任务的能力的人,就具备了为人师的资格。他还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就是说,做教师的必须闻道在先。凡是做教师的就应该以“师”为职,以传“道”为任,而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韩愈还用“德”来作为衡量教师的标准,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就是说,做教师的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只有使自己具有高尚的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记得从前听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的作用,无论你看得多么重要,都不算过分,所以,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无论你要求得多么严格,也都不算苛刻。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有人说,好的教师教给学生钓鱼,差的教师教给学生吃鱼。有人说,好的教师使课堂变为天堂,差的教师使课堂变成地狱。有人说,好的教学是一种享受,差的教学是一种污染。有人说,好的教师是育人,差的教师是害人。从以上这些说法中,可以看出社会对…  相似文献   

8.
苏联小说《古丽雅》中说,人有四个高度,中学为第一高度。中学生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高度,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合格的教师教出不合格的学生。我们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明师”——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作为人类文明传播者的历史教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向学生学习?郑燕老师:你说读到陶行知先生说的“拜小孩子为师”很感动,但是就是不知道在实践中如何操作,你问我:“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向学生学习?”说实话吧,我很感动于你对陶行知的感动。现在,一些教师总是抱怨学生,认为现在的学生就是“欠揍”,以强调“师道尊严”为名,主张教师就是应该有自己“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在这种背景下,你还崇尚陶行知的“拜小孩子为师”的思想,确实难能可贵!其实,教师真正的尊严源于学生发自内心的敬意,而不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觉。教师放低身段向学生学习,才会让学生由衷敬佩我们。当然,必须说明的是,向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学生的尊重——这只是一种意外的收获,我们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要搞好语文教学,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共产生义道德品顷、广博的知识及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外,还必须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礼记·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所谓“博喻”就是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善于因材施教。《学记》从心理因素上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卓越的文学家。他反对天命论,与韩愈进行过辩论;在古文运动中,他又是韩的盟友,拥护“文以载道”,且进一步主张“文以明道”。他很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但别人多次请他为师,他却不肯接受,或说“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或说“不足为”,“慎而不为”。他不愿受师之名,而求师之实。经他指导成名的人不少。他说:“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之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新唐书》本传中说:“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这说明,他在教育方面有买际的经验。他很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从师取友,以师为友。他说:“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  相似文献   

12.
要教育学生,打动他们的心灵,必须明白他们的心理,保护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人格.真正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必须与理想一致.如何实现"人教,当仁教"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竹不除当路笋,惜花留得碍人枝;为师不忘童年梦,常将学生心比心.  相似文献   

13.
韶华·琐记     
记得我跟很多人聊过,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或是机缘巧合或是命中注定,但上天既然选我为师,一定自有其道理,所以时至今日,我不后悔.而更幸运的是,我还能重回我中学六年的母校——拥有百年历史的,由蔡元培先生创建的学校任教,并倾其一生,我骄傲.  相似文献   

14.
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的基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传统的"尊师爱生"关系的局限性 首先,"尊师爱生"把教师的角色理想化、主观化了.师生中的师确立为被"尊",而生必须"从",将师与生置于尊与从的不平等地位.其实,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社会角色,是由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承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口头语言的审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之上的一种言语形式,是教师进行教学极为重要的无可代替的工具,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身体语言。其中口头语言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语言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对概念的阐释,对审美对象乃至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导,言语中无一不显现出各自的美学观念、审美体验和美学修养。苟子说过:“诵说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相似文献   

16.
教师这一名称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教”者,即人类知识的传播者,做人道理的教导者,行为规范的指导者,生活习惯的教育者等,凡该教的必教,为教而毫无保留。“师”者,则为“长” (zhǎ ng),学生把老师视为先生,认为教师是先知先觉,有高于别人的品德和知识。“师”者又为“长” (chá ng)是说教师满腹经纶,有比别人多的学问,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于是,我们对教师有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要求,认为应该是德高为教,学高为师,行为中不能出现半点差错。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成为受人尊敬而又名副其实的教师呢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五会…  相似文献   

17.
浪漫的法国人常说:一个人需要一双好鞋,因为它可以带你去所有的好地方。我想不只是一双好鞋吧,还应该有一颗随风而行的自由心。  相似文献   

18.
培养教师的大学叫师范大学(Teacher‘s University),“师范“两字就指出了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实际上就是说必须德才兼备,才能为人师表.   ……  相似文献   

19.
师爱阳光偏离正常轨道的原因有许多,但归纳起不外乎以下几种:偏爱优生,轻视差生;评价教师成就标准的错位;教师责任心不强和功利行为造成师爱的光环紧缩。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学生,莫让师爱偏正轨,而纠正师爱偏移可从下面做起:一、加强学习,摆正位置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认真领会教师的历史使命。师爱的位置就必须摆正。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对全体学生,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格的塑造。二、改变标准,准确定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他们又是社会的人,社会的评价标准、社会的公认程度不能说不…  相似文献   

20.
锐眼·灼见     
《人民教育》2021,(6):23-23
还有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跨学科学习。当说到基于现象的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时,教师就会认为,他们只要袖手旁观孩子的自由探索就可以了。但其实并非如此。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必须确保学生具备某个特定话题的基础知识,否则学生就连选定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都很难,更别提产出成果了。教师必须教授学生如何提出合适的研究问题,以便导向有趣、参与度高有时甚至是原创性的研究。有时,教师还必须暂停学生主导的调查实践,教授和示范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