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6月21日公布的一个调查,超过90%的日本小学为学生绘制了“危险地图”,以确保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免受犯罪侵害。“危险地图”通常标明了学生应该回避的犯罪高危地段,以及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避难处。截至去年3月,90.4%的日本小学为学生提供了危险地图,比前一年的61.9%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外,92.7%的学校就安全信息与警方和家长进行过沟通。  相似文献   

2.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危险犯有犯罪既遂形态意义上的危险犯与犯罪成立形态意义上的危险犯两种可能性,而对应于这两种研究角度,对“危险”这一前提本身的界定是不同的。立足于将危险犯作为犯罪既遂形态之一这一前提,危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非现实性:二是与现实的联系性;三是表现形式的非单一性。基于将犯罪既遂划分为多种形态这一前提,危险犯之危险具有结果的意义,即危险犯之危险是危险结果而不是单纯的行为的危险。将危险结果与犯罪性结合起来,将危险结果作为犯罪结果的一种类型来理解,危险结果就是指由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某种事实状态所表现着的对犯罪客体侵害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犯罪中止处罚原则的立法缺陷,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危险犯犯罪中止的合理认定。判断危险犯的既、未遂应以“行为人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的出现”为标准。危险犯和其对应的实害犯未必是基本犯和结果加重犯的关系,对于实行终了、发生了危险状态的危险犯能否成立犯罪中止,应当根据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具有的意志因素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陈淼根 《时代教育》2010,(3):146-147
中职学生犯罪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一种类型,从亚文化的角度来看,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弱势群体地位及其所面临的社会犯罪亚文化环境是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地位挫折论”和“社会转型期的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理论中导致中职学生产生犯罪行为的两个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所谓“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它是任何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犯罪的客观方面”除危害行为外,还包括犯罪对象、犯罪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对于犯罪客体和主观方面大致相同的犯罪来说,量刑  相似文献   

6.
在对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犯罪客体是指符合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秩序;在犯罪客体方面不以职务之便为构成要件,只要实施了枉法追诉行为就已自足,同时也界定了“徇私、徇情”的范围;在犯罪主体方面,阐述了政法委不符合犯罪主体的资格;在犯罪主观方面,认为“徇私、徇情”是必要要件要素,而且不是动机,而是目的。  相似文献   

7.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之间的关系历来被刑法学界认定为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一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但是,在考虑犯罪要件构成时却从来不给犯罪对象一线机会而坚决地维护犯罪客体的核心地位。然而,在对“犯罪客体”进行定义的学说中也出现了不少争议。笔者在无心动摇犯罪客体要件地位的前提下欲对犯罪客体概念作个补充,并以此为契机将犯罪对象纳入犯罪客体。  相似文献   

8.
论危险犯的犯罪中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犯的基本犯与结果加重犯之间的关系,一直成为危险犯在危险状态达至后犯罪中止是否成立的焦点问题。危险犯在达至既遂状态后,成立犯罪中止,完全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中止成立的时间要求,符合我国刑法所坚持的犯罪构成理论。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防止犯罪人铤而走险,既给犯罪人回头是岸的机会,也保护了面临犯罪侵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环境犯罪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犯罪。在环境犯罪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在修订刑法或其它刑事立法时,应适当增补环境犯罪过失危险犯的内客。本探讨了增补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必要性,分析了增补相关条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合俊 《成长》2006,(6):91-92
性犯罪“吉已有之”,又一直在不停变化,一些旧的性犯罪不断被废除,一些新的性犯罪又不断出现。性犯罪变迁的一个历史趋向是:从妨害风化、道德的犯罪走向侵犯人的权利的犯罪.换句话说,就是从“性就是犯罪”走向“针对性的犯罪”。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国家,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亟需刑法的有力保障。虽然我国97刑法典增加了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规定,但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仍明显滞后。本文主要探讨论述了我国刑法关于污染环境犯罪之规定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完善之策,认为:在立法形式上,就规定罪刑明确而独立的非刑事法律规范;污染环境犯罪应以“危险犯”为基本犯罪形态;应增设故意提供虚假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罪。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是一种以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征。绝大多数的单位犯罪都是不纯正的单位犯罪。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也有少量的“单罚制”。单位犯罪在我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要注意正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峻 ,其危害之烈 ,消极影响之广 ,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被认为是当今国际社会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未成年人犯罪事关社会稳定 ,牵动着众多家庭幸福和民族兴衰 ,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为此 ,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一、当前我省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在今天的学校里 ,重智轻德 ,高分低能 ,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 ,歧视“双差生”等等 ,不仅造成德与智的失衡 ,也使许多学生中途辍学、退学 ,流入社会 ,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备役”。1 犯罪年龄趋小 ,女性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是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及其自身人格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实践中大学生犯罪时对法律的无知性、无畏性让人震惊。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5.
邪教组织犯罪目前已成为严重破坏世界各国乃至国际公共秩序的一种犯罪行为,也是各国刑罚惩治的重中之重。本在深刻剖析邪教组织及其犯罪形成的原因及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世界各国的惩治措施。最后,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和“两”司法解释的精神及刑法的有关规定,分析了邪教组织犯罪的概念及特征,并对该类犯罪的处罚原则及司法适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缘环境”是社会上滋生犯罪的最直接的关系介质,也是 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最紧密的链接要素。这是作者三年来在实地走访 大连市劳教、禁毒、综合治理等有关部门,并结合分析了四百例青少年 犯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第一次在犯罪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提出“近缘 环境”及其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问题。这对于科学理性地认识青少年 犯罪的本质及形成规律,探索犯罪的心理机制及作用特点,指导和改 进青少年犯罪的帮教和改造等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未满18岁的青少年多数就读于普通中小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渡过,因此,学校对“学生Bao力“犯罪的预防,肩负着重大责任,社会的”三大公害“排序为青少年犯罪、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其中青少年犯罪排在第一位,可见问题的严重性,据有关数字表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总数的70%-80%,近10年来上升近一倍左右,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恶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以Bao力为主,学生Bao力现象引起卢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尽管有其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但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第5集邮电局抢劫案“嘟嘟嘟……”桌上放着的“犯罪早知道地图”突然响了起来。“犯罪早知道地图”是小人侦探的一件杰出发明,它运用的是高科技电脑定位技术,在方圆100平方千米内,不管在哪里发生案件,地图上的相应位置都会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中指出 :“有一些学校和地方 ,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学校的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 ,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 ,对学生在校外活动的情况 ,抓得比较松 ,有些学生在社会上受了不良影响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 ,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据《教师报》1999年 7月 4日第一版报道 :“我国青少年犯罪 (14— 2 2岁 )占全国刑事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约为65% ,在校生犯罪现象令人担忧。”该报点评说 :“常会看到相互矛盾的统计 ,一方面是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加强 ,成效显著的指…  相似文献   

20.
赵合俊 《成长》2006,(7):2-3
请不要误解,“点头”在这里是“承认”,不是“赞同”,指的是法律开始“承认”妇女可以成为强奸男人的犯罪主体,男人可以成为妇女强奸犯罪的受害人;而在过去,法律认为妇女强奸男人不是“强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